走进少林寺

标签:
旅游 |
邵文修 文 影
http://s8/mw690/002gJfcKzy6RcWByvEHd7&690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笑语漫山飘。
上世纪80年代初,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演后,少林寺名声大震,一曲悠美动听的插曲《牧羊曲》也红遍大江南北,在我记忆中留下的难以忘怀的印象。
30多年后,我终于走进少林寺,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3月28日,从嵩阳书院出来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乘车几十分钟,便来到仰慕已久的目的地.
http://s7/mw690/002gJfcKzy6RcWHJNFI66&690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http://s4/mw690/002gJfcKzy6RcWMdg0b23&690
据悉,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元宏为了安顿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下诏在嵩山少室山阴建造了
另一幅对联“香火千秋兴宝刹,关河万里拱神山”,则赞扬了少林寺的历史悠久和声名显赫。
http://s15/mw690/002gJfcKzy6RcWRiCYu3e&690
http://s5/mw690/002gJfcKzy6RcWYtsQQ54&690
走过训练场,便是少林武术馆。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进入后,在一个圆形的会堂里坐下,接着表演开始了。只见十几位和尚在明亮的灯光下轮番上场,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淋漓尽致地让观众大饱眼福,无不称奇,赢得阵阵喝彩。
http://s5/mw690/002gJfcKzy6RcX0NUxe84&690
欣赏完半年小时的表演后,便来到了山门。
http://s7/mw690/002gJfcKzy6RcXalmVE66&690
http://s3/mw690/002gJfcKzy6RcXcyShY02&690
山门是少林寺的大门,清雍正十三年创建,清同治十一年修葺,一九七四年按旧制重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为清圣祖康熙皇帝御书,正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两侧的石狮,乃清代刻立,既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http://s6/mw690/002gJfcKzy6RcXgDurr05&690
进了山门,古木参天,蓊蓊郁郁。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拾级而上,流连在红墙绿树之间。乾隆题少林寺千佛殿的对联“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就是如是美景的写照。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
http://s4/mw690/002gJfcKzy6RcXjmusjf3&690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http://s11/mw690/002gJfcKzy6RcXnqYDU5a&690
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
http://s11/mw690/002gJfcKzy6RcXrseMOfa&690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http://s12/mw690/002gJfcKzy6RcXyV6nF4b&690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殿前甬道有明万历
http://s10/mw690/002gJfcKzy6RcXBT0N399&690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http://s3/mw690/002gJfcKzy6RcXKJma662&690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http://s4/mw690/002gJfcKzy6RcXOhfj593&690
来到少林寺最后一进的西方圣人殿,据说这是少林寺最古老的殿宇。殿内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神龛中供奉的是明万历时铸造的铜质毗卢佛像(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根据佛经称,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http://s9/mw690/002gJfcKzy6RcYQkEDmc8&690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http://s1/mw690/002gJfcKzy6RcZ39zQ4f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