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纪实文学:
往事如烟
六
我们重逢在十三朝古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实施了一项由部队派军代表到地方从事领导工作的决定。我爸成为了这项决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使他这个在青藏线上坚守了二十多年的老高原,由此告别了雪域高原,告别了火热的军营,携全家来到了人杰地灵,气候温润,历史悠久的十三个朝古都——西安。
以往,由于年龄小,我们家虽动荡频繁,却没有留下什么记忆,那次东迁,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整个搬家的过程,都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印象。
搬家,对现在的人们来说肯定是一项大工程,可在当时却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没啥可搬的。床、桌椅板凳等都是公家的,家家千篇一律地都只有几个装衣服的木箱子。我们搬家时,只见五六个战士手提着几捆草绳,三下五除二地就把那几个木箱子用草绳给缠好了。之后就放一边等着托运了。
告别的时候到了,我心里特别难受,随便看看哪儿都是不舍。静物也就罢了,可看到窗台上那盆开的正旺的红彤彤的吊挂金钟,还有后院,那刚出生的一窝毛茸茸的小白兔……想想这就跟它们永别了,就一下子泪奔了。我爸妈看我那泣不成声的样子,也动了感情,他们临时决定把那盆花带走,又去抓了两只小白兔装进笼子里一并带走。
那天,我们就是这样,我妈抱着那盆花儿,我提着兔笼子,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我们那个家,那个今生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家。
我们一家人来到西安。先被临时安置在小雁塔下的一个营区里,随着我爸被派往一家央企当军代表,我们又举家搬去了那家企业的家属院。
我爸走到这一步,像是人生的一次辉煌。因为在当时,只要他们老战友聚到一起,我就能听到他们在说,真不错呀,你们一家人能一个不剩地从高原撤下来,还落脚到这么好的城市,令人羡慕啊。
可我的感觉却一点都不好,所在的城市确实大了,可没亲戚、没同学,到处都冷冰冰的,还好什么好?哪像我们部队的家属院,热热闹闹、烟火气十足,哪怕是邻里斗嘴吵架,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我也觉着那儿比这儿好。
在我如此孤独和无助之时,我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给欣欣写信,之后,就是盼她的回信,好让自己从中汲取力量。
欣欣来信了!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来信远比我期待的重磅得多!可以说,她简直就是给我送来了一个惊天大惊喜!她在信中说,他们医院几经辗转也来到陕西啦!眼下已经在一个叫楼观台的附近安营扎寨了!看到这儿,我激动的一下子跳了起来。你不是孤独吗?不是没朋友吗?这下好了,欣欣来了,老天爷把你最铁杆的朋友送来了!平心而论,能在这座城市与欣欣相遇,那是我连梦都不敢做的啊!
我们终于见面了!
几年不见,欣欣好像更老练了。交谈得知,她进步飞快,简直就像踏上了风火轮。她才刚十八岁就入了党,提了干,成为一名那么年轻的解放军的军官。相比之下的我却毫无长进,唯一的变化,就是我又长大了,上了高中,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我们这次重逢,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仙眷顾。从过去的千里之外到今天只隔几十公里的距离,每到星期日,欣欣只需搭个顺车就到家里来了。只要她一来,就立刻像磁铁一样把我牢牢吸住了。不仅如此,她还同样能把我们全家老小都给吸引过来,这不能不说是欣欣的本事。不仅如此,我们这次相见,我发现她身上又多了新才艺,像她令补丁冒出来的冷幽默和很是夸张的肢体动作等,那股子逗乐劲儿,简直让大伙儿想不笑都不行。
记得有一天,我们家人都在听她自带夸张地讲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笑话。就在这时,我的两位同学来找我了,因为正听在兴头上,我就轻轻地“嘘”了一声,暗示她俩先坐下来一起听,我的两位同学心领神会地坐了下来。
欣欣继续:
“……公共汽车靠站停后,上来一个颇为嘚瑟的男士,由于他嘚瑟,不好好抓住车上的扶手。当车子再开动时,突然一个猛冲,那男士人一个没站稳,便一头栽到对面一位女士的怀里,这下尴尬了,车上的人都齐刷刷地看过来。只见那女士很生气地一把把他推开,翻着白眼冲他嘀咕了一句:“德行!”男士一听,故意摆出一副既无奈又无辜的样子回了一句:“嗨,女士,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欣欣边说还边用肢体摆出一个很滑稽的造型,把那男士的油滑和嘚瑟展现的入木三分。此举把我们逗的哈哈大笑,包括我的两位同学也都忍不住地跟我们一起笑起来。
这时,我郑重地向欣欣介绍了我的同学,也向同学介绍了欣欣。
欣欣说:“很高兴认识你们。”
我其中一个同学说:“你讲的太逗了,我都没有听够。”
另一个同学说:“是啊,听您讲这种幽默故事真享受。”
欣欣听后不动神色地说:“那好啊,两位同学,我能问你们个问题吗?”
我同学说没问题。
欣欣说:“你们谁记得毛主席对我们青年人是怎么说的?”
俩同学一时无语。
欣欣说:“忘了?还是不知道?”
我说:“你猛一问,肯定都发蒙嘛。”
欣欣说:“那好,那我把他老人家的话背给你们听。”说罢,她故意清清嗓子,煞有介事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可闹来闹去,总归还是你们的。”
一个“闹来闹去”再加上欣欣一脸的故作严肃,再一次把我们全都逗乐了。
我同学边笑边说:“你真是幽默,佩服!”
我也不禁感慨道:“亲爱的,真没想到,你身上的幽默感隐藏的真深。”
欣欣说:“你没想到,我自己都没想到。去年我们部队搞‘八一’汇演,我被抽去演一个情景剧。剧情的主角是一个新兵,由于一初来乍到,说话或办事谨小慎微。结果却是,她越是处处小心越是处处犯错,越是想说清楚一件事,越是驴头不对马尾,让人听了啼笑皆非。就是这样一个浑身都是笑点的新兵角色,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演。可把主抓宣传的王干事急坏了。我寻思着,说不定这个角色我能演。只要把自己当新兵时的紧张状态表现出来说不定就能行。想到这儿,我就去主动请缨了。王干事正着急时,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就麻利儿同意了。
岂不知,我是个人来疯,场面越大我越能超水平发挥。所以,演出那天,我刚一上台亮相,就引发了台下官兵的阵阵笑声和掌声。这样的氛围,也让我越演越好。
事后,大伙儿都说我有表演天赋,有幽默感。其实,就是自己演自己,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了。
总之,我跟欣欣的再次相处,她在我心里的地位更高了,她还把我那两位同学也给征服了,她俩不仅还成了我家的常客,盼欣欣的心情比我还急,每到周末,她们俩就会追着赶着问我:“嗨,沙沙,今儿是周六,咱欣欣小姑该来了吧?”看到我同学都这么喜欢欣欣,还那么亲切地称呼她,我自然是又骄傲又自豪。
到后来我还发现,正是她们俩的传播,欣欣在我们班又扬名了,这次,比当年在西宁红卫小学的影响还大。同学们不仅知道我有一个漂亮、干练、多才多艺的好闺蜜,还知道我的闺蜜是我的小姑,是一名干练的女军官,甚至,连她是高干子女的家庭背景都门儿清。
有褒必有贬,欣欣在我的同学中给我带来自豪感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羡慕嫉妒恨。只是,碰上我这大大咧咧的性格,也就根本不是事儿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