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内视角(人物有限视角)
(2020-05-11 11:23:17)
标签:
转载 |
内视角(人物有限视角)
在第三人称叙述中,内视角指的是叙述者采用故事内人物的眼光来叙述.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人物的感知与其言行一样,属于故事这一层次.但是,人物的感知替代叙述者的感知成为观察故事的叙述工具,因此,又属于话语层次.由于人物视角同时属于故事层和话语层,故事与话语在这里自然难以区分.人物感知在充当叙述视角时,成了叙述者手中的修辞策略之一.
一.
人物固定式内在视角的叙述者,仅仅采用一个人物的感知.这种视角,有的事件是一个人讲述,而他不知道的事情,只能交给其他人去讲述.在<<宠儿>>中,有着丰富的例子.
和保罗D的相遇唤醒了塞丝麻木的心灵.标志是她开始恢复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P49)”跪在她常去说话和思考的起居室里,塞丝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贝比萨克斯那样迫切地渴求色彩….”
(P342)”现在,他归来和出走的路线正好相反….一个高个子小孩的房子.”
保罗D的视角下的场景反映了124号的孤独与荒芜.同时,褪色的报纸,一根被遗弃的短绳和成罐成罐的死萤火虫使读者越来越相信宠儿是塞丝死去女儿的肉身还魂.
第二卷中有四节内向独白,严格来讲,是人物固定内视角的典型例子.
二.
交替式内在视角指不同人物视角以非常快和难以察觉的方式交替进行转换.<<宠儿>>中,存在许多这种情况.
首先,有必要指出,塞丝,丹芙,宠儿的四章独白,单独拆开看是固定式内在视角,但从整体上看,它们在文本中紧密衔接,可以视为交替式内在视角.视角从塞丝转到丹芙再到宠儿.交替式内在视角呈现给读者不同人物的心理状况.
”铁的眼睛,铁的脊梁.”
“一幅挖空了眼睛的面具.”
“她的眼里还是没有映出一丝光芒.它们就像两口深井,让他不敢凝视.即使毁掉了,他们仍需要盖上,遮住,标上记号,警告人们堤防那空虚所包含的一切.”
饱受悲惨的奴隶生活摧残的共同经历促使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有了共同生活的可能.初次见面令两人兴奋不已.但是,保罗D的视角里,他依然还是称塞丝为”黑尔的女人”事实上,塞丝的身份是”黑尔的女人”成为两人走向夫妻关系的一个障碍,何况,塞丝此时还不知道枇,依然在苦苦守候他的归来.所以,保罗这种罪孽的感觉后来通过他被宠儿引诱而产生的罪孽感表现出来.另外,塞丝对待奴隶制度压迫挺身反抗的决绝态度(铁的意象喻指)又正是保罗D身上缺乏的.这是两人最终结为眷侣的一大障碍,也是保罗D不能接受塞丝杀婴的深层原因.铁的意志也是黑尔缺乏的.面对搅乳机旁塞丝受白人侮辱,黑尔在马廝上没有下来,无力反抗疯了.保罗D当时被套上了嚼子无法抗争而被”噤声”.但是,保罗D深知自己内心同样有软弱的因子.他缺乏西克索纵使被白人活活烧死也大笑不止的彻底的抗争精神.相比之下,保罗D不止一次的感觉惭愧.这又是他没有勇气向塞丝倾诉的内心秘密.所以,那只特立独行的”先生”公鸡,不只一次地出现在案他的意识和话语里,成为他渴求拥有的坚强不屈的品质的替代象征.塞丝与保罗之间的分歧还在于,一个是”不能放下剑和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个是把所有的记忆都埋葬在烟草罐里,忘却历史的苟安者.两人的关系正是黑人民族中对待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两种态度的隐喻.
两人的初次相遇的一见如故之外,还没有马上成为精神上的朋友, 两人的分歧暂时为激情掩盖了.所以,在两人交合的时刻,塞丝的视角里才有”狗”这一词.纯粹的欲望,使得两人毫无准备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毕竟两情相悦是自然发生的,保罗D的来到使关于和黑尔一起生活的幸福回忆又重现在塞丝的脑海里.
“花丝多么松散,多么美妙,自由.”
正是保罗D的到来,唤醒了塞丝对幸福的回忆和憧憬的能力.
三.多重内在叙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