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2018-01-02 01:11:40)
标签:

转载

 

上课前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回荡在教室里。音乐停。

  导入:今天,我先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这个人虽没折断过翅膀,但却残废了双腿。在人生的路上,一度彷徨,迷失了方向。但最终战胜了困难,超越了自我,怒放了生命,他就是史铁生。

介绍作者( 展示图片),定格在“思考图”。

2010年最后一天,年仅59岁的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停止了迈向新年的脚步。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追悼他的文字充斥着个各种媒体,但大家对他缅怀中没有过多的悲戚和伤感,而更多的是对他坚强生命的敬畏,对他悟透生死,、坦荡生活的钦佩,还有对他美丽隽永文字的膜拜。是什么是谁给了他凤凰涅槃、生命重生的启示和力量,让他成为面对苦难、顽强生存的一个精神标杆。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自传体散文《我与地坛》,看看从中能否找到答案。

展示学习目标:1、疏通文本,概括地坛环境和母亲形象的特点。

              2、品读语言,体会地坛给我的生命启示,感受母亲的坚忍和伟大。

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找一生到黑板上写)

沧桑  坍圮 熨帖  倔强  声名狼藉  隽永

学生写完,师给“坍圮 熨帖  强  藉 隽”下面加点,让其注音。

师订正,并强调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课下要查阅字典,把其他读读音义项整理好。多音字是高考字音题中必考点,平时要注意勤积累,多记忆。

疏通文本,合作交流:

题目《我与地坛》,全文本是七个部分,课文只选择前两部分。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第一部分写的是——地坛(生答),第二部分写的是——母亲(生答),准确的说,是地坛环境中的母亲。(师补充)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师: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地坛环境的语句,看看写到地坛中的什么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读文本,师提醒:边读边画,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师:我们先找到集中写景的段落有哪些?

生:3、5、7

生读第三段所有文字。

师点评:你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我问的是描写地坛环境的语句,听讲认真点。这段描写中写到地坛中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剥蚀的琉璃 、淡褪的朱红 、坍圮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苍幽的古柏树、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 ,还有越来越红的太阳。

师:文中的太阳还有个更重要的特点?

生:亘古不变。

师:很好。这比越来越红还要有特点。

生读第五段中写景的语句。

师点评:有个字没读准,“捋”应该是lǚ三声,捋胡子;这也是个多音字,还读luō,捋虎须。

师:这部分中写到哪些景物?

生:写到阳光、蜂儿、 蚂蚁、 瓢虫、 蝉蜕 、露水、草木生长

师:“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的响动”,这句话的宾语中心语应该是?

生(恍然大悟):响动

师:对,所以说写到是“响动”而不是“草木生长”。这段写到的地坛是富有生气的。

生读第七段中写景的语句。

师:“譬如”的“譬”读“pì”。

师:这段中写到哪些景物?

生:落日 雨燕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

师:;文中写到落日,这轮落日是不是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中的形象?

生:不是。

师:这轮落日灿烂辉煌,壮烈感人。

师:文中还写到落叶,作者说落叶或歌舞飘摇或坦然卧地,形象而富有情感!此时校园里正是落叶缤纷的时节,大家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一片树叶,体会它是怎样的歌舞飘摇,怎样的坦然卧地?这段写到的景物对地坛来说,是任谁都不能改变的。

师:地坛中的景物丰富多样,大家概括一下地坛的特点?看看能否拟幅对联来概述一下。

生答案丰富多彩。

师:老师拟的是“古旧荒芜但并不衰败,肆意雕琢却永有生机。”

师:这样一个地坛给我怎样的生命启示?

生:古旧荒芜的地坛和我的命运相似,地坛的不衰败,永有生机给我带来生命的思考,关于生死的考虑。

师:我在地坛中把生死想明白了吗?

生:想明白了。

师:大家齐读一下吧。“一个人……”

师: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视死如归”,说把死亡当成了回家。但大多时候是用来形容英雄或烈士,我们不是英雄,也成不了烈士。谁都知道,人的最大恐惧来自于死亡。对我们普普通通的人来说,该如何对待死呢?史铁生给了我们精彩的答案。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说得多么自在坦荡,多么豁达乐观,多么富有哲理!后面他还以盼望的假期和死亡进行了类比,现在让我们以迎接长长假期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再让我们在这句话结尾加表示高兴的“耶”字,并做胜利的姿势,再读这句话。

教室里沸腾了。

师:记住这句话,就让我们以这样的心态迎接死亡。然后老师再告诉你们两句话:不知死的人是可怜虫——贝多芬 “不知死的人”是怎样的人?一寸光阴一寸金,生命是短暂的,随意的挥霍时间,虚掷光阴,透支损害健康,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就是不知死的人。同学们,告诉我,你们是不是这样的人?

还有一句:只知死的人也是可怜虫——周国平  “只知死的人”是怎样的人?只知死,害怕死,贪生怕死的人,只求生忘了人生中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和动物无异的人当然是可怜虫了。同学们,你是这种可怜虫么?

 

 

 

师:荒芜但生机盎然的地坛让我悟透了生死,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但这时的史铁生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是什么呢?

生:怎么活。

师:对。怎么活!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母亲的,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迅速浏览课文,从文中给母亲找个修饰语。

学生接力回答。

师发现有个重要的修饰语“不幸”学生没找出来。

师点拨:第三段中有一句“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儿子好好的忽的残废了双腿,认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可他痛苦的时候还可以发泄一下,像《秋天的 怀念》里说的那样。可母亲可以吗?他说不幸可还有个疼他爱他理解他的母亲,可母亲呢?所以说母亲才是最最不幸的人。不幸的母亲!

学生频频点头。

展示母亲的修饰语。(幻灯片)

师:我对母亲的评价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生:不是。

师:我对母亲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先是给母亲出难题,母亲走后才慢慢理解母亲。

师:能读一读那句显示态度变化的标志性的句子。

生: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师:好。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作者那时的心声。

班得瑞的《雪之梦》中老师深情的诵读第二部分的5、6、7段。

诵读完,沉寂片刻,音乐声继续。

音乐声中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母亲是人生最大的伤痛之一,记得满文军有首歌《懂你》,是唱给母亲的。从这几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史铁生“懂你”是在你走后,我们呢,应当爱你在拥有你时。同学们,理解我们的父母吧,珍爱我们的父母吧!

师:上帝也许是对的。这话怎么理解?

生:母亲太苦了,上帝早召她回去对她来说是解放。

师:解放?

生:不,应该是解脱。

师:注意用词的准确。还有什么意思?

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为自己的痛苦找个出口。

师:好,看来大家真的把自己读进文章中了。母亲逝去之后,在作者的痛苦追忆中还有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母亲的感恩。文中在哪里有具体表述?

生:第9段。

生读。

师:母亲希望我走的路就是写作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母亲有没有明确的指出我今后该怎么走路?

生:没有。

师:但能不能从文中别的地方读出点启示?

生:作者是在母亲逝去后,设想出来的,母亲希望我好好的活着。

师:把那句话读一读。

生:第三段后半部分。“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

师:很好。母亲希望我活着,并且要幸福地活着。母亲虽没有直接告诉我,但我能够从她毫不张扬的爱中体会到。“随光阴流转,母亲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鲜明深刻”,这就是谨记母亲爱的最好明证。

小结:文末有句“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亲最深的地方。到此,地坛与母亲相互交融在一起。我就是从地坛中汲取了活下去的勇气,在母亲身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战胜了苦难,超越了自我,成就了怒放的生命。

寸笺传素心

史铁生说曾说过“天底下是不是所有的儿女都对母亲亏欠得太多太多?”他“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来不及了”。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点什么,是感激,歉意,还是……

写条不超过一百字的短信。

学生短信展示

生:光阴似水无痕,却在您清癯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现在我明白了,无论光阴怎样流转,唯一不变的是您灼灼目光里对我的深切地关爱。——李涵

生;妈妈,之前忽略了您对我的爱,对不起!学了《我与地坛》才知道,那烦人的唠叨,大声的斥责,失望的眼神都是永不磨灭的伟大母爱。——周立娟

拓展阅读

1、《秋天的阅读》

2、《我与地坛》后半部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