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说课稿
(2018-12-04 08:12:58)《电磁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磁铁》一课,我将要从八个方面展开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里的第二课,属于一节实验探究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电和磁,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又为后面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又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本课主要通过两个活动:1、制作铁钉电池铁,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的过程对电磁铁的性质展开研究活动,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电磁铁有哪些性质,以及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和影响南北极因素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和磁铁,并且学生在生活中对电和磁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动手制作电磁铁,做实验深入研究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以及电磁铁的南北极与那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讲解法。利用白板现场操作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展现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抓住时机适时讲解点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动手、思考、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最终得到结论,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长导线、铁钉、指南针、大头针、电池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分成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递进;温习旧知,引出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整理——深入探究,解难释疑——知识拓展,提升能力——自主检测,学以致用——归纳总结,提出希望
(一)温习旧知,引出新知(3分钟)
引领学生复习电路,明确闭合的通路才会有电流通过。复习磁铁,知道磁铁有南北极,对铁有磁化作用。引发学生质疑“什么是电磁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电磁铁的性质打下了伏笔。
(二)小组合作,探究整理(5分钟)
学习制作电磁铁
教师白板动图直观演示电磁铁的组成,带领学生掌握电磁铁的结构,并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理解电磁铁的含义,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三)深入探究,解难释疑(20分钟)
本环节通过四个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电磁铁的南北极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一:电磁铁通电后是否有磁性?首先学生大胆猜想,其次实验观察电磁铁通电和不通电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断开电流磁消失。
实验二:“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的探究,再次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要求。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进行实验三: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四: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什么变化?的探究,使其思维更加灵活。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的讨论、辨析中完成科学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亲手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知识拓展,提升能力(5分钟)
启发学生对比磁铁和电磁铁性质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电磁铁的认识。
(五)自主检测,学以致用(5分钟)
本环节有三个练习,填空题,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题,考察重点知识的灵活应用,画图题,考察难点的突破,三个练习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六)归纳总结,提出希望(2分钟)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学
生不仅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巩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学习科学的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七、预测教学效果
本节课,初步探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明确电磁铁有南北极。学在
猜想预测、动手实验、合作探究中,能够自主的进行观察、分析、归
纳。而深入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需要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两组实验
线圈绕向试一试。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分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是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展示,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整节课我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突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动手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派生出新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