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换届对股市的影响统计(转)

(2012-11-04 10:50: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观察

原文:http://free-electron.blog.163.com/blog/static/3260203920120684552777/

作者: 红一方面军

对所有有成熟的投资者,尤其是坚持周期和逆向策略的投资者来说,冬天是收藏优质股的绝佳机会,戴维斯双击和邓普顿逆向投资等经典案例是这些投资者的心中神灯,这次并没有不同。

对于投资者来说,每一个冬天,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同时也是一次加速成熟和崛起的机会,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现在证券市场又开始进入冬天。而且,这个冬天或许不会短暂。

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近二十年的轨迹来分析,两轮牛熊的核心因素各不相同,但本轮熊市所面临的困境,宏观经济方面比97年(经济转型冲击)熊市更严重,证券市场面临的危机比01~04年(国有股减持而后改称股权分置冲击)熊市更严重,经济发展出现瓶颈和艰难转型、货币巨额超发、通货膨胀,及后股权分置效益的出现,上市公司数量、股份大幅膨胀,投资者可入市资金的日益缩水,97年经济结构调整对深圳发展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冲击,将会是本轮银行股投资者一个很好的借鉴,这些将是这个冬天的关键词。

根据我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观察,中国股市大约10年一轮回,大致逢3-5年会出现市场低点,逢6-7年会出现市场高点。现在市场再次进入冬天,而且还是经济与证券市场双杀,对投资者的盈利模式、投资策略、风险控制能力又是一次严峻考验。

对于这个冬天,我对市场未来三年的判断持非常谨慎保守的态度,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一、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很有可能带来全球性的系统风险,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转型的难度和转型期市场预期不确定等因素,注定市场表现不会好。

二、后股权分置效应的威力日渐显现。

现在虽然是指数十年一梦,重回起点,但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却是衣带渐宽,2011年末是2007年最高点时的2.68倍,而且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于购房(房价高企)等人生重大消费项目的影响,日渐下降,尤其是衡量潜在入市资金的储蓄市值比指标,更是迭创历史新低,潜在入市资金量是极其有限,相对于高速发行和解禁的天量限售股,最终只能用漫长的下跌来化解这种压力,大部分平庸公司股价破净将是不可避免的。

20017月开始的4年大熊市,其根源是所谓的国有股减持消息,现在真正的减持盛宴才刚刚开始。。。。。。

三、政府换届、经济政策与政治周期的效应。

政府换届、经济政策与政治周期在中国具有很强的特征,一届政府产生一次牛市,而且每次政府换届前后包括当年共3年都是中小熊市行情。

1993年政府换届,19932~19947月末为大熊市,最大跌幅80%,牛市启动前的净跌幅仍为66%,之后于19962月产生牛市,政府换届后3年均为熊市。

1998年政府换届,19975~19994月为熊市,最大跌幅60%,之后于19995月产生牛市,政府换届前中后各1年,共3年均为熊市。

2003年政府换届,20017月年~20056月为熊市,最大跌幅56%,之后于20057月产生牛市,政府换届前2年,中、后各1年,共4年均为熊市。

2008年政府换届,200711~200811月末为熊市,最大跌幅73%,之后于200812月产生牛市,在政府换届前1年,当年均为熊市。

由此分析,2013年政府换届,2012~2014年仍将为熊市,或2011~2014年为熊市这两种运行方式,牛市将在2014~2016年产生的概率极高。而此前市场都将在经济转型和证券市场体系重新梳理的情况下,以缓慢反复下跌挤泡沫为主,在泡沫挤干净之后才会产生新的牛市,酝酿新的泡沫,正所谓:“上涨是风险积聚的过程,下跌是机会酝酿的过程”。由于后股权分置效应的影响,除非有重大的基础性重磅利好政策或证券市场制度性的红利政策,否则,下一轮牛市出现的时间还可能会后置。

总之,我对市场未来两三年的总体判断就是反复下跌,真正的战略买入时机还远远没有到来,所以,在这个冬天,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尽可能的选择保本保息的理财品种和方式,度过这个漫长的、严酷的冬天。

2012年判断:

2012,指数震荡(沪),个股分化,非权重股(中小板,创业板)腰斩。

(未来的市场、高比例严格退市、缩减和控制上市公司数量,严格分红、个股备兑权证、引入新的增量资金和境外资金、都会兑现,国际板推出之际,就是新牛市开始之时。)

对政府来说,超发货币—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资产价格过热—运用调控,使资产价格风险集中释放(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调整资产价格)—经济运行和资产价格重回合理区域—再度超发货币。。。。。。,已经成为刺激经济增长与解决经济增长中暴露问题的屡试不爽的手段,投资者们如何应对,需要理念与策略的顿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