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到超市去买东西,听到管理员在吆喝:“卖新米了,卖新米了!”新米?有新米啦!我急忙走了过去,抓起一把来看:真的是新米!新米与陈米的最大区别是:新米有少数米粒还带有绿色,陈米就没有。说到新米,使我想起数十年前吃新米饭的事。
吃新米饭,那时在乡下,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今想来,还是很有趣味。
新米饭煮好后,首先要敬天神。用两个中碗,盛两碗帽儿头。在帽儿头上分别插上筷子,将之放到瓦房屋檐上。这是天神吃饭的地方。再用长白萝卜横切两段,将点燃的香插到萝卜上,并把插了香的萝卜放到瓦房屋檐上饭碗的旁边。再在房下烧纸钱。在烧纸钱的过程中,口里念念有词。内容大抵是说:我们今天能吃上新米饭,要感谢上天保佑,及时甘露人间,今天粗茶淡饭,不诚敬意。望上天原谅,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地民来年再有新米饭吃。
那时我们还小,大人在那儿做,我们就站在旁边看。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只觉得很有些神奇。这事还没完,敬天神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请逝去的老人来吃新米饭。我们有今天,应感谢逝去的先人,所以在这吃新之际,应该请他们到场来享用。
在家的堂屋,正面墙上有神龛,神龛的正中墙上贴有大红纸写就的“天地君亲师位”,两旁还有一些小字,具体内容而今记不清了。在这神位下有一块隔板,隔板上放着几个香炉。香炉旁边放有香、纸钱等。
堂屋正中放有一张大方桌,敬先人就在这里进行。用小碗盛八个帽儿头,分别放到四方。每碗帽儿头旁边放一双筷子。把事前做好的菜放到桌子中间。菜不外乎是:上年留存下来的不多的老腊肉,蒸鸡蛋以及其他的青菜萝卜等。还要用八个小酒杯,分别斟上酒放到饭碗旁边。一切准备就绪,就要请先人来吃饭了。将点燃的香插到香炉里,在神龛的地上瓦钵里烧纸钱。一边烧纸钱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内容不外乎是:逝去的各位先人,今天我们要吃新米饭了,也请你们来聚一聚。一年了,承蒙先人照料,才使子孙新旺发达。子孙不孝,没有更好的东西来招待前辈,敬请前辈原谅。请大家喝一杯淡酒,不诚敬意。主持人要端起酒杯,一边说一边要做出敬酒的样子,说完后,将酒倒到燃烧的纸钱里。最后还要说:各位先人吃完饭后,纸钱已跟你们烧去,请你们拿去用,保佑子孙平安。
请先人吃新米饭,这是事情的第二步。桌子上的饭菜已经摆了很久了,可能都有些凉了,要把它全部收回去热一热,然后才重新上桌。这时才能到大家上桌吃饭。但是坐座位是有讲究的,一家长辈或老人,坐在上方正位,父母坐两侧,孙辈坐下位。吃饭也有讲究,整个要等老人先吃,老人先吃一口后说,大家吃吧。这时所有的人才能拿上筷子来吃饭……
这事虽过去了数十年,而今想起来余味无穷。现在什么新米饭,陈米饭,都好像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时代不同了,感受自然就不一样。过去,对新米饭有一种渴求,有一种向往,比今天吃山珍海味的愿望还要强烈。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生活是很艰苦的。新年过后,集体分的粮食大都吃得差不多了,要接上大春粮食各家都捉襟见肘。从插秧开始就在盼,小苗啊,你快些长吧,我们等着吃呢。当水稻抽穗,心里一乐,快了,稻子也抽穗了!一天去看,稻穗绿绿的,两天去看,他好像比上天更绿,真是气死人!当稻穗弯腰了,心里又一乐,近了,没几天就可以吃到新米饭了。有时啊,老天爷爱跟地民开玩笑。太阳躲着不出来,有时还要下点小雨,稻子成熟不用说肯定会延迟。盼啊,盼啊,稻子终于收割了。在稻场堆着晒干的新谷,黄灿灿的,鲜嫩嫩的,香喷喷的,不用说有多诱人。满带笑容的村民,拿着箩筐,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到晒场,等待分到盼望已久的新稻。盼到吃新米饭,在那时看来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今天看来,不就那么一百多天吧。
二是感受不到大家热闹气氛。那时一大家子人,少说已有七八个。大家围坐一桌,满满的一桌饭菜,像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吃得个精光。吃完饭下席,腆着个肚子,打着饱嗝,各自慢慢散去,一种心满意足的感受。邻居也吃完新米饭出来,脸红红的,嘴里好像还在嚼着什么东西。“吃饭啦?”“吃了。”双方脸上挂满笑意。这种味道,今天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出来。
感受不到传承的孝道。现在即使再吃一次新米饭,也不可能再来敬什么天神、追忆什么先人、按什么老幼来坐座位。不外一家人两三个坐到一块吃吃饭而已。
吃新米饭事,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淡忘。
2011年10月10日16时
于渝州
http://s9/middle/7be103c5taeed83eaad3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