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繁花似锦
梅兰竹菊说完了,现在来说说87版林黛玉服饰的第三类主题图纹:各色花草。
为了配合林黛玉绛珠仙草、草木之身的定位,87版林黛玉的服饰全以花草为主,其他人身上常见的世俗祥纹全不要。
哪怕让她穿一身纯白,也不许那些凡俗之物落在她身上。
这一点原则,87版服装师把的很牢,必须赞一个。
第一件:白色印红色玉兰花镶大红领对襟褙子
在正式介绍这件衣服前,我要给个四连发。87版林黛玉有四件白底印红花的衣服,十分相似,先统一放出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傻傻分不清?尤其是1和2,难道不是一件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品鉴区分一下。
图1出自初入大观园、众姐妹一起题字作画的名场面。
87剧组当年对演员进行文化、仪态、品味的种种培养,力求还原贵族公子小姐真实的生活状态,剧中很多演员写字画画都不用替身,标准的一众文艺青年。
这件衣服白底红花,印的是大朵红色玉兰,独花无叶。对襟,镶大红领子。
只有红白二色,白的纯净,红的炽热,交织出一片纯粹的浓烈,却又不嫌热闹,白色压着红色,构图比例恰当,如雪地红梅般素雅清冽。
既不太素,也不太艳,人群中,十足打眼。
下身配一条石榴红印黑色花朵长裙。
衣服上是红色印花,裙子上是黑色印花。全身黑白红经典色,洁净、热情、理智的刚刚好。
仔细看有两种搭配。一是白色交领中衣。
二是白色圆领中衣。
第二件:白色印银红玫瑰花对襟褙子

图2这件,出自王熙凤打趣林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和“看呆雁”两场。
先放一段我最喜欢的“看呆雁”原文:
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儿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一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林黛玉摇着头儿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
87版完美还原了“嘴里咬着手帕子笑”的小细节,明明是咬牙切齿的吃醋,放在林黛玉身上,加上一个“笑”,立刻酸中带甜,娇俏可爱。
87版这一段还加了一个小细节,我很喜欢。
原本薛宝钗摘红麝串时,贾宝玉很失礼地看呆了,薛宝钗害羞中带着点小欢喜。林黛玉用手帕打了贾宝玉后,一面说台词,一面很自然地帮他揉眼睛。薛宝钗看在眼里,羞喜转为羞惭,默默低头走开。
这个小细节改的好。林黛玉不动声色宣示了主权,薛宝钗知礼守节、冷静自持。
我一向不相信,薛宝钗是在贾宝玉梦中喊出只要木石前盟时,才懂得他和林黛玉的感情,也不是在那一刻才决定放弃。
像她这样聪慧通透又自爱的女子,早在之前的点点滴滴里,就知道他们之间插不进第三个人。
这件衣服和前一件很像,都是白底红花、对襟直领。
区别有三:
一是这件是夏装,衣料更轻薄,可以单穿。前一件是春装,里面要配中衣。
二是这件印的是玫瑰花,印花更大、更多。前一件是玉兰花,中等大小,数量较少。
且这件是银红色印花,颜色更鲜亮。前一件是红色印花,颜色稍暗沉一点。
三是这件的领子仍是白色,只缘了一圈红色窄绦边,配红色衣带。前一件是镶大红领子,一直延伸到襟摆。
有人反映,这件衣服明明衣襟边缘也是红色镶边,其实不是。
仔细看,它确实是衣带,因为过长,一直延伸到衣襟下摆边缘,看起来像是镶在衣襟上。
这张定妆照看的清楚一点。
PS:我喜欢这条白色纱裙。剧中配的不是这条。我个人觉得这条裙子和这件衣服还挺搭,夏天的感觉也更浓。
剧中配了两条裙子。一是前面那件配的石榴红印黑色花朵长裙。
一样的白配红,一样的花卉主题,配同一条裙子,难怪会被认成一件衣服。
仔细看,这件衣服上的玫瑰花,大小、姿态各异,有连枝带叶、大朵盛开的,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也有大小适中的无叶单花,形状活泼。
另一条水蓝纱裙,清凉飘逸。但我个人还是喜欢定妆照的白纱裙。
这件衣服放在前一件之后出场,服装师有心了。
如果说,前一件衣服是春天的青葱蓬勃,这件衣服就是夏日的艳阳如火。
红色印花的比例更大,又是娇艳的玫瑰,无论是爱情的炽烈,还是青春的热忱,都需要这样肆意挥洒。
这件衣服,薛宝钗也试穿过,但一来发型不好看,二来这个配色在她身上还是显得清淡,没给她是对的。

第三件:银白缎面印各色花叶对襟褙子

这是前面四连发的图4。图3是上一个系列“花中君子”里介绍过的“白色印胭脂红竹叶纹对襟褙子”。
这两件衣服都是白底印碎叶图案。很容易区分。
一是印花颜色。上一件是红色,这一件是五颜六色,色彩更丰富。
二是印花内容。上一件是遍身印小竹叶,这一件是印各种叶子,形态各异,尺寸稍大,分布也更舒朗。
先看整体效果。
局部细节。
端午节,典型的夏装,配一条清凉的鸭蛋青纱裙。
丁香色袖口。
注意头上金灿灿的小凤钗,依然是全剧组最小巧系列。但做工绝不含糊,长尾上麟羽散逸,又带点稚拙的憨态。
难得林黛玉头上出现这么现代简约风的流苏装饰,我小时候好像也有个类似的。
脑后发型。87版造型师梳头发的手艺真是让我这种手残每每羞惭无地。
这件只穿过一次,是晴雯摔了扇子,和贾宝玉、袭人闹别扭时,林黛玉来劝架: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做了两个和尚了!——何等娇俏。
我觉得,87版剧组有很多细节,似乎有意无意把林黛玉和晴雯放在一个阵营。
比如这段。本来贾宝玉屋里吵架,她进来劝架,既不知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疏之别。
87版在这场戏最后,让林黛玉和晴雯站在一起,打趣贾宝玉,相视而笑,好像一下子就成了盟友,劝架也成了帮晴雯打抱不平。
第四件:白色印暗纹缎绣二色樱花镶宝蓝边对襟褙子
这是宝玉过生日、群芳开夜宴一回,林黛玉的行头。
前面说过,这个系列只评造型,不展开剧情和人物,但遇到好玩的、喜欢的情节,还是忍不住放出来共赏。最多我只贴原文,不做评价。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
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下面转入正文,来看看这件衣服。
因为是夜间戏,各位姑娘本来都要睡了,临时被叫起来参加聚会,所以衣着打扮都很慵懒随性,不像白日寿宴那么正式。
林黛玉更是连辫子也没结,散着一头长发就来了。可见不是已经睡了,就是正要睡。
过程中,也是懒懒的,不是靠在李纨肩上,就是倚着靠垫休息,可见是真困了。怪不得她一来就抱怨: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
鬓边仍是只插一根白珠簪,极简洁净到极致。
虽然是临时随便抓了一件衣服就穿,却半点不马虎,比她很多件正式场合穿的都华丽精致。
首先,这件衣服的面料是高档的缎面,晚上穿暖和,灯光下的色泽和反光度又好。
其次,白色衣料上印银色花枝花叶暗纹,低调奢华。枝干舒展柔美,花叶栩栩如生。花枝上绣红、蓝二色樱花,绣工精美,层次分明。
里面还特意配了一件浅金绸印花暗纹交领中衣,以金黄冲淡蓝色的冷郁,丝光柔软的绸、缎面料统一和谐,暗纹、印花等要素内外相合。
袖口是和领口一样的宝蓝色镶边。
全身效果。下面配一条宝蓝色长裙。
这件衣服非常适合夜间穿,白天看不出面料的质感,也看不到精美的暗花,只能感受到白和蓝的清冷。
原创图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