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中君子
梅花主题说完了,今天说说87版林黛玉服饰的第二大主题图纹:花中君子,兰、菊、竹。
87版服装设计师史延芹曾说过,为了配合林黛玉的性格悲剧基调,在设计服装时,给她定了清冷的调子,比如白、绿、蓝。根据林黛玉的喜好,给她定了梅花、竹子之类的代表高洁的图案。
林黛玉喜欢菊花、喜欢陶渊明,是一个公认的常识。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是她的真实写照。
林黛玉爱竹,更是人尽皆知。
大观园分住处时,她挑了潇湘馆,因为“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的更觉幽静”。
“潇湘妃子”的雅号,点明性格的同时,也伏下了她日后的悲剧命运。
所以我觉得87版后几集的很多走向和结局,比续书靠谱。
比如林黛玉,原本就应该像娥皇女英一样,因为牵挂远方的爱人,抱竹痛哭,泪尽而逝。
而不是在拙劣的调包计里,带着对宝玉的误会和痛恨,含恨而终。
还泪不是报仇,湘妃终该泪染青竹、心如磐石。
在竹、菊之外,87版还给林黛玉设计了几套兰花服。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虽然书中没有提到,但想来,林黛玉应该很喜欢清幽恬淡、贞芳高逸的兰。
而87版林黛玉的服饰,除了梅花系列,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兰花服,所以这个主题从兰花系列说起。
第一件:水绿色绣兰花交领衫
这件衣服出场极少,我却很喜欢,因为足够清新素雅,穿在林黛玉身上,就像从仕女图中走出来的人物。
清爽纯净的水绿色,配青碧色长裙,衣襟下摆一簇幽兰,犹如早春刚刚萌芽的新绿,幽香暗溢、秀如芝兰。
衣襟上左右对称的折枝兰花刺绣。
这张看着清晰一点。
虽然只是一带而过,还是可以看出刺绣很精美。
这件衣服曾配过前面那条天蓝色印花披帛。
这张定妆照相信大家都见过。
这个角度,隐约可见胸前的兰花刺绣。
剧中效果。
第二件:水蓝色绣兰花滚粉红绣花边交领衫
这一件乍看和前一件完全一样,无论款式、形制、还是绣花,连颜色都很像。
但其实,是相同设计的两件衣服。
区别一,颜色。前一件是水绿色,清新素雅,这一件是水蓝色,带一点温柔的沉郁。
前一件,刚入贾府,年岁小、烦恼少,如早春的新草般青葱。
这一件,小说中期,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思想更成熟,身体状况日差,和贾宝玉虽然心意互通,未来道路却曲折难测,总是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缠绵。
区别二,前一件除了绣花,通体绿色系。水绿色衣衫、青碧色长裙、秘色滚边,一绿到底。
这一件蓝色系。水蓝色衣衫、白青色长裙。领口、袖口的粉红色滚边,带出几分温柔娇羞。
这个时期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心心相印、和薛宝钗化敌为友,较之前期的敏感柔脆,平添了几分超逸和柔情。
就是这个夜晚,风雨声中,她静候薛宝钗来谈心,对送燕窝的老婆子嘘寒问暖,提着一盏玻璃灯给贾宝玉照明,笑嗔他: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这是独属于林黛玉的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
这两个少女,一蓝一粉、一冷一暖,美好如画。
为了体现钗黛合一的主题,连两人衣服上的绣花都是同款。林黛玉身上的兰花刺绣,和薛宝钗衣领的玉兰刺绣,相互辉映。
两侧衣襟上的兰花刺绣,枝叶蔓延到肩部。
衣襟下摆的大簇兰花刺绣。
绣花的图样、尺寸、位置都和前一件一模一样。如果不是衣服颜色和滚边不同,我也严重怀疑是同一件。
这件衣服穿过两次,互剖金兰语和香菱学诗。梳的发型也差不多。
互剖金兰语时,气氛稍微忧伤,头上只戴白珠簪和烧蓝小花。
(这个表情很娇俏~)
香菱学诗时,身体好多了,心情也不错,鬓边多了一朵红花,红色发绳结辫,另一款烧蓝小花。
脑后效果。
第三件:粉红色镶茶白底绣兰花领对襟褙子
这件衣服出现在著名的宝黛共读西厢和黛玉葬花两场戏里。
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繁花似锦,爱情萌芽,还有什么比一袭娇嫩的粉色更适合这样的季节和心情?
紫色的兰草在衣领闲适滋长,如自由活泼的灵魂,不拘形态、怡然自得。
棱角分明的淡紫色滚边与慵懒自在的兰花刺绣一张一弛,相映成趣。
刺绣特写。
87版林黛玉的服饰造型一贯走精简的文艺风,能不用的装饰都不用,尽量做减法。
和她的大多数衣服一样,这件除了领口的刺绣,通体无其他装饰。
这件衣服有两种搭配。
一是白色交领中衣,白色绣折枝梅花马面裙。
这条裙子的刺绣十分精美,可以媲美她入贾府时那条。
是的,又是看起来很像,但完全不同的两条裙子。
这条裙子上的红梅刺绣颜色更鲜艳,且是马面裙,裙褶下摆有一圈缠枝梅花刺绣。
鬓边一朵粉花,一支白珠簪。
耳坠是难得繁复的款式。
脑后发辫以发梳固定。前面衣领刺绣特写那张图,可以清晰看到发梳的款式和颜色。
宝玉烫伤脸,林黛玉探望,换了深红色交领中衣、浅绿色纱裙的搭配。
这款纱裙看起来质感很好,可惜镜头闪的太快,截的有点糊。
发饰还是以花草为主题。两朵烧蓝小花,一支卷草纹金钗。
第四件:梅子青缎织金缕花交领背心
这件衣服无兰、无菊、无竹,按理说应该放在下一个主题。
但因为同出现在黛玉葬花一场戏里,所以放在一起说。
细心的观众应该都发现了,87版黛玉葬花,林黛玉穿了两件衣服,前半段穿的是前面那件粉色褙子,后半段穿的是这件梅子青背心。
有人认为这是87版的疏忽,或者说是穿帮。
一场戏、一个布景,怎么穿两套衣服呢?
固然,87版的确出现过这样的疏忽,但绝不是在这一场。
个人认为,黛玉葬花中途换衣,反而是87版认真揣摩原著后的精心安排。
因为《葬花吟》里,有这么一句: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葬花葬到一半,扛着锄头回去了。
回去干什么?
诗里写的是天晚了,回去睡觉: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87版林黛玉回去干什么?
之前林黛玉只带着一根花锄、一个花囊。
她本打算用手捡起地上的落花,一朵一朵放进花囊,再用花锄挖坑埋葬。
但没想到,落红成阵,捡不胜捡。
她回了一趟潇湘馆,手里多了一把花帚、换了一件衣服。
一来,用花帚扫,确实比手捡的快而多。
二来,落花太多,捡不过来,恰恰反映了生命的美好、脆弱、易逝,将葬花的悲剧感推向高潮。
妙的是,林黛玉换了一件衣服回来,歌词正好唱到“尔今死去侬收葬”,和诗里感叹“未若锦囊收艳骨”正好无缝衔接。
为什么要换这件衣服?
我的理解是,前一件粉色褙子偏温婉,闺秀气更强,和《葬花吟》的气场不够搭。
而这件梅子青背心,更能衬托出林黛玉纤细袅娜、弱柳扶风的气质,也和伤春悲秋的气氛更配。
精美的织金缕花。沙青色绦边。
光泽度很好,阳光下显得很明亮。
里面搭一件月白色纱质圆领中衣。
87版林黛玉有很多质地纤薄的衣服,很好地凸显了人物的轻盈飘逸、纤弱孤清。
金色绣折枝绿萼梅花腰封,蓝色宫绦,白色纱裙。
剧中效果。
前面提到过好几次、总是截不到清晰图的腰封,终于找到一张清晰的剧照。
刺绣是不是很美?
美中不足的是,居然是粘扣固定。
换了衣服,连发型和首饰都换了。
鬓边的粉花从一朵变成两朵,从大花变成小花。
脑后的发梳。
这款发型梳的很别致,赞一个。
最后,我想说说黛玉葬花这场戏的重要道具:花囊。
87版剧组精细到什么程度?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给不到3秒钟的花囊,也极尽精美。
考虑到实用性,设计师在花囊一角缝了一根红色丝带,绑在腕间,就不用一直提着了。
镜头闪的太快,实在截不到全貌,只能截到刺绣一角,剩下的部分请自行脑补。
纯手工刺绣,还是对称的双面刺绣,不知要多久才能完工,居然拿来埋坑?!
第五件:白色镶水蓝底绣兰花领对襟褙子
这是林黛玉生平最后一套衣服,焚稿断情、泪尽而逝。
林黛玉追求的“质本洁来还洁去”,通过白色褙子和鬓边的白珠簪,完成了这场凄美浪漫的死亡。
纯白无瑕的衣衫,只在领口绣折枝兰花。
水蓝底子,浅粉兰瓣,和前面共读西厢那件粉色绣兰花褙子异曲同工,却更清冷洁净。
刺绣特写。
里面的象牙白圆领纱质中衣,依然是单薄纯净如她的一生。
原创图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