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皇甫敬麟凤双生
这一回的重点是,皇甫少华和刘奎璧比箭夺婚,皇甫少华获胜。苏映雪对皇甫少华一见钟情。
皇甫家和刘家同时求婚,孟士元很为难。
他想出一个主意:将锦袍挂在树上,谁射中,就把女儿配给谁。
皇甫敬觉得皇甫少华必然得中,且必须得中。
一来,他是总督之子,从小学武,大家都知道他本领高强,如果不中,岂不丢人?
二来,他现在没有功名,将来迟早要考。
考武举,能力是一方面,名声也是一方面。
如果在小小的云南都不能所向无敌,凭什么去和天下英雄争强?
但皇甫少华却不太上心:我和刘奎璧是好兄弟。既然他向孟小姐求婚,我何必和他争?如果为了一个女人反目,令对方出丑、羞惭、恼羞成怒,岂不是得不偿失?我也不在乎那点微名,我会放水让他赢。
由此可见:
第一,皇甫少华并不怎么喜欢孟丽君。
尽管孟丽君才貌双全,“云南一府尽相传”,但皇甫少华并不感冒。
既不像刘奎璧那样,早早就主动央父母求婚。
发现有竞争者,他也不紧张,反而想要相让。
第二,皇甫少华比较大男子主义。
在他看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只要刘奎璧喜欢,他乐得拱手相让。
在情感上,他远不及刘奎璧真诚热烈。
第三,他看问题比较幼稚。
这件事,看起来是他和刘奎璧比箭,谁输谁赢都不要紧。
但皇甫家和刘家都是武将出身,一个是云南总督,一个是侯门贵族。
在云南,他们都是威名赫赫的大家族。
皇甫少华和刘奎璧,表面看是两个青年才俊,实际上,是总督府和侯府未来的接班人。
谁输谁赢,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事,而是关乎两个家族的荣誉。
皇甫少华以为,他不计较个人的虚名,成人之美,是高风亮节。
却不明白,皇甫敬之所以这么上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怕他输给刘奎璧,让皇甫家抬不起头来。
在见识上,同样是15岁,他尚不及养在闺中的姐姐皇甫长华。
大家看看皇甫长华是怎么说的:
你不要想着找借口不去,算是弃权。
知道的,说你义气为重,不知道的,说你没本事,不敢上场。
你个人的颜面是小,父亲和整个总督府的威风不能失!
所以你一定要去!
你去了之后,让刘奎璧先射。
如果他三箭都中,那是他本事好、你运气不好,不用埋怨。
如果他中不了,你一定要拿出真本事来,不能故意射偏!
我个人很喜欢皇甫长华的观点。
先表明立场:你必须要去,也必须好好比!这不是讲义气的时候!
然后根据“必须比”和皇甫少华想相让的心态,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让刘奎璧先射。
两全其美。
而且我喜欢她坦坦荡荡的态度:先逊他时无所怨,各人武艺各人扬。
既然决定让他先射,如果他射中了,就是他有本事、有运气,不必心生埋怨。
如果他射不中,那就拿出真本事来,谁是真金、谁是镀金,公公平平比一比。
大家各凭本事、各安天命,有赌无悔、死生不怨!
这样的见识和气度,出自一个15岁的少女。
我如果是皇甫敬,一定要后悔当初重男轻女!
我要是有这么个女儿,做梦都会笑醒!
第二天,皇甫少华和刘奎璧赶往孟家,在路上相遇。
皇甫少华悠悠闲闲、毫不上心,只顾和刘奎璧闲聊。
居然连“你走这么快,赶着去干什么”这样不走心的话都问得出来?
刘奎璧是心心念念,一心要娶孟丽君。
皇甫少华想的是兄弟如手足,让他也无妨。
刘奎璧是志在必得,行色匆匆、生怕去迟,路上故意试探皇甫少华:等一下到了,谁先射、谁后射?
他想的是:我和皇甫少华势必相争,不管谁输了,肯定会反目成仇!
皇甫少华不知道,他认为情同骨肉的好兄弟,压根不像他这样看重友谊。
刘奎璧唯一的忐忑是:不知道孟丽君是否如传闻那样漂亮?是否配得上我?
典型的外貌协会!
不过大家不必鄙视他,看到后面,你们会发现,皇甫少华比他还外貌协会!
两人到了孟家,孟家上下都跑出来看热闹。
孟丽君的母亲、嫂子、乳娘、丫鬟都跑到阁楼上偷看,想看看未来姑爷长什么样。
苏映雪也好奇,跟着上楼看热闹。
在各位女眷的眼中,刘奎璧和皇甫少华一样风流俊俏,只是刘奎璧稍嫌轻浮,但少年人轻浮点,也不是什么大错。
根据面相,大家认为皇甫少华将来会大富大贵,所以更属意他。
除去面相,外在客观条件,其实刘奎璧和皇甫少华不相上下。
但苏映雪就觉得皇甫少华样样都比刘奎璧强,一心盼着皇甫少华得胜,更盼着自己能陪嫁,将来做皇甫少华的妾。
我说苏姑娘,你是为你家小姐挑姑爷,还是为你自己挑丈夫呢?
女人们叽叽喳喳,惊动了刘奎璧和皇甫少华。
他们同时抬头,看见苏映雪。
同时一见倾心:娶妻如若能如此,也称风流一片心。
注意,皇甫少华和刘奎璧同时看上苏映雪,同时动了娶妻之念,并不是刘奎璧单方面好色。
只不过皇甫少华比刘奎璧多了个心眼,料到孟丽君这种大家闺秀不会亲自跑到阁楼看夫婿,苏映雪多半是她的闺蜜或丫鬟。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觉得:若此佳人真堪爱,娶妻似彼亦如心。
左邻右舍都请求进园看热闹。孟士元没多想,放他们都进来。
刘奎璧先射,一连射中两箭,孟士元夫妇的反应是“大喜”。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特别看重皇甫少华,觉得刘奎璧条件也不错,如果他赢了,他们也很高兴。
哪知第三箭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没射中。
刘奎璧年少得志、一帆风顺,今天突然在尚书府,当着孟家人、皇甫少华和街坊邻居失了手,当然羞愧无地。
要命的是,来看热闹的小百姓们,看不出是因为刮风导致失手,以为他水平不行,一起喝倒彩。
更要命的是,孟嘉龄(孟丽君的哥哥)也当面嘲笑刘奎璧,刘奎璧能不恼羞成怒、恶向胆边生吗?
大家听听孟嘉龄的话有多刻薄:
刘兄不怪无神艺,反倒生嗔带怒颜。
(你不怪自己水平差,怎么还生气了呢?)
姊夫先前曾让你,谁叫无力扯冰弦?
(皇甫少华已经让你先射了,都怪你自己力气小、射不中!)
还有什么“此刻何须意不甘”,“世兄见识惹人嫌”。
你说你是拉仇恨呢,还是拉仇恨呢?
刘家后来的行为是不对,但孟家也有错。
首先,孟士元不该放邻居们看热闹。
刘奎璧和皇甫少华,必定只能决出一个获胜者,总不能把女儿许配给两个丈夫。
既然注定一输一赢,当然越少人围观越好。
看热闹的人多,赢的固然欢天喜地,输的必定面目无光。
一边是侯爵公子,得罪不起,一边是多年好友,不该得罪。
孟士元只图自家热闹,没考虑输掉的一方如何下台,是第一错。
邻居们起哄,孟士元本应压制,并当众说明:刘奎璧不是本领不行,是运气不好。
这是事实,也能令刘奎璧挽回点颜面。
孟士元虽然没讥讽刘奎璧,但他坐视乡邻起哄,不替刘奎璧辩解,令他饱受嘲笑,是第二错。
刘奎璧走时,孟嘉龄还要往他伤口上撒盐,公然嘲笑刘奎璧没本事、没见识、招人烦,更为不智,是第三错。
刘家固然小气霸道,但孟家的作风也够瞧的!
皇甫少华获胜,孟家人都很高兴:两个公子都是英俊不凡、身手过人,许配给谁都高兴。
所有人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只有孟丽君隐隐担忧:刘奎璧被气走,他父亲是侯爵,会受这个气吗?刘家和孟家、皇甫家绝交是小,就怕他们公报私仇、打击报复,孟家、皇甫家未必扛得住。
发现《再生缘》里,有见识、有智谋的都是女子。
同样是15岁少女,皇甫长华就比皇甫少华优秀。
皇甫长华和孟丽君的胸襟和远见,不止比同龄人高,甚至比父辈的男子都要高。
皇甫长华小小年纪就能解决皇甫敬都为难的公务,说出的话有理有节、掷地有声。
刘奎璧落败,孟士元父子犯了三条大错而不自知,孟丽君坐在闺房,都没去现场看,就敏锐地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孟嘉龄比孟丽君整整大19岁,又是翰林学士,见识居然不如她,也是可笑。
苏映雪一心都在皇甫少华身上,苏母是个明白人:以我们这样的出身,最好还是门当户对、一夫一妇,做个正室。我不想攀高枝、慕富贵,让你去给富贵人家做小妾。刘奎璧已经很优秀了,你今天居然还嫌弃他不够绝世。如果你将来的丈夫能有他一半,就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何必这么执着、心高气傲,非要找十全十美的男人?
我觉得苏母说的没有错。
做人可以有野心,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实力做支撑。
你可以想嫁白马王子,但拜托,请你先做公主,或者买得起水晶鞋和南瓜车。
灰姑娘如果不刻意打扮,用她日常的模样、灰头土脸去舞会,你看王子会不会理她?
就算童话故事里,男女双方的地位、身份、品味都要大致等同或看起来等同。
何况现实的人世?
以《再生缘》的成书年代清朝论,一个女子出身太低,就算自身条件如何好,也不可能嫁给侯爵、总督这样的家庭做正妻。
何况苏映雪只是长的美,会的也只是针黹女红这种每个女人都会的本事。
见识普通、学问普通、没有才艺,实力一般般,做个花瓶没问题。
就像苏母说的,她的命运,无非是嫁个普通百姓做正妻,或者嫁给富贵人家做妾。
苏母不忍心她做妾,宁愿她嫁个普通人,的确是为她好。
老实说,就算不发生后面的事,她真的顺顺当当陪嫁到皇甫家,真的做了皇甫少华的妾,我也不觉得她会多幸福。
富贵公子,岂会在乎一个送上门来的小妾?
哪怕你是天仙?
何况皇甫少华没见过美女吗?
他姐姐皇甫长华是绝世美女,他未婚妻孟丽君也是绝世美女。
她们两个不但美,而且才华横溢、见识不凡,样样都比苏映雪优秀。
苏映雪真的确定,她陪嫁过去,就能过好日子吗?
何况皇甫少华本性并不像外表看起来这么好。
刘燕玉就是血的教训啊!
侯爵女儿尚且如此,何况苏映雪连像样的娘家都没有!
但苏映雪不听劝。
和无数年幼无知、一心思慕君子的傻姑娘一样。
她觉得,苏母不但不是为她好,而且没见识,居然阻拦她的幸福!
她一门心思想给皇甫少华做妾!
理由有三:
第一,谁规定我出身低就只能嫁普通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好吧,这条成立!我同意!)
第二,谁说做妾一定受苦?大房一定是坏女人?
(这条理论上也成立,但这是拼概率的事,万一你遇到狠毒正室怎么办?)
第三,我和孟丽君现在这么要好,难道她结了婚会对我不好?我们一定可以像现在这样,一辈子做好姐妹!
(这条嘛,现实中血的教训一抓一大把,建议买两本盗版宅斗小说,了解一下残酷的现实!)
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姑娘,你口口声声都是你不愿意嫁普通人、你想追求幸福、你想孟丽君将来待你一如今日,你想过孟丽君愿不愿意接纳你做妾吗?
什么“既是香闺贤小姐,莫非她,后来不欲伴花前?在家如此温存性,出嫁焉能不似先?”
我就呵呵了。
你这是一厢情愿+道德绑架呀!
因为她是“贤小姐”、“温存性”,所以就必须兴高采烈同意你做妾,还必须待你和现在一样好?
凭什么呀?
人家凭什么要高高兴兴分一半丈夫给你?
苏映雪没问过孟丽君的意见,就替她做了主。
就像刘奎璧和皇甫少华射箭时,她没想过孟丽君会喜欢谁,因为她喜欢皇甫少华、想给皇甫少华做妾,就一心祈祷他获胜。
说是姊妹情深,细究起来,全是私心。
苏映雪就此患上相思病,一门心思要嫁皇甫少华,甚至说出“若是偏房也尽堪”这样没羞没臊的话。
还梦见皇甫少华主动找她表白,什么“我深知,孟小姐,宽洪不妒。到他年,应使我,双伴娉婷”,这是多大脸?!
这是苏映雪的梦,梦是潜意识的体现。
梦里,这话是皇甫少华说的,潜意识里,这是苏映雪自己的想法。
还是前面那句,一厢情愿+道德绑架。
说来说去,她还是要求孟丽君“宽洪不妒”,即使她一心想要抢夺孟丽君的未婚夫。
而且梦中,苏映雪公然说出“敢效文君”这样的话来,她想干什么?
还有“一订终身”、“今夜盟心”、“偕伉俪”、“双双立誓”。
她想做的,真的只是皇甫少华的妾吗?
卓文君是妾吗?
伉俪是妾吗?
哪个男人会和小妾订终身、对天立誓:谁负心就不得好死?
当然,苏映雪也知道自己不对,所以她梦到孟士元责骂她不知羞耻。
梦中惊醒,她觉得自己就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梦中既然立誓,必定死生不负!
估计她还被自己的深情感动了。
我只想呵呵。
比完卓文君,又比杜丽娘,那孟丽君是什么?
因为这个梦,苏映雪决定:我们已经订了终身,我一定会永志不忘、绝无二心!
我只想替孟丽君和皇甫少华问一句:EXM?
原创书评,请勿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