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旧帖,发在163的博客和静影沉璧,那时网名还没改,应该没多少人知道了。
本来计划把《金粉世家》的民国美女造型都总结一下,结果开了冷清秋和白秀珠两篇就搁置了。
起因是由于懒。
正兴致勃勃想开八妹时,有热心网友告知,有人在未经我同意的前提下,把冷清秋和白秀珠两篇都搬上了天涯,而且没有注明转载,建议我去维权。
我早过了好斗的年纪,兴致勃勃跑去围观,发现对方不只没有注明转载,就连我的图都全部替换,没有一张带我的LOGO。
本想夸他勤劳,毕竟一张张换也挺麻烦,还要调同一件衣服,有几套真挺相似的。
但后来看到,因为不是我的原图,我描述的衣服款式和花样,他换了另外的图后,完全凸显不出来,被网友质疑,他居然代我认错,说是描述错了。
我就呵呵了。
你发错了图,反而是我的错了?
后来看他声称会像我一样,把所有女性造型都总结一遍,就想着,既然你直接拿了我的,我是不是也可以捡个现成,等你发完了,我再拿你的?
反正我截图都整理好了。
令我失望的是,这位仁兄居然只是说说而已,发完这两篇,也销声匿迹了。
我苦等了好几年,等的都忘了曾发过这个主题。
要不是整理163的旧文,怀念一下逝去的青春岁月,估计再过几年仍想不起来。
搜了下电脑,幸喜当时的图片都在,便重新发一下,权当追忆似水年华。
按照惯例,每次发旧文,都会有所修改,如原文和之前有出入,请勿怀疑,就是本人的帖子。
PS:再次重申,原创图文,请勿擅自转载,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出处。
如非要改头换面、重新换图转载,请挑选角度更好、更能凸显服饰特色的图片。
最低限度,请不要再替我道歉了!
如果你搞不懂颜色和款式,请私信问我,谢谢!
当然,如果我描述失当,欢迎高手指点。
如果确实是我搞错了,我可以自己认错,不需要劳驾别人。
——写在前面
冷清秋,是个很有意境的名字,却也稍显清冷。
念着这个名字时,总有几分人随秋叶叶随风的无根飘萍感。
还记得金燕西为她写的那阕词吗:伊人何在?总在寒冷清秋。
隐约间,竟一语成谶,成了她一生都解不开的魔咒。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极珍爱这个女子。
从最初决定开这个系列,冷清秋,是最大的一个理由。
看到很多网友的美文,描摹着这个女子的气质、性情、才华,评价着她的爱情和婚姻。
几乎每个人都会发问:为什么这样美好的一段爱情,会在两人婚后不到一年,分崩离析,只剩幽怨?
是齐大非偶,还是才女的悲哀?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可能相去甚远。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不一定非要讨论出个明确的结论。
我们只要知道,我们在被什么触动。
在我们的答案中,又折射出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
也许,这就够了。
风中百合——是我对这个女子若干印象中最清晰明朗的一个。
冷清秋的造型,以清浅淡雅为主。
无论是衣服的颜色花样,还是首饰,都配合着角色的含蓄内敛。
不惊艳,却如淡淡清茶,亦苦亦甜,悠远而弥香。
第一套:学生时代的校服,上衣下裙式。
上身是较为素淡的灰蓝色短衫。
竖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禊。
单层无衬里,衣长过腰、袖长过肘。
没有任何花样和装饰,只五粒素面纽扣,干净洗练的不染尘俗。
半身效果~
背影~
侧身~
纽扣和耳钉(好像完全无关的两样东西)。
下身是皂色过膝裙,白袜黑鞋。
碎花布蓝书包,很有民国风味。
这套衣服非常干净素淡,通身没有任何花样及装饰,却很好的衬托出民国女学生的清纯和青葱。
百合花一样的姑娘,人生若如初见。
梳麻花辫的年纪,难得俏皮的模样。
金燕西总是说:梳两条辫子比一条辫子好看。
关键还是看脸。
后来剪了短头发,气质更清新了。
注意蝴蝶发夹,它是冷清秋唯一的头饰,伴随始终。
第二套:梅子青短衫+竹青色长裙。
上身沿袭了前一套的基本款式和风格。
只是在领、襟、袖口和衣服下摆,镶有竹青色缘边,同色纽扣。
纽扣分两组,腋下三粒,胸口以上每处两颗共四粒。
半身效果~
背影~
纽扣和耳钉(我怎么总是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说)。
相较于前一套的清汤寡水,这一套终于有了变化。
注意胸前那抹平针绣兰草。
丝边向外淡淡地蔓延,却并不恣肆。
仿佛早春的花草,平淡中透着青春的朝气,和不经意的清高。
下身是竹青色过膝裙,裙幅更窄,依旧没有多余的点缀。
依旧白袜黑鞋。
这套衣服的气息比前一套冷清,也与角色的气质更相合。
独爱这种淡淡的欲语还休的擦肩而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剪了短发,益发淡若清茶。
第三套:淡青色短衫+灰蓝色长裙。
上身初看和第一套学生装很相似,除了颜色更清浅一些。
仔细看,在领、襟、袖口、下摆处有灰蓝色滚边。
领口上富有层次感的立体绣花。
小小的、淡淡的,漫不经心地在颈间盛开。
仿佛一低头,就能嗅到一阵幽幽的花香。
半身效果~
背影~
侧身~
纽扣~
耳钉~
下身灰蓝色过膝裙,白袜黑鞋。
冷清秋就是穿着这套衣服剪的短发,立照存念。
第四套:水红色家居服。
这是一套睡衣,上衣下裤式。
上身为水红色单衫。
圆领、右衽、捻襟、平袖,衣长过胯、袖长过肘。
除了五枚纽扣,依旧没有任何装饰。
侧身~
下身为水红色过膝裤,一样没有任何点缀。
全身效果~
有此芳邻,偶尔在夜间撩起窗帘一角,对屋外的人报以微笑。
难怪金燕西连家都不肯回,没日没夜坐在小院里对着她的窗户发呆。
月夜、孤灯、单薄春衫,承载了少女多少幽思和怅惘?
第五套:霞粉色绣花旗袍。
这是冷清秋少女时代,难得的一件颜色粉嫩、款式花哨的少女装。
虽然风格款式趋于内敛,掩埋了一些朝气,但这样的颜色和花样,在早期还是很少见的。
坐着汽车和金燕西去听戏,冷家上下都很重视,冷清秋也穿戴一新。
(长大了再看,不就是虚荣吗?)
这套衣服做得很考究,剪裁合度、美观大方。
领、襟、袖口处分别用白紫两色缘边,颜色过渡细腻、有层次感,整体感觉和谐美好。
一笑嫣然~
同色系的大朵花簇滚绣,从肩头蔓延而下,写意却不招摇。
全身效果。母女俩气质一样好。
丝绢绕在指尖,一如少女纠缠难解的心事。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脚上的鞋子,于是有了后面金燕西送鞋的故事。
第六套:乳白色织金花簇短衫+灰青色长裙。
这是很多人(包括我)大爱的一套衣服。
做工繁复、颜色清雅、精致大方,正配合冷清秋百合花般的气质。
上身乳白色短衫,形制和前几件短衫相同。
胸前用白线掺金丝织成大团缠枝花簇。
金线用的不是特别多,避免了太金光耀眼的炫目。
远看就是一片白,要在高清镜头下近看,才觉十分精美细腻。
低调的精致,符合人物的出身和性格。
还是性格清冷些的人更能穿出白色的味道。
比如林黛玉、小龙女、冷清秋……
因为在强光和远距离看会有些重色,所以层次感很重要。
领口和衣襟镶以牙色滚边。
和裙子同色系的蓝珠纽扣,为这件上衣增添了几分活泼灵动。
耳钉~
下身灰青色过膝长裙,白袜黑鞋。
额外奉送大家都爱的向日葵三连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