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梁朝伟版
86版一家三口漂流无聊,张翠山在船上教张无忌武当长拳。
一场暴风雨,小船被打翻,三人被冲到一个小渔村,为渔民所救,醒来后决定在这里隐姓埋名、过小日子。
这是什么鬼?
明明按书上的节奏,直接漂回中原,多么自然流畅!
莫名其妙加这么一段,既没有伏笔、又没有任何意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浪费时间和镜头加这么一段?
如果是想在悲剧发生前给点安慰,其实冰火岛那十年就够了,多给几个岛上浓情蜜意、共聚天伦的镜头足矣,何必浪费这种笔墨?
莫名其妙在渔村过了几天平淡温馨小日子,又莫名其妙突然决定不住了,要回武当。
路上投栈,前脚刚进房,后脚六派高手都来了。
张翠山看到俞二,激动之下,准备跑出去相认,殷素素一眼看到少林也来了,及时将张翠山拉进房。
六派聚集,因为打探到殷野王会途径此地,他们想偷袭。
背景音乐短促紧张、契合气氛,一下子就让人紧张起来。
来的都是各派二三代弟子,以俞二马首是瞻。
俞二客观公正:我们只是想知道王盘山事件的真相!你一五一十说出来,我们放你平安离开。
殷野王当然不肯说,双方混战。
看得出俞二本意并不想发生冲突,能谈判解决的事,干吗要杀人?
他试图阻止,但两边都杀红了眼,把他也卷入战团。
张翠山殷素素只好现身,叫大家住手。
相认的戏,从86版开始,有了手足之情。
俞二欢喜的眼睛都在发光,殷素素笑的合不上嘴,眼睛里却有泪意,张翠山和殷野王表现也合格。
看得出俞二是发自内心的狂喜,一直到张翠山叫殷素素过来相认,他还保持着眼睛亮晶晶、笑容满面的状态,显然消化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咦,她不是天鹰教的吗?
消化了半天,才收起笑容,换了一副严肃面孔,眼中明显有敌意。
86版俞二有书上的感觉。
明明对张翠山的婚事有保留,但毕竟是内部矛盾,当着外人不要掰扯!
他不让张翠山说下去,只说了一句有什么话过后再说,既不赞成他们在一起,也不当众反对。
俞二一番说辞有理有据,各派都不反对,除了西华子。
他一句话就把所有人对屠龙刀的觊觎之心勾起来了,大家异口同声,要张翠山说出谢逊下落
84版的导演看过来,一群人气势汹汹威胁两个人,才叫咄咄逼人!
殷素素一脸严肃地胡说八道。
张无忌有个吃惊的表情,然后就没反应了。
(好吧,对小孩子要求不能太高。)
张翠山和殷素素对视,两人点点头,瞬间心有灵犀,张翠山接着圆谎,一气呵成。夫妻默契度好评!
张无忌大喊义父没死,殷素素打了他一巴掌,训斥他的口吻又恼怒、又严肃,还有几分无措和死扛。
张翠山也心虚乱瞟,生怕别人看出破绽。
张无忌不是特别激动,但眼中居然有泪光,看得出又委屈、又担心。
西华子想诱供,张无忌看了一眼殷素素,大喊:谢逊不是我义父!我不知道他在哪!
小盆友,你背错台词了吧?
明明应该说“打死我也不说”啊!
“我不说”是张无忌的正直与倔强:我不说谎,但我知道你们不是好人,所以我不说!
86版张无忌怎么直接撒谎了?
虽然机智了很多,但张无忌的性格被扭曲了,得不偿失。
卫四娘挤兑俞二:你们武当派的小孩当着你的面说谎,你倒是说句话啊!
俞二居然也学会说谎了:小孩子说的话怎么能当真呢?
俞二侠铁骨铮铮,连孩子都不肯欺骗,敢当众夸赞敌人、贬损自己人,会睁眼说瞎话?
卫四娘再次挤兑俞二,依足小说的明夸暗讽。
俞二无奈,只好当众宣布:三个月后,在黄鹤楼解决所有问题。
俞二江湖地位还是相当稳固的,虽然刚刚当众说谎,但大家还是对他的决定没有异议。
西华子就昆仑派弟子在王盘山受伤后仍惦记殷素素向她追责,白龟寿说明当年情况:他们自己色令智昏、心存妄想,这锅我们小姐不背!
西华子无话可说,只能张嘴妖女、闭嘴妖女,乱骂泄愤。
殷素素说了一句书上的对白:你口口声声叫我妖女,我到底妖在何处?
西华子拿不出石锤,无中生有,污蔑她对张翠山灌迷汤。
殷素素微笑着说句多谢指教,颇有小说里的风度。
我每次看书看到这段,就觉得她居然忍得下这口恶气,还依足礼数,真是实心实意想做名门正派少奶奶了。
再想想后来血溅华堂,又觉得心寒:她为了他修心养性、脱胎换骨、再不留昔日一丝一毫气息,却终挽不回当年的无心之失。
书上写殷素素明明生气却不肯发作,给手下使个眼色,让西华子当众出丑,全了她大侠夫人的风度,出了胸中恶气,顾全了张翠山的颜面,没有让武当昆仑当面撕破脸。
86版编剧大约是不忿让殷素素吃这样哑巴亏:你敢骂我,我就打你!
殷素素直接报复,一坛酒掷过去,西华子刚一接,就碎落一地,淋得他浑身湿透,显然殷素素掷酒之前做了手脚。
快意是真快意!就是太明目张胆!也没把丈夫、俞二、武当的面子当回事。
往好了说,是江湖儿女率性洒脱、心直口快、不会作伪,往坏了说,就是肆无忌惮、不顾后果,和小说里端着正室夫人款的殷素素大相径庭。
众人一走,张翠山指责殷素素做的太过分。
从张翠山的角度看,确实有点过分。
老婆自作主张、砸了盟友面子,破坏了武当昆仑的关系,也完全没给他这个做丈夫的留颜面。
殷素素的解释是:他侮辱你,我才教训他!我是为你出气!
情真意切是真的,张翠山接不接受就不知道了。
俞二张五叙旧,张翠山最关心的就是俞三,俞二说他全身瘫痪、生不如死,三人都含着眼泪、满脸沉痛。
俞二问殷素素:你知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武当派早就怀疑殷素素了。
俞二几乎认定那件事和殷素素脱不了关系,张翠山应该不会一点怀疑都没有吧?
十年来不闻不问,张翠山你是打算当一辈子鸵鸟吗?
殷素素竭力掩饰,把矛头转向少林。
俞二显然不信,但无凭无据,她矢口否认,也不能凭猜测逼问她,只好改问龙门镖局的事。
这一段对话依足小说,殷素素不愿冲突,拉着张无忌躲出去也和小说写的一样。
张翠山过意不去:我老婆不懂事,得罪二哥。
俞二:不管她是什么人,只要你喜欢她,我就替你高兴!
张翠山:你高兴不管用,万一师父不高兴,还是要把她扫地出门!
俞二:师父如果不喜欢她,咱们七个师兄弟排排跪、磕长头,一直求到他心软为止!
俞二是典型的中国式兄长:骂弟弟妹妹比教导主任还凶,但这是我的弟弟妹妹,我关上门,自己骂他们、打他们可以,但再打再骂,也是血浓于水,我骂完打完了,还要用命护着他们!
86版把小说里这段对话还原了,而且俞二的演员演的很好,板起脸来六亲不认,眼睛里却有慈爱温和,基本上演出了我看书时对俞二的感觉。
86版杜撰了一个情节:回武当的路上,殷天正把张翠山一家接到天鹰教小住数日才放行。
这个情节属于86版原创,后来被94版、01版、03版等一再致敬。
而且根据金庸小说主人公仇视岳父情结,这几版殷天正和张翠山总要先闹点矛盾、互相看不顺眼。
殷天正想接殷素素回家,殷素素为难:张翠山想回武当,按道理我是新媳妇,应该先拜见公婆,但我爹也很想念我。如果我跟他回去,张翠山一定会被俞二拉回武当,岂不是夫妻分离?
殷天正不高兴:女生外向!我亲自来接,她都不跟我回去?
他责备了殷素素两句,殷素素和张翠山都不好反驳。
没想到俞二居然打圆场:既然你亲自来了,我们就一起去打扰你几天!
俞二虽然看起来古板、不喜欢殷素素,但为了张翠山,真的就像他说的,无论殷素素是个怎样的女人,他都接受。
能接受她,也能顺道接受她的家人,给张翠山殷素素面子,不让他们为难。
殷素素见俞二这么好说话,高兴的合不拢嘴,让张无忌给外公行礼。
张无忌撅着小嘴、不高兴地看着殷天正,爹妈怎么劝,也不肯叫外公。
殷天正主动和他打招呼。
张无忌生气脸:你刚才骂我妈妈,我不和你说话!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殷天正笑着说:我以后不骂她了。
张无忌马上笑逐颜开,甜甜地叫了声外公。
(连个字据都不打,你就信了?张无忌果然从小就心思单纯,谁说什么他都信。)
到了天鹰教,殷天正问殷素素:谢逊和屠龙刀在哪?
殷素素为难,却立场坚定:无论如何我也不说!
殷天正生气,刚要发作,张无忌跑过来,一本正经板着小脸:你刚刚答应过不骂我妈妈!
殷天正哪能失信于孩子,当场表态:我再也不问她了!
一转头,他去逼问张翠山:我只答应不骂你妈妈,可没答应不骂你爸爸!嘿嘿,姜还是老的辣,我聪明吧?
张翠山不肯说,殷天正吓唬他:你不怕死吗?
张翠山烈士脸:有本事你就杀了我!就算你杀了我,我也不说!皱一皱眉的不是好汉!
够正义凛然,够立场坚定,也够绝情!
拜托,他毕竟是你岳父!
就算他逼你不对,作为晚辈,能不能给老婆点面子,别和他对着干?
态度可以坚决,但口气能不能稍微和软点?
殷天正笑了。
他本来也没想逼他们,只想考验一下女婿的人品。
如果他今天出卖义兄,明天就会出卖老婆孩子。
他重情守诺,殷素素总算找到个好丈夫。
下面是一幕温情戏,对外性如烈火、不怒自威的殷天正,哄起外孙来,也和寻常的老大爷差不多,看这对祖孙笑得多开心!
殷天正一再挽留他们多住几天,固然是舍不得女儿外孙,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知道一旦张翠山殷素素回中原的消息传出去,江湖上不知会有多少人找他们麻烦,从天鹰教到武当山,一路不知有多少凶险。只有留在天鹰教,他才有能力保他们平安无事。
他甚至挽留张翠山留在天鹰教,帮他打理教务。
他对女儿女婿的挂念和期待都是发自真心的,没有以权势和武力逼人,反而带着些许请求的意味。
但张翠山完全不给面子,直接掷地有声给出两个字:不行!
(喂你这是对岳父说话的态度吗?)
殷天正把他的担心和打算告诉二人,希望他们留下,接受他的保护。
张翠山再次掷地有声:不行!我要回去!
港真,殷天正脾气再好都会有火,何况他本来就不是好惹的:走吧走吧!你这么想死就走好了!要不是为了我女儿,你以为我稀罕保护你?
女婿是外人,女儿总是贴心小棉袄吧?
他这么死心眼,我懒得理他!
乖女儿,你和无忌留下来好不好?
没想到殷素素也不和他一条心,非要和张翠山在一起。
殷天正只好放他们走。
让人给他们收拾行李时,看得出这位老人真是又伤心、又失望。
失望到都不想搭理他们两口子,送别时只和张无忌依依不舍。
人都走出老远了,他还在喊:无忌你要听话!无忌你不要忘了外公!
四人在饭馆吃饭,看到蒙古兵横行霸道。
张翠山本想打抱不平,被俞二拦住。
蒙古兵走后,张无忌问: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打人?
从小在荒岛长大的娃,年纪又小,不知蒙古为何物,只是本能觉得他们不该恃强凌弱,是个虽然无知,却有正义感的小盆友。
走在街上,张无忌被卖蛇小贩吸引、险些被掳走这段,基本上按照小说拍摄。
殷素素气势很足,对话过程一直占上风。张翠山和俞二台词不多,却也正义凛然。
有一个小小的改动。
书上写,眼看张无忌要被带走,殷素素急中生智装疯,俞二趁对方分心,救了张无忌。
这里改成,殷素素突然毫无预兆打了张翠山一巴掌,导致对方分心。
改的有点突兀,而且打耳光比装疯性质严重。
殷素素那么爱张翠山,自己可以不顾形象,却未必舍得打他。
虽然及时道歉,但还是觉得这个改编不太合适。
峨眉弟子蒙面夜袭,俞二故意将她们错认成昆仑弟子,顾全双方颜面,粗中有细。
张无忌知道谢逊滥杀不对,但谢逊双眼已盲,他请求俞二别让人杀谢逊。俞二不肯说谎,只能答应不亲手杀谢逊。
扮演张无忌的小演员有很浓的憨厚耿直气质,他认认真真、一字一顿对话,让人觉得他特别诚恳。
武当山脚,张翠山看到一群蒙古兵杀人,出手阻止。
玄冥二老混在其中,假意被打倒在张无忌身边,趁殷素素不备,一把将他抢走。
俞二跃起阻拦,两人对掌,俞二倒地,张无忌被抓走。
这一段打斗节奏紧凑,玄冥二老偷袭殷素素,俞二出手、受伤,兔起鹘落,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殷素素跑到俞二身边,有个短暂的停顿,看了他一眼才继续追,可见她对这位二伯也很关心,但超不过关心张无忌。
张翠山在儿子和二哥之间选了后者,但明显心也悬在儿子身上,俞二叫他去追,他就马上追上去了。
两人在山上山下茫然寻找。
86版没有拍殷素素担心过度昏迷,但她无助瘫倒在地、哭着叫无忌,很好地体现了痛失爱子的情绪。
张翠山安慰她,她希望张无忌做个有骨气、讲信用的孩子,又怕他会受折磨,扑在张翠山怀里痛哭。
这一段殷素素明显比张翠山入戏,后来也一直保持失魂落魄、随时要哭出来的表情,失子情绪贯彻始终。
很多版本除了丢孩子这一刻表现不错,后面完全忘了失去孩子的事实,一脸轻松、斗智斗勇,好看是好看,但作为母亲,未免太不合格。
玄冥二老威胁张无忌说出谢逊下落,张无忌坚决不说。
小演员演出了又恐惧、又倔强的感觉。
虽然立场坚定、打死也不说义父在哪,但毕竟是个十岁的孩子,被穷凶极恶的坏人抓走,不知道他要怎么对付自己,一点也不害怕那是骗人!
个别版本拍这段时,只顾着强调张无忌大义凛然,忽略了他作为一个孩子面对危险的恐慌。
上山途中,遭遇偷袭,幸好张四、殷六及时赶到。
张四、殷六见到张翠山的反应,和见到俞二差不多。
说好的惊喜交集、激动莫名呢?这也太含蓄了!
这两位反倒对殷素素更自来熟:张翠山娶妻了?就是你?太好了,我们以后是一家人了!
对比俞二的从排斥到接受,这二位立刻接纳了她。
武当山上,宋大、莫七对张翠山特别热情,又搂又抱、拍拍打打、好不亲热。
难道在武当山,一二三五七侠比较亲近?四侠六侠自成小团体,和他们关系比较疏离?
要不然何以解释张翠山回来时,只有他俩反应这么平淡?
好吧,其实除了重逢那一瞬,这二位比较克制,其他时候兄弟感情还是很好。
久别重逢的其乐融融,提到张无忌失踪时,大家的担心、势要找回孩子的坚定,都体现的很到位。
张翠山想见俞三,镜头扫过殷素素的脸,她由担心张无忌到担心见到俞三。
她突然晕倒,不知是情急无奈下的假晕,还是两件心事搅在一起、心力交瘁的真晕。
无论真假,她不愿面对俞三,更不愿面对当年旧事,是不必争辩的事实。
殷素素逃避的意味很浓。
小说没有写她的心理活动,回中原后,一件事紧挨着一件事,根本不给她时间和机会面对过往。
86版加了这么一段,张翠山想带她见俞三,她不敢去,借病推辞。
如果可以预见未来,也许她会在这一刻硬着头皮见俞三。
在所有矛盾爆发前坦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又或许张翠山的道德感就是这么脆弱,只要揭发出来,他就无法承受,无论什么时机。
但这毕竟是唯一一个可能改写命运的机会,哪怕微乎其微。
然而她退缩了。
我常常在想,究竟是怎样深的恐惧,令她连尝试一下都不敢,就放弃这最后一次良机?
真相揭发出来,对她而言,最可怕的后果,不是被张翠山一剑杀死,而是夫妻情尽,他连一丝留恋都不再有,咫尺天涯,从此陌路。
引发这种恐惧的根源,并不是十年前那枚蚊须针。
说破大天,那只是她既不认识张翠山、也不认识俞三时,以天鹰教紫薇堂堂主身份,向出身名门正派、无意中卷入夺刀事件的俞三的一次合理袭击。
客观说,她又不是俞三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夺刀的目的不是和她一样?
六大派个个自诩正义,但他们夺刀的动机和天鹰教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整个武林,除了武当,谁不想把屠龙刀据为己有?
但武当的态度太超然,大家都不把屠龙刀当回事,也没有到处宣扬这份真清高。
就算到处宣扬,别人都不一定信,何况你不说,谁知道你怎么想?
瓜田李下,你非要动这把刀,还大张旗鼓带回家,就别怪人家盯上你!
既然她有理由认为俞三是竞争对手,大家各逞本领,技高者得,有什么不对?
何况她并没有杀俞三,反而好心好意、花钱花力、明保暗护、送他回武当,险些送上自己一条命。
素不相识、阵营不同,还有竞争关系,(虽然是她误以为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仁至义尽。
她对得起俞三,也对得起武当上下,请问她有什么错?
至于后来发生的意外,一来她已经尽力了,二来说到底发生在武当管辖范围内,真要深究起来,是武当派自己守卫存在漏洞,连势力范围内的安全问题都没解决,被敌人在武当山脚冒充七侠把人掳走,还要殷素素先察觉,他们能怪谁?
殷素素没杀上武当,要求他们赔偿她在武当范围内被打伤,已经算客气了!
说到这里,必须表扬一下全真派。
虽然闹出把郭靖误认为YIN贼的乌龙事件,但人家实打实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认真巡逻。
连郭靖在山下无人处拍碎块石碑,都有人马上上山汇报、及时抽调人力,看看人家这治安水平!
按理说俞三残废的真相很容易说清,也很容易认定责任,这么简单的事情,殷素素和张翠山结婚十年,连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居然还不敢告诉他?
原因只有一个:她太了解张翠山,太清楚一但说出来,他会有什么反应!
真正令她害怕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他会怎么看这件事,他会给她定什么罪名。
一旦他知道真相,他会怎么做?结果显而易见。
俞三听说张翠山回来,十分激动,武当五侠亲自为他穿衣、吃饭、打扮一新,他一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门口。
张翠山出现,他开心的一直在笑,合不拢嘴,透过屏幕都溢出来了。
直到其他人提到武当七侠昔日风采,他才有些黯然,感叹自己再也不能和他们一样。
张翠山哭的伤心、自责、义愤填膺,口口声声要为他报仇。
86版张翠山是把俞三受伤残疾的责任全算在自己身上:都是因为我没和三哥一起上路,才害得他这样!都怪我!三哥的后半辈子和他的仇,我要全权负责!
明明俞三心态好,笑的很开心,(我说的是86版俞三~)他却认定:他十年来被折磨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生不如死、生无可恋!
我严重怀疑他不是和俞三感情好,而是极度迷恋这种把愧疚和责任揽上身的感觉!
就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从黑化开始,一直到临死前都在叨叨:甄嬛啊,你的幸福都被我毁了!
说实话,人家根本没把她当回事,也早就走出被她背叛的阴影。
(根本连阴影都不算!明明恶心了几秒钟就看开了。)
但她就是迷之自信:你这辈子的祸福荣辱,都和我休戚相关!你每一次命运的转折,都是我造成的!如果没有我,你的人生轨迹根本不会是现在这样!
硬把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扯上身,说的理想化一点叫愿意揽事,说的现实一点就是极度自恋:自认为自己无比重要。
没有我,这些事不会发生!
如果我当时在场,一定可以扭转乾坤!
只要有我在,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拜托,您是哪位?
几大镖局上武当,要求张翠山对龙门镖局案给个说法,张四取出之前暗中帮助他们的证据,几位镖头心服口服、拜谢离去的片段,应该只有86版拍出来了,而且对话很全,基本上小说写到的都拍了。
我看小说时,就是因为这个细节,对张四很有好感。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他过分精明利己,做任何事之前都习惯衡量一下如何降低损失、获取最大胜利。
但这样一个人,居然为了帮张翠山解围,屡次甘冒奇险。
做这些事时,他根本不知道张翠山是否活着,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回来,甚至不知道龙门镖局案是否与他有关。
他只是凭着对张翠山的了解,认定他不会滥杀无辜。不管他是生是死,什么时候回来,他都要替他洗雪冤屈!
最低限度,就算是张翠山做的,他也希望能帮他把对方的敌意降到最低。
一个一辈子精打细算、用智不用力的人,花了十年时间,做了这么多极可能费力不讨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派上用场的事,不可谓不笨,却足见情义深重。
张三丰闭关,摸索出太极拳的雏形。
书上也有交代:张三丰心想……闭关参究的一门‘太极功’也已深明精奥,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
师徒重逢这场戏,86版用了慢镜头。
先给了张翠山足够长的时间酝酿情绪,张三丰出关,两人激动地四目相对,张翠山流泪,张三丰抖着嗓子说你回来了。
虽然张翠山演的很卖力,但我还是觉得张三丰的表演更自然生动,把久别重逢、乍惊乍喜、又有点不敢置信的感觉拿捏到位。
1993年电影版
电影版张翠山殷素素貌似是偷偷潜回中原,打算给张三丰拜完寿就走。一路上总怕被人发现行踪。
导演为一家三口安排的冰糖葫芦梗,是这部电影中最绵密柔软的片段。
电影版张无忌的性格倒是一以贯之。
从小就看出是个聪明骄傲、能看清人心善恶的孩子。
和书上懵懂单纯、不谙世事,需要殷素素一遍遍教他,才知道有很多人要对付谢逊不同,这个张无忌不用父亲提醒,就清楚武林中人觊觎屠龙刀。
看得出,一家三口感情深厚,张翠山夫妇看儿子,眼神里满满都是宠溺。
提到张三丰,张翠山的笑容、眼神和口吻,可以看出张三丰在他心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师徒,还有浓浓的父子之情。
电影版玄冥二老是最嚣张的,直接在闹市公然抢人。
张翠山殷素素双双被打伤,张无忌落入敌手,二人还能保持镇定,虽败不乱。
玄冥二老威胁要打张无忌,张翠山比殷素素紧张冲动。
殷素素反而颇有大家风范,这个时候还能保持冷静,反过来威胁他们:武当和明教可不是好惹的!
PS:电影版设定,殷天正没有自立门派,依然留在光明顶,仍是护教法王。
殷素素从容淡定、颇有急智,值得点赞。
可惜两口子武力值太低,没有半分威慑力。
玄冥二老当然不把她的威胁放在眼里。
幸而张三丰及时赶到,形势才逆转。
电影版张三丰有点玩世不恭,带着很浓的烟火气息,性格从心所欲、大开大合、不受拘束,生气了还会飚粗话。
虽然和世外高人的人设有点不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真性情、不古板,是另一种层面的复归于璞。
第一次见面,殷素素就看到他的雷霆脾气和霹雳手段,不但不觉得害怕,还面带微笑,可能张三丰直截了当的脾气对了她的胃口。
顺道说张翠山对张三丰是真爱啊!
面对这样的师父,他还能说出前面那些评语,也是不容易!
张三丰擒住鹤笔翁,双方各有人质,约定同时放人。
两边同时把人质抛给对方,鹤笔翁在半空中拍了张无忌一招玄冥神掌。
张三丰当机立断,让张翠山带张无忌先上武当求救,他去追他们抢解药。
武当五侠连番施救,却无能为力。
眼看张无忌痛苦万分,殷素素心疼,又抱又哄,拿出冰糖葫芦,说吃一粒就不痛了。
本来看这段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张翠山殷素素死后,张无忌哭着掏出风干的两粒糖葫芦,突然就泪目了:天地之大,再也没有父母疼他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