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下雪,估计大家外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抽时间和大家学习杜甫五律一首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这首是杜甫流落在四川时期写的 年老体衰,几乎身无分文,不能实现返回故乡的梦想的情况下有感而发 所以,题目就是:闷
按惯例,先解决字词
瘴疠:指瘴气。
拼音:zhàng
lì
川蜀潮湿,故多瘴疠
看一句话,感性理解一下瘴疠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扑。
三蜀:代指四川 汉 初分 蜀郡 置 广汉郡 , 武帝 时又分置 犍为郡 ,合称 三蜀 。
百蛮(百蠻) 拼音:bǎi mán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
白水:泛指清水。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诗:“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白水青山
也常说绿水青山
隐几: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
几:类似今天所说的茶几一类的东西吧
几,在平水韵中平仄两读,意思不变
滞客:谓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春运滞客超五千启动地铁延时
本诗中的滞客,更偏向于后一个解释
催颜(催顔) 拼音:cuī yán谓促使容颜衰老。
这首诗没有典故,相对好理解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下面分析诗意及手法
首联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杜甫没有直接说闷的原因,而是先写所处的环境
瘴疠,风云暗
这样的生存环境,是令人苦闷的
暗,整天阴沉沉的,心情很难明快起来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首联从环境起题 次联,写眼前能看到的景色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白水青山,本可娱人 但因白水青山置于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也难以让人心情好起来 而且天天坐对,司空见惯,不觉喜矣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看“唯、亦”二字,间接透露了杜甫的心情 卷帘,只能看见司空见惯的白水 隐几,也不过是日日见的青山
景中含情 杜甫写景,基本上都含情,很少有纯粹的写景
三联: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按常见的手法,三联是转 杜甫这里并没有转 而是继续“承” 三联承二联而来 如何承?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五句承四句,六句承三句
三句说水,六句承之以“鸥”” 水上有鸥,也是眼前景
四句说山,五句承之以猿 巴蜀多猿,唐代很常见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说:猿很敏捷,很难定格,瞬间即又不见 鸥轻,飞飞 这联,也不是单纯写景 猿捷鸥轻,故来去自如
兴,兴起杜甫的心绪:体衰难返故乡 直接引出下面的句子
大家仔细体会一下三联“兴”的手法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说说“兴”
一个失恋之人,如果看到枝头鸟儿成双成对,会引起内心的感发,这个大家好理解一些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景中含情,难见,不还,都是情,都是杜甫主观内心在外物上的折射
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景,会有不同的感发 正因为看到三联的猿与鸥来去自如,所以,杜甫下面直接写心事了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这个就是“赋”,白描
说自己是滞客,无钱,随它了
三联间接写闷 尾联直接写闷
有镜巧催颜。 照镜子,满头白发,容颜憔悴 更加闷
巧,戏谑之词 更见闷之极
总结一下
《闷》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首句是赋,实写
次句是比,比喻
百蛮范围很大,杜甫不可能全看到
是虚写
还有一种可能
当时四川连年受吐蕃侵扰
也有可能暗指时事
三四句,景色佳但心情不佳
五六句倒承三四句
七八句说途穷且老了,奈之何? 说得散漫不羁,反而更见其心情烦闷
章法上,三联不见得必须转,可以上承
尾联转接 这种章法在五律中很常见
另外,中间二联景中含情的手法值得揣摩
尤其是三联兴起尾联的手法,更值得模仿学
首联对仗,杜甫五律非常常见
本首,全篇对仗
杜甫写闷,全篇没有一个闷字,二是从环境,眼前景中间接传情
小诗一首,可学之处甚多 不可草草了事
说完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这首网络上没有赏析,我是自己理解的,也不见得全面
以后有时间,可以多提供些实例加深理解
加快熟悉掌握前面的资料,争取尽早进入高级阶段的内容
古诗如沧海,必须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事半功倍
即便是读诗,也要有理论想辅佐,效果才好
,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高级阶段的内容如同天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