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耳聋》诗歌赏析(心之江湖)

(2017-02-16 21:35:42)
分类: 诗词习作

http://s1/large/002gBE2Tzy78POGhDa2a2

今天和大家欣赏一首杜甫的五律

杜甫常年漂泊,身体多病 有一条胳膊偏枯 糖尿病 故称消渴病 晚年耳聋

今天咱们看看杜甫诗如何描写自己耳聋的

欣赏杜律前,我们不妨自己先想一下,如果是我们写,会如何下笔 可能大多数人会写得凄凄不堪 按常理,耳聋,是极度痛苦之事,何来诗意?

下面看看杜甫诗如何把不堪之事写出诗意的 这种诗读上去是诗意的,用心体会是是一种超越痛苦的豁达,让人更加鼻酸

耳聋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先解决字词典故

生年: 平生、活着的时候。

鶡:hé 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

鶡冠,隐者之冠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鶡冠。”

典故鹖冠子

同源典故鹖冠 

相关人物鹖冠子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唐·颜师古注:「以鹖鸟羽为冠。」

鹿皮翁,亦称“ 鹿皮公 ”。 披着鹿皮的老翁 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鹿皮公》:“ 鹿皮公 者, 淄川 人也,少为府小吏木工,举手能成器械。 岑山 上有神泉,人不能至也。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閒成,上其巔,作祠舍,留止其旁。絶其二閒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

一般用来表达生活清贫或超越世俗的节操

几时: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秋泪:秋日的眼泪。

黄落:谓草木枯萎凋零。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鴈南归。”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朔风:北风,寒风

学习诗词,认识记忆生字、词、典故是基本功,这个绕不开

耳聋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写耳聋,杜甫没有直接说耳聋 而是从生平笼统说起 说一直如同鹖冠子 也像鹿皮翁

意思是说生活苦难清贫,也暗示自己的节操 其实是一种曲笔,间接写出了耳聋的原因 但读上去给人以想象空间,含蓄蕴藉

杜甫喜欢起联即对仗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鹖冠子对鹿皮翁,典对典

生年对叹世 一般来说,生年是名词,叹世事动宾结构 似乎不工整

在律诗中,词汇对仗是可以脱开词汇本身的意义的 具体对仗到字 生对叹,年对世 这样看是非常工整的

二联要说主题了 注意二联的句法 是倒装句 耳从前月聋,眼复几时暗。

正常语序是这样的 杜甫常用倒装句

举个例子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全文_古诗文网

作者:杜甫 (唐代)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昨夜月同行,几时杯重把?

大家体会一下

重,这里是重复的意思 但读为:ZHONG

古诗里这样的例子很多,读仄音,取平声之意

耳聋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前半截已经交代清楚耳聋和原因 后面该如何写?

杜甫没有抱怨或哀叹,而是以达观之笔写痛苦人生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猿鸣,凄苦无比 在古典诗词中多用来表达伤心 杜甫漂泊巴山楚水 三峡在唐诗猿鸣很常见

唐朝时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的秋兴八首中也有: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耳聋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三联上句说:即使猿鸣,我也没有泪 因为我听不到了

雀噪晚愁空----看见树枝上雀儿活奔乱跳我也不愁 杜甫听不到麻雀的叫声,所以心不烦 在未耳聋的时候,听到猿鸣雀噪,是要伤怀的,因为常年漂泊理想无法实现

七句:看到山树落下黄叶吃惊 赶快问问儿子:是否有北风了? 耳聋听不到,只是看见落叶 三四联用写景间接描写了耳聋的状况

耳聋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诗,不一定非要大气磅礴或承载重大题材 平凡生活中处处有诗

关键是作者是否具有一颗敏锐的诗心

当然,仅有诗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常见,可能很多诗友没见过

试着自己去体会诗境 如果不能读出诗的好,继续读

如果字词典故都理解,就是觉得诗不怎么样,那就反思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诗词真的不一定非要说个什么道理 相反,诗词最忌讳空口说大道理

初始阶段,我们常困扰与字面 当字词典故不再是问题时,我们要透过字面去读作者的内心

去追随先哲的内心世界,求得共鸣 以充实丰满我们干枯的内心世界 这才是我们学习诗词的终极目的之一

说道诗词的终极美,是有争议的,有一种说法:诗词的终极美是文本美

杜甫写日常生活的诗太多了,确实没什么大道理、大启发 但有一点别人真比不了:终极的文本美

仅以耳聋一首来说,能写得如此充满诗意,值得我们去模仿体会

曲笔最含蓄最出诗味

补充一句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这个就好像我们拉家常 上个月耳朵已经聋了,也不知道眼什么时候才瞎?

非常痛苦的语言,但说来却如此轻描淡写 说到这个,就要说当代诗词的一个共同的话题 叫嚣 高兴了叫嚣,痛苦了叫嚣

杜甫说:诗不能叫嚣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