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语的发音

(2012-01-18 23:24:10)
标签:

杂谈

2011-12-26 10:39

一、维语元音:
  发元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而发生颤动,气流在发声通道上不受阻碍,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维吾尔语里,有 8 个元音。这 8 个元音是: a e o u ,^^ o ,ü,é, i  
       1 a 的发音 :
   a 的口腔开度最大,半圆唇,上下齿离得很远,舌头后缩。其发音与汉语“ a ”(啊)相似。
     2 e 的发音 :
   e 的口腔开度较大,半圆唇,上下齿离得远些,舌头向前伸,舌尖接近下齿背,口腔半开。汉语没有这个音,但其发音接近于“ an ( ) 中的元音“ a ”,国际音标的 [ae] 与汉语的“哎”(语气助词)之间。
     3 o 的发音 :
   o 双唇前撮,唇形略圆。口腔半张开,舌头后缩。与汉语的“ o ”相同。
     4 u 的发音 :
   u 口微张,双唇前伸,形成圆形,口腔开度比 o 小,舌头向后缩。与汉语的“ u ”相似 , 但舌位略低。
     5 、^^ o 的发音 :
  “^^ o ”口腔开度与“ u ”相近,略开,双唇前撮,唇形略圆,舌面前伸,舌尖接近下齿背。汉语没有这个音。请对照 u uo 的发音:后者舌头前伸,抵住下齿背,前者舌头后缩,舌面上升。其余,如口形、口腔开度都差不多。
     6 、ü的发音 :
  ü口微张,双唇向前撮圆,舌头前伸,舌尖接触下齿背。请对比ü和 u 的发音:二者只有一个区别,前者舌头前伸,抵住下齿背;后者,舌头尽量后缩,舌面尽量接近上颚 ( 但不要发生摩擦 ) 。其余,如口形,口腔开度都相同。类似于汉语“鱼”的韵母ü

     7 、é的发音 :
  é口腔开度比 e 小些,半圆唇,舌头前伸,舌尖微接下齿背。近似于汉语韵“ ie ”中的“ e ”。

     8 i 的发音 :
   i 的口腔开度最小,双唇向两旁舒展,舌头前伸,舌尖接近下齿背,舌面上升接上颚 ( 但不发生摩擦 ) 。与汉语的“ i ”相似,但舌位略低。

二、维语的辅音
  辅音是肺部呼出的气流在发声通道的某部位遇到阻碍并克服这种阻碍而形成。造成阻碍的发音部位特别紧张,呼出的气流较强。维吾尔语里清浊辅音的区别很明显。发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音时声带振动。
       1 b 的发音 :
  双唇闭合,气流冲开双,爆发的色彩。与汉语“ b ”的发音相近。汉语的“ b ”是清辅音,而维维吾尔语的“ b ”发音时声带必须振动,是浊辅音。
       2 p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b ”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是清辅音。与汉语的“ p ”相似,但汉语的“ p ”是送气音,维语“ p ”发音时从口部冲出的气流没有汉语的“ p ”那样强。
       3 m 的发音 :
  双唇紧闭,气流从鼻腔通过,声带振动。与汉语的“ m ”相同。

       4 w 的发音 :
  上齿和下唇接触,气流从其缝隙摩擦而出,声带振动。与汉语的“ w ”相同。

       5 f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w ”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是清辅音。此音,在维语口语里极少见。字母“ f ”用来拼写汉语借词和其它语言的借词。
       6 z 的发音 :
  舌尖靠近 ( 不是接触 ) 上齿,在上颚与舌面之间留有缝隙,气流从这个缝隙挤出,声带振动。此音与汉语的“ z ”有所不同。汉语的“ z ”先有明鲜的阻塞,后有摩擦,是个塞擦音。而维语的“ z ”发音时,空气不完全堵塞,始终有个小空隙供气流通过,是个擦音。
       7 s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z ”相同,但声带不振动。与汉语的“ s ”相同。
       8 d 的发音 :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的上端,然后突然离开。与汉语“ d ”的发音相似,但汉语的“ d ”是清辅音,而维语的“ d ”发音时,声带颤动。

       9 t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d ”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与汉语的“ t ”相似,不过从口部冲出的气流没有汉语的“ t ”那样强。 

      10 n 的发音 :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的上端,小舌下垂,气流从鼻腔通过而造成鼻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此音与汉语的“ n ”相同。 
      11 l 的发音 :
  舌尖上升,和上齿背接触,舌两边略卷。空气从舌的两边流出。发音声带振动。此音与汉语的“ L ”相同。

      12 r 的发音 :
  舌尖向上翘,靠近上齿龈,软颚上升,鼻腔通道关闭,舌尖反复颤动,发出声音。声带振动。此音与汉语的“ r ”不同;汉语的“ r ”发音时,舌尖只是轻轻地颤动一次, 而维语的“ r ”有明显的,多次的颤动,初学时不容易掌握。

      13 j 的发音 :
  舌尖和舌面的相接部分 ( 即舌叶 ) 与齿龈后 ( 接近硬颚之处 ) 接触而造成阻塞,然后舌叶慢慢离开齿龈,声带振动,是个塞擦音。此音介于汉语的“ j ”和“ zh ”之间。汉语的“ j ”是舌面前部和硬颚前部接触发的音,是个舌面前音。而维语的“ j ”是介于舌面和舌尖的舌叶音。
      14 ch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前面所述舌叶音“ j ”相同。只是声带不振动。当舌叶离开硬颚时,气流压力增强。是个塞擦音。介于汉语的“ q ”和“ ch ”之间。
      15 sh 的发音 :
  发音部位与“ j ”和“ ch ”相同,只是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舌叶与齿龈后 ( 接近硬腭之处 ) 靠近而呈现出间隙气流从间隙挤出。它是个擦音,声带不振动。与汉语的“ x ”相似,但汉语“ x ”的发音部位为舌面前。
      16 j(2)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sh ”相同。只是舌叶和硬颚之间的摩擦更重些,且声带振动。一般来说,它只用于拼写象声词、抽象声词派生的词及外来词。此音与汉语“ i ”韵母前的“ r ”的发音相近。 j(2) 的发音大家可以参考汉语拼音“日”( ri )把 r 强化后往 j 靠的音。也就是类似云南土话“鱼”,但是是更浊更重靠近 j 的声母。

       17 y 的发音 :
  舌面向硬颚抬起,舌面中部和硬颚之间有轻微的摩擦。声带振动,是擦音。它与汉语的“ y ”发音相同。
       18 g 的发音 :
  舌面后部同软腭接触,然后突然离开,有爆发色彩。声带振动。它与汉语拼音字母“ g ”相似,只是维语的“ g ”是浊音,而汉语的“ g ”是清音。
       19 k 的发音 :
  发音要领与“ g ”相同,只是声带不振动,是个清辅音。它与汉语的“ k ”相似,只是呼出的气流不象汉语那样强。
       20 ng 的发音 :
  发音部位和“ k ”,“ g ”相同,只是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软腭贴住舌面后部,口腔通道关闭,气流直接从鼻腔流出。可以理解为它既是鼻音,又是舌后音。它与汉语鼻韵母尾部的鼻辅音“ ng ”相似。维吾尔语中,词首不出现“ ng ”音,它只出现在音节末尾或词中第二、第三等音节的开头。

       21 gh 的发音 :
  小舌音。舌根接近小舌而造成空隙,气流通过该缝隙摩擦出声音。声带振动。汉语拼音字母中没有这个音。
       22 q 的发音 :
  小舌音。舌根接触小舌,使气流受到阻碍,然后突破阻碍发出声音。声带不振动。汉语没有这个音。
       23 x 的发音 :
  小舌音。舌根接近小舌而造成空隙。气流通过空隙摩擦成音。声带不振动。该音和汉语的“ h ”大致相同,只是汉语的“ h ”是舌根接近软腭发出的擦音,而维语的“ x ”音的发音部位更靠后些,是小舌音。
       24 h 的发音 :
  喉音。舌根向后靠,咽头肌肉紧缩,气流从肺部呼出时,从喉壁的缝隙经过摩擦发出声音。声带不振动。汉语没有这个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