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铃子:时光的痕迹(组诗)
(2013-10-09 20:41:33)
标签:
文化 |
分类: 焦点关注 |
时光的痕迹(组诗)
清荷铃子
空椅子
椅子上只有一本诗集
那人还在半掩的门之外
与影子一起移动
那人是黑的,影子也是黑的
他们移动了一个上午
包括记忆,厮杀,和不安
空空的椅子,在一棵苹果树下
将自己也转来转去
一本诗集躺在它身上不言不语
院子里一阵小鸟的骚动
惊醒了一场平静的战争
那人推门而入,拿起诗集
与影子一起坐到落叶纷飞
若离
你握着的不是杯子,而是
我,风声滑过杯沿
你觉得我只是对面的那一杯
午后的光线缓慢地移到我的背面
窗外有很多鸟飞过
你坐着没有动,手里握着的,不只是我
还有蓝天,白云和鸟鸣
此时,风声很远,很远
像波涛,凝聚在山峦之间
筛沙子的女人
她将沙土撒在倾斜的铁丝网筛子上
漏下的细沙,一会儿变成一座小沙丘
转眼间,变成房子
又变成大楼
她的头和脸躲在一条红毛巾里
她乐意
裹在这个严密的小世界中
仿佛维护了内心沙子一样的自尊
她拄着铁锨
用手背擦汗的姿势,很像我
家乡的张嫂、李婶、王姐
我很想走近她,与她打个招呼
但我明显感到那双犹疑的眼睛后面
有一颗左躲右闪的心
每一次,我都匆匆地
从她身边走过
其实,我同样害怕,被她窥视到我
那一份与她相同的酸和涩
电工师傅
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鞋
黑黑的汉子,背着黑黑的布袋
沉重的布袋里装着扳手,钳子,螺丝刀
他身轻如燕,飞快蹬上杆顶
将热辣辣的太阳拧紧在白云深处
下来以后,擦擦脸上的汗水
骑上破旧的摩托车,很快地
消失在遥远的尘土里
他比电流的速度快
但回家的速度比蜗牛还慢
直到当华灯初上
他从黑夜里钻了出来
扔下黑黑的布袋,洗手,吃饭,喝茶
看电视,从五线谱传来的彩色音乐
——幸福的电流,传遍全身
刹那间,一身的疲惫烟消云散
他紧锁的眉纹慢慢地
缓缓地舒展开来,然后是
雷鸣的鼾声此起彼伏
直到天明
绳子的两端
它看不到绳子的一端
也不知道另一端通向哪里
一只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
乐此不疲,它不能停下;它不能
轻易让肉身的沉重拉下悬崖
它爬得越快,身体就越轻
绳子也就越直,总以为
沿着开满花朵的小径,就可以
很快看见天堂的金色屋顶
一根绳子,让它走得越来越短
它不知道这样走下去
这根绳子的长度,就是它
生命的长度,弯回来
仿佛一个黑色的问号;垂下来
又成了一只蚂蚁登天的梯子
被一条狗看到洗澡
它看得出神,然后有点着急
待我将身体和灵魂洗得够彻底以后
也给它洗澡,刷牙
我并不担心它
向人类说什么
而是忧虑它
向另外的狗们说一些狗的话
事实上,我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待我将自己陷进柔软的沙发
钉子一样,越钉越深的时候
它翘着小尾巴,白毛毛球一样跑来
轻轻地,小心细致地
舔着我的脚
我想
它一定发现了一种美
时光的痕迹
走在一条通向麦地的路上
两边是高大的杨树,风中
漂浮的白絮,仿佛漫天飞雪
小狗似乎看到了奇景
跑跑停停,
我也不得迈着时快时慢的步伐
此时的夕阳在路的尽头
越走越远,仿佛这条路就是它
留给我的一条时光缝隙
我与小狗,与更多看不见的人
在缝隙里拥挤着走过
有很多人,走到路的尽头
就消失在了那块麦地
消失了的那些人,在某个夜晚
将沿着月光返回村庄
我与小狗只是去麦地看看
看看就回来
虽然我不是农民,
但是也很关心粮食的长势
水晶心
请你一定要来读读这块水晶——
它有被云雾缭绕的山岚
有一道弯弯的飘渺的彩虹
还有绿林深处,溪泉绕岩叮咚作响
你轻轻抚摸一下
还能碰到竹叶的细语
似乎惊起几只飞旋的雁雀……
你肯定喜欢它,甚至爱它
时不时地将唇贴着它,将心靠着它
任由水晶神奇的磁力将你吸引在
碧绿澄澈的人间仙境
你赞叹这块精致的水晶多么像人的心
这颗心多么富有
请你摸摸自己的内心好吗?
是否会摸到一堆怨恨,几滴泪,及无限沧桑
是不是越摸越疼?那就别摸了
我想,在剩下的日子里
应该多做些清洁和过虑工作了
宁波之夜
难以消解的夜,嘴唇是干燥的
难以掌控的室温,身体是时间的遥控器
我仰卧成三江口汇合的姿势
并不期望有人从桥上路过
我等待——
一双翻云覆雨手,轻轻穿过月色
携带水波的笑容,俯视我
“当我再次比喻月亮”
月光照亮了我最隐秘的部分
一座水的城市,淹没了,又浮起来
当我再次与海水碰撞
许多个黑沉沉的夜晚,凝聚成盐粒
滚落到床前和我说话
这一夜,我将自己舒展了无数次
也拒绝了无数次
铲除
我把叶子铲除了,
我把茎也铲除了,
我把根也铲除了,
我做完这一切,
发现十指隐隐作痛,
这是怎么回事?
它的身上延续着我的气息和意识,
其实,我不想这么做,
不这么做又有什么办法呢?
许多的蚧虫正在啃咬叶子和茎干,
正在吸取汁液,正在侵袭其它健康的植株,
我用多茵灵、百菌清、氧化乐果都杀不死它们,
我无计可施……。
看着它一天天消瘦,一天天萎蔫,
看着蚧虫越来越大,越来越肆虐……
我狠心地一铲子下去,将它……
我的十指仍在隐隐作痛,
我铲除不了那些爬向未来的蚧虫,
我铲除不了那些肆虐于思想高处的蚧虫,
我铲除不了那些隐居在骨缝里的蚧虫。
在梨花树下饮酒
一朵梨花开得幸福,执着,美好,
太阳抚摸着他的脸,也抚摸着她的。
她的脸上贴满桃花,他的内心堆满梨花,
她说桃花落得有点快,他说梨花开得有点慢,
沉默的河流在两个人的身后,
缓慢地融入大海。
梨花开,梨花落。梨花在两个人之间
开开落落,几十年。
端酒杯的手,越来越缓慢,
凝视梨花的双眸,越来越执着,
她说,梨花开得太慢了,一年才开一次,
他说,梨花结果很快的,秋天就能尝到了甜。
一壶梨花酒,在梨花树下酿了一年又一年
每年的这一天,他们在这儿饮酒,
这是相遇的地方,也是终老的地方。
清荷铃子
或许是生活的沉淀太多了,或许是环境造就了我,或许是我被魔鬼驱使,或许是我天生就具有这种灵气,具有一种超前预感(或意识),让我代替一些人,一些物,一些事说话,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我从不压抑这些将要喷发的血液,它们要流出来的时候,我就顺应着它们。是的,写诗就是这样,因为心中有话要说,我就把心中的话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要让听众听得懂我的语言,感悟我的思想及我的文字所承载的人生、思考等,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写诗的技巧和方法,不断地对语言文字进行抚摸和亲吻。我的诗歌呈现的是我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问题,是我内心的一次次感想和觉悟,是对社会生活的担当、是一种悲悯情怀或忧患意识,是对人生人性的包容、关怀和觉悟。(古人云,文章可为“天地立心”。诗人要为天地立心,首先必须为自己立心,用语言昭示灵魂。要敢于把情绪写到极致。升起旗帜不是我的追求,落进深井,也不是我的顾忌。一首好的诗歌,一定是个人感受与时代感受的结合体,是诗人的愿望和普遍愿望的融合归一,是小我融于大我,大我包容小我。)
在诗歌这条道路上,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学习国外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技巧,并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的诗歌一直界于传统与选锋之间,继承传统又有自己新创造和突破,充分挖掘现代汉语的潜力,让诗歌内在的节奏通过外在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出来,让诗歌含蓄自然,呈现更大的张力。但是,每一次创新,都给我一种提示,每一次保持都让我思考。我的诗歌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与思考的过程中,进步着,并保持着我自己独特的风格,我认为,诗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及情感上的独特。
在写作中,我守住自我,安居于一个小小的乡镇,安心写作,甘于寂寞。我喜欢在清晨,去小树林听最早的鸟鸣,在黄昏看几棵狗尾巴草将光线环绕成风的兰花指,我喜欢听它们弹奏的和谐的乐章,听它们心灵的和弦,我拥有它们,就像我拥有世界的一切。因为它们,我可以避开生活中的磨难和闪烁;因为它们,我不再孤独。你看,它们的站立都像个诗人的样子,而我不是,我谦卑地听他们一次次的演讲和诉说,我觉得,我最好的诗应该是我和它们的下一次相遇。有时,我会理一理这些野草的耳朵,并悄悄地对它们说:风已经代替你们说了好多了,把别人听不懂的或已经听过的话都删掉了吧,我喜欢听你们今天的新发现。于是我又悄悄地走到进黑夜,我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我的诗歌一直像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又像一架长梯,斜倚在一面墙上。其实,我一直想沿着梯子够着一扇窗,我想知道一扇窗内的秘密。这多么不容易,但我会更加努力,相信有一天,我不再向一扇窗张望,而是能从窗内向窗外看风景。
清荷铃子:本名祁宏玲,女,70后,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有诗作发表在《诗刊》,《北京文学》,《星星》,《青年文学》,《散文诗》,《扬子江》,《人民文学》副刊等报刊杂志。著有诗集《清荷铃子诗选》(201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和散文诗集《豆娘》(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获首届“花果山文学奖”,获第六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