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案例
第三小学
张书霞
现代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标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并把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体育技能不仅想去锻炼、会去锻炼,而且更善于去锻炼,使锻炼成为一种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由此来培养学生自主的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所谓自主锻炼,就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已经掌握或者正在学习的运动内容进行练习。从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来看,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作为自由发展的一个个体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自主发展的主要基础。从整个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过程来看,往往经历“他助—互助-自助”这一变化过程,这是小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一个心理机制。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也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必要条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平常的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习惯。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教学案例
案例1
今天二年级体育课要上的内容是快速跑。在单调的分组轮换练习快速跑几组后,我感觉到学生的不耐烦和疲劳。虽然快速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还是有的,但多次重复一样枯燥的练习,他们便不再有兴趣。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把快速跑的练习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家明显的积极性提高,对练习的需求加大,并且,我时不时的还能发现有学生自主组织的类似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养成了自主锻炼的习惯。
案例2
预备铃声响起,我走向站在篮球场上准备上体育课的学生,边上放着预先准备好的一些篮球。同学们喜出望外,个个跃跃欲试,由于这是第一次篮球课,故大部分学生都未曾有练习过篮球的一些技术,有几个同学忍不住拿起球想运球,却不想没拍两下球就掉了,很多女生直接是无所谓的站在一边。同学们对篮球的兴趣其实都很高,却还是没有形成一种互助锻炼的习惯,因为他们对于这项运动的技能并不熟悉,或者可以说是不会。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及时的教授学生各项运动的技能,从而使学生爱上这项运动,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案例3
在三年级前滚翻教学时,有个别学生不会滚翻动作。就不好意思的站在一边观看,当我察觉时就走过去,小声的对她说:“不要紧的,老师在初学滚翻动作时也是不会。老师现在帮助你一下,告诉你一个练习小窍门,保证一学就会。”在我的保护下,轻轻给了一把力,滚翻过去了。当我再次回头看她时,他已主动和同伴一起练习了。
二、案例分析
自主锻炼的动力是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基础知识。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基础知识后,才能激发其锻炼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中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出不同的锻炼计划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和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来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其锻炼热情,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一是要改变观念。不但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观念,家长的观念也需要改变。现在的学生不再象以往的学生那样,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同样也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行列中去。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应试教育,各校之间竞争很激烈,偏重升学率。这样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入重点学校,不惜、不顾孩子的意愿,占用孩子难得的空余时间,报各种补习班进行充电,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锻炼。所以,改变家长的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自立地进行体育锻炼。
除了以上几点外,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方式的多样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锻炼不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体验运动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还能发展学生的锻炼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运动才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体验摸索,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