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新诗中的邢台星座:王玉民
刘国震/编撰
1965年夏,王玉民在《邢台日报》发表处女作《遍地流黄金》:“新草帽,白毛巾,/公社扬场人。//大木锹,嗖嗖嗖,一阵紧一阵。//撒出满天金色,/撒出霞光道珍珠滚。//喜看小麦大丰收,/遍地流黄金……”同期发表在邢台市《文艺作品选》上的短诗《春播》,题材与风格与《遍地流黄金》接近,使王玉民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彰显出乡土诗人的本色。
王玉民,1942年12月13日生于河北省巨鹿县樊家村。1965年毕业于邢台师范学校,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经理,文化馆长,《百泉》、《散文百家》、《新诗大观》、《清风》、《百泉诗词》等文学期刊的编辑、副主编、主编,上世纪70年代曾借调河北省出版局、河北省文联、《河北文艺》编辑部帮助工作。1980年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邢台市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主席。
王玉民是农民的儿子,是土生土长的邢台诗人,他的创作起步于家乡巨鹿县,表现的生活也多是冀南农村的风情与人物,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根植于邢襄大地。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诗歌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在《邢台日报》、《邢台文艺》、《百泉》、《河北日报》、《河北文艺》、《黄河诗报》、《鸭绿江》、《诗人》、《河北文学》、《当代诗歌》、《诗神》、《星星》、《诗刊》、《词刊》、《朔方》、《天津文学》、《绿风》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我曾在河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选集《红日照海河》中,读过他的诗《排长》,这可能是他的诗歌首次被选家编入选本。历史进入新时期后,他发表在《百泉》1985年第3期的《写给我的苦楝树》曾被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诗歌选刊、内蒙古文联主办的《诗选刊》选载。短诗《野花》被收入广西师范大学199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千家短诗萃》。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的“河北新时期文学丛书”之诗歌卷《长城之魂》,选入他的《留言牌前的沉吟》《古塔》等四首诗。《河北50年诗歌大系》(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收入他的《写给我的苦楝树》、《二婶》、《望月》、《野果子》、《蚕趣》等13首诗。王玉民的乡土诗追求历史的厚度和时空的跨度,在表现农村人物的命运时,也体现了诗人自我精神的超越和参与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像《送殡》、《磨剪人的故事》、《悬在辘轳上的思缕》、《二婶》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河北人民出版社1978年10月出版的儿童诗集《公社的花朵》,是王玉民的第一本诗集。尽管这本书中的一些作品,现在看来未免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或曰局限性,但这本诗集印刷发行了7000册,在当今绝对是个不菲的数字。它也是王玉民迄今出版的几种诗集中读者最多的一本。1984年9月,王玉民在河北省儿歌征集评奖活动中荣获“儿歌大王”的称号,《公社的花朵》所起的“奠基”作用当不可忽视。进入90年代以后,王玉民又先后出版了诗集《匆忙间的俯拾》、《未了之悟》和散文诗集《野风
牛脊
云絮》等。与其早期那些具有轻快、明朗、淳朴之风的乡土诗歌相比,他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有较大的嬗变,转向沉郁、冷峻,颇具禅意和哲思色彩。
王玉民曾任邢台市文联主办的《清风》双月刊主编多年,为邢台市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和发现、扶植本地文学新人倾注了心血,做出了贡献。21世纪之初我从部队转业到邢台后,《清风》多次发表我的诗歌、散文与文学评论,也曾在头题位置重点推出我的组诗。1997年5月,王玉民老师还曾为我的诗集《那个女孩喜欢雪》撰写评论《军旅诗人的乡土情结》,发表在《邢台日报》和《河北青年报》等报刊。
王玉民退休后致力于古典诗词曲的创作,多有此类作品发表在《诗刊》、《中华诗词》等报刊,并先后担任邢台市诗词协会副会长、顾问,陕西省散曲学会、河北省散曲研究会顾问。三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的《当代散曲百家选》收入其散曲作品22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