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香椿树
河北 王志新
我家的小院内并蒂长着两棵香椿树。这是去年开春,在院内盖西屋时,砍去一棵有病的老香椿树,西屋盖好后,残留的树根茬处生出两株小香椿芽。两个小家伙像赛跑一样,不满一年就茁壮地一前一后窜过房顶。从春天到秋天,香椿树叶又嫩又肥。每当炒菜、打卤时,鲜菜断档便用香椿叶应急。你还别说,那香椿炒鸡蛋、香椿鸡蛋卤面条还真是别有风味。由香椿树想到人和事,想到自然规律,想到“一分为二”、不破不立的观点。有时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就是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原来的那棵老香椿树干枯了,砍去它,很是可惜,嫩油油生出两株小香椿树,又那样地喜人。这两棵小香椿树无论从美化小院的环境,还是用香椿树叶作鲜菜都无疑是件好事。两棵小香椿树肩并肩的比着往高处长,给人一种启迪: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无论是树还是人,谁也不能例外。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有多好的根基起多高的墙。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用学习来充实自己,才能在汹涌澎湃地社会大潮中不被淘汰。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第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把已知为半径作一个圆,那么,园圈内的为已掌握的知识,园圈外为未知的知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接触到的未知知识越多,越发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太少了。凡是有学问的人,大都特别谦虚,认为自己的知识面很狭窄,这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确实是他们发自肺腑的真言。因为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太多太多了,远远赶不上在实际应用时的需要。有句古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无路勤为径。准备向社会的大潮冲浪的人们,必须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还得有一个坚韧如钢的好身板。就象院内的那两棵小香椿树,只有不断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不断的经受风霜雨雪的吹打,才能茁壮地成长一样。对于小树来讲,阳光雨露就是学习的环境,土壤里的肥料和水分就是知识。环境好,养分吸收足,慢慢地便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否则便会在暴风雨中夭折,瞬时成为一颗过眼云烟般的流星。古人在学习时,需要秉烛夜读,需要头悬梁锥刺骨般地去用功学习。相比之下当今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就太好了,电灯、电话、电脑、电视,还可以随时上网浏览世界各大图书馆。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条件,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每个人都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素质。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至于使自己在冲刺的关键时刻因亏电而后劲不足。也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经常立于不败之地。院内的两棵小香椿树摽着劲地长,是出于一种生命的本能,人何尝不是如此!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稍不留神就会被大浪淘沙。像钉子一样挤时间,向树根在地下找养分那样寻知识,勤奋地学习吧,一切愿意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朋友们。
王志新 2002年10月24日晚上22时第一稿写完。
10月25日中午修改、晚上再改。
二〇一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一丙申猴年农历十月初一润色于商汤古都周公村忘言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