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简介
2021-8-3
黑土于的博客
玉簪花别名白萼、白鹤仙、玉春棒、玉泡花、白玉簪(拉丁学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是百合科,玉簪属的多年生宿根单子叶植物。命名者及年代(Lam.)
Aschers.1863。
一、形态特征
玉簪根状茎粗厚,粗1.5-3cm。叶叶基生,成簇,卵状心形、卵形或卵圆形。长14-24cm,宽8-16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具6-10对侧脉;叶柄长20-40cm。花葶高40-80cm,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5-7cm,宽1-1.5cm;内苞片很小;花单生或2-3朵簇生,长10-13cm,白色,芬香;花梗长约1cm;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短,基部约15-20mm贴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圆柱状,有三棱,长约6cm,直径约1cm。花果期8-10月。
二、生长环境
玉簪属于典型的阴性植物,喜阴湿环境,不耐强烈日光照射,受强光照射则叶片变黄,生长不良。喜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性极耐寒,中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经霜后枯萎,翌春宿萌发新芽。忌强烈日光暴晒。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
,冬季温度不低于5。入冬后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
三、分布范围
玉簪原产中国及日本,分布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欧、美各国也多有栽培。
四、栽培品种
“甜心”玉簪(Hosta‘SO
Sweet’):株丛紧密,生长迅速,株高30-40cm,蓬径50-55cm,叶卵形至宽披针形,有光泽,叶较宽的乳黄色,后变为白郁的甜香。
“金杯”玉簪(Hosta‘Brim
Cup’):株高30cm,蓬径35-40cm,叶长8-10cm,心形,质厚,具较宽的黄色边缘,中央深绿色,夏季开淡蓝色花。
“希望”玉簪(Hosta‘Great
Expectations’):株高约55cm,蓬径可达85cm,叶长15cm,心形,质厚,边缘蓝绿色,中央黄色,初夏开乳白色花。
“钻石”玉簪(Hosta‘Diavnond’):株高30-40cm,叶长卵形,绿色,边缘为较狭的白色镶边,春季发叶较迟。
五、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
玉簪的花、根药用。性昧甘,凉。花:清热解毒,止咳利咽,主治肺热、咽喉肿痛、胸热,毒热。根:消肿,解毒,止血,主治痈疽、瘭疬、咽肿、吐血、骨鲠、烧伤。
2、药(毒)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用玉簪根的水提取物经整体动物试验表明,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为高分子化合物。玉簪醇浸膏0.26g/公斤口服或腹腔注射,连续6天,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8.5%。
(2)镇痛作用:在小鼠的热板实验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明显表现出了镇痛作用,总样和95%乙醇提取物没有明显表现出镇痛作用(P>0.05);醋酸扭体实验中,玉簪花的50%乙醇提取物两个剂量组都可显著降低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结果提示玉簪花的主要镇痛部位为50%乙醇提取物。
(3)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损伤牙齿而致牙齿脱落。
2、园林用途
玉簪叶娇莹,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国古典庭院中重要花卉之一。在现代庭院中多配植于林下草地、岩石园或建筑物背面。也可三两成丛点缀于花境中,还可以盆栽布置于室内及廊下。
可用于树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在林缘、石头旁、水边种植,具有较高的观赏效果,常用于湿地及水岸边绿化。
3、植物文化
玉簪花脱俗、冰清玉洁。玉簪名称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西王母宴请群仙,仙女们欢饮玉液琼浆,个个飘然入醉,云发散乱,头上的玉簪遗落凡尘,化为玉簪花。另一说,汉武帝曾为宠妃李夫人取玉簪蛰头,宫女们争相仿效,玉簪花便由此得名。
玉簪花1
玉簪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