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林多前后书》释义

(2011-05-24 20:54: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圣经注释类
http://s13/middle/7bb48d96ga405167a75bc&690

折后价:34.86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序言:接到撰写本书邀请后几个月,我做了一次旅行,事实证明,这次旅行决定了本书的雏型。2001年,我得以完成迟延已久的心愿,赴尼加拉瓜从事教学和讲道。作为马纳瓜第一浸信会牧师、教会合一协会CEPAD和公共医疗机构天佑会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帕拉霍恩(Gustavo Parajón)医生的客人,我有幸跟尼加拉瓜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共同研读《雅各书》。本书每一页都见证了帕拉霍恩医生和各位牧师所给予的帮助。另外,更加令我受益匪浅的是罗宾斯(Vernon Robbins)的著作。在《探索经文文本内涵》(Exploring the Texture of Texts)一书中,他谈到了释经分类法,并主张释经应该包括对讲道内涵的分析,他的观点确立了本书的框架。

 

这套丛书的主编本?威瑟林顿三世、剑桥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安德鲁?贝克(Andrew Beck)、路易斯维尔学院院长吉姆?刘易斯(Jim Lewis)和该学院教师及校董会不断给予我极大支持,非常感谢!

 

谨以本书献给教会,为纪念我的双亲——已故的弗兰克?布罗森特牧师和露茜儿?布罗森特,同时衷心感谢“我的姑娘们”——克莉丝汀和艾米莉。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公元后100年左右保罗在旅行期间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的学术研究。当时,哥林多教会陷入了分裂和冲突之中。本书作者对犹太文化、历史、风俗作了珍贵、经典的学术评论,如妇女裹头和性别之防等问题。本书对理解早期犹太文化、基督教文化起源,早期远东的宗教思想的传播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让读者可以带着对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理解这两份书信。本书填补了国内关于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精彩书摘: 11-3保罗的问候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2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3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并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保罗书信的引言部分,完全依循古代书信开头的习惯(尤其是犹太人用希腊语写信时的开头格式)。如果需要书信的开头还可以更长一些。借助于书信这种习惯的开头,保罗开宗明义地表明了他作为一个使徒对上帝、基督以及教会的独特理解。

 

书信起头总会提到发信人。保罗自称“使徒”,是基督的使者,特派做他的代表(11)“使徒”的背景包括古代“信使”的概念,而“信使”又可用来指“先知”。尽管对于他的职事并无多大争议(不像林后214-73特别是1151211-12所显示的那样),保罗还是不得不强调他的使徒的权柄(林前91-251228-29)。但对他来说,上帝的呼召也标志着磨难(49)以及上帝对他这个本来不配者的恩典(15:7,9)

 

在保罗书信中,多位作者的宣告,在不同经句中有不同的作用;尽管这封书信经常用“我们”的口吻来涵盖保罗的同工(比如49-13),但保罗实际所指并不限于这里提到的所提尼(4694-5)。所提尼可能精通希腊语,为保罗的书信作修辞润色并誊抄信件(参罗1622),他用多种修辞技巧帮助保罗,以消除对保罗言语中过分激烈的批评(详见后文)。但在《哥林多后书》中,保罗也不断显示了他的修辞技巧,因此声称书信出于多人之手,有时仅仅是古代书信的一种特别的问候方式。如果据《使徒行传》十八章17节所记,认为“所提尼”是哥林多公会的管事者,那他在参与宣扬福音的运动中,很可能一直跟着另一个会堂管理人基利司布(徒188;林前114)。

 

尽管哥林多无疑拥有多所以家庭为单位的教会,但保罗还是强调在哥林多的上帝的教会的合一性(林前12)。“上帝的教会”(单数)在《哥林多前书》中出现过4次。在确信由保罗所写的这个短语曾出现于《哥林多后书》一章1节,另外,在无争议的保罗书信中,这个短语仅出现过一次。不管他们的行为如何,保罗还是称哥林多的基督徒是“圣徒”、“在基督里成圣的”(另见611)。这些词语是圣经对那些被上帝因着他自己的救赎计划而分别出来的人的特有的称呼。就好像以色列人,他们被呼召在上帝面前过圣洁的生活(或者说被分别出来、“成圣洁的”),因为上帝已经拣选了他们。他们被拣选出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如何蒙上帝的喜悦(林前69-11,另参见利2024,民95-6)。这和现代流行的用法不同,“成圣”或“被分别为圣”,这件事只有当人们成为上帝的子民,也即归信了上帝,才会发生,因此首先属于一种宗教仪式的范畴。为着上帝并且献身于上帝而被分别出来,这意思是说,被上帝从世界的不信的、渎神的生活中分别出来,成为圣洁的。哥林多人显然需要在实践中显明他们蒙上帝呼召应该成为的那种圣洁的样子(参见林后71)!保罗在这里进一步提醒他们,他们属于世界范围内信奉上帝者的一个庞大的联合体,他们应该以某种方式为这个联合体负责(参见林前1116143316119)

 

用希腊语写的书信经常有问候语chairein,这个词在发音上和charis一样,就是“恩惠”的意思。Shalom,或者“平安”,则是传统的犹太式问候语,但犹太人如果用希腊语写信,可以把这两组问候语放在一起(“恩惠和永远的平安[Greetings and true peace]”)《马加比二书》一章1节。用犹太语或希腊语写的大多数书信,还包括为受信者的安康而祷告的开头(《约翰三书》第2句那种通常的格式)。这种祷告往往采取“祝愿祈求”或祝福的形式。在这种祷告中,写信人直接向上帝(或某个神祇)求告,比如shalom,意思就是“(求上帝保佑你)平安”。这有点类似我们现代的“上帝保佑你”。“恩惠”(Grace)的意思是“神圣的丰盛”(divine generosity);“平安”(peace)的意思,本来是“兴盛”(prosperity)。因此,许多早期基督徒在书信开头都会说,“愿上帝给你丰盛的祝福并保守你兴旺安康”(如彼前12,彼后12,约二3,启14,《革利免一书》标题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偏离了这种传统的书信开头格式。这些开头的“祝愿祈求”总要呼告一位神祇,但保罗(以及一些早期基督徒)为了求得上帝的祝福,[22]不仅呼告“我们的父上帝”(像犹太传统的书信那样)而且呼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林前13)。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些书信是以承认耶稣为上帝而开头的(在林前85-6尤其强调指出,也可参见狄奥多莱(Theodoret Comm. 1Cor. 1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