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厦大老师】【最年长的作者周咏棠】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谢玉铭老师

(2015-09-17 15:18:54)
标签:

文化

我的厦大老师

厦门大学出版社

周咏棠

谢玉铭

分类: 《我的厦大老师》


最年长的投稿者

在向《我的厦大老师》投稿的台湾作者中,出生于1923年的台湾校友周咏棠是最为年长的,今年92岁。


http://s8/mw690/002gqEJ7gy6Vq9TxdPN07&690


 

周咏棠先生1944-194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机电工程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曾任台湾油厂(制食油)公司工场主任厂长、副总经理,台湾好来化工公司(产制黑人牙膏)厂长、副总经理兼任子公司伸丰软管公司总经理,曾以九旬高龄被推选为厦门大学台湾校友会理事长,现任该会名誉理事长。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

谢玉铭老师


周咏棠


我因不愿在被日本占领的家乡宁波求学,1942年11月进入在沙县的福州高中插班求学(福高因福州被日本占领而南迁)。1944年自福高毕业后,幸运考上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

在入学新生训练中,聆听教务长谢玉铭教授训示,让我印象最深刻。其解释校歌中“致吾知于无央”(知无央)使我得益不少。

他说在大学求学,仅教育学生最基础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还要不断自修有关工作的进一步的专门知识。若希望高升到中、高“领导”,尤需要学会管理方面的知识,用于实务,才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

所以我在校加念“经济学”、“会计学”及“伦理学”三门课程概要,亦常向图书馆借阅有关管理的书籍,以备毕业后工作时需要。

进入社会工作,我晚上多自学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如“质量管理”(在台湾称“品质管制”)、“标准化管理”、“工作研究”(即work study)、“法律概要”、“劳工有关法规”、“投资理财”等等,以及报章上刊载的有关管理的文章,亦常去听专家学者的管理方面的演讲,有时亦去听医师的保健养身的演讲,另外亦阅读不少有关“情绪管理”(EQ)及“与别人如何相处得好”的书,使我在工作上与同事相处得更好,有助于工作更顺利、更成功,这都是谢教授所启发的。

http://s6/mw690/002gqEJ7gy6Vq9WOJgh95&690

1948年夏自厦大毕业后,我被邀至台湾嘉义“台湾油厂”(当时是台湾生产食油的大厂之一)工作,自基层人员做起,应用厦大学得的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1949年即升任工场主任,1950年(我27岁)因我在管理方面表现杰出升任厂长。由于我管理出色,台湾的“经济部”刊物曾报道我管理工厂很杰出。

1959年8月,我被邀请至台北好来化工公司(产黑人牙膏),以高薪任厂长(当时与老板并不认识,因风闻我管理工厂很成功而特别邀请)。本来该厂几乎每夜加班工作,经我改变管理制度及应用“工作研究”(work study),减少员工不必要的动作008 ,不做虚工,另用奖励制度,每人生产力(产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谢玉铭老师量)逐步提高,夜间加班逐渐减少至不必加班,但员工薪资比有加班时还提高不少,六年内生产力在不增加员工人数下由100%提高至350%,即节省250%人工(已扣除因增加设备而增加的产量),所以员工不必加班,有“正常家庭生活”,且增加收入,而公司可减少很多人工开支。二蒙其制,我亦向公司建议实施每天上午10:00至10:10为员工休息及饮茶时间,由公司免费供应牛奶、豆浆、面包、饼干,不限量取用,以补充因早上赶上班而匆匆吃早餐没有吃好的问题。一方面有中间休息,可减少疲劳,对员工健康有帮助,下午15:00至15:10亦有休息时间,但仅供茶水;另一方面规定在休息时间不可继续工作,必须休息(员工有的想多做点工作,增加产量,考绩可更好),如果被发现不休息,反而要扣减考绩分数,以求考绩“公平”。员工每两小时要换至不同岗位工作,这样虽在训练新进员工时,至少要使他们能学会两种以上工作技能,训练费用当然要增加,但对员工健康有帮助(工作八小时做同样工作,身体某部位一定会疲劳,有损健康)。对用目力做检验的工作者,则每一小时换一工作岗位,使眼睛不会太疲劳。此制度实施后,生产力亦有提高。

有一次政府部门组织一考察团至较大型工厂考察,内包括管理专家及工业卫生专家(他是美国留学工业卫生博士),他详细查看我们工厂的管理后,认为有些连美国管理较好的工厂亦没有如此进步,尤其对员工“人性管理”更前所未见未闻。

我1959年进入此公司时,产品市场“占有率”是20%左右,至1973年已提高至85%以上,由于产品价廉物美,质量优良,受大众欢迎,而公司获益亦在逐年提高,用户、员工、公司股东三者都获利,我亦因管理成功,精神上非常愉快。

以上均受谢老师鼓励“知无央”的收获,对我影响很大。

谢老师教我们理工学生“普通物理”课,在特别教室上课有一张大台子(长约2米,宽约1米),由助理在上课前放置好,上课时要做物理示范实验用,他授课时当场做实验给我们看。理论与实用二者均具备,使我们印象深刻,亦增强我们思考的能力,我们在社会工作时能周密的思考,使工作能创新,且达到优良的效果。

谢老师任教务长所公告的规定,一定确实执行,决不宽容,以求公正、公平,下列各实例即可证实他大公无私、秉公处理事务。

(一)新生入学考试,经阅卷评分计算出每人总分,再决定录取的最低总分,所以有原预定每系录取30名新生,有些系达到录取总分的不到10名,也“宁缺毋滥”(致有教师比学生多的情形),以维持学生成绩的水准。据说曾有校领导的亲属因他们成绩的总分少一分亦不予录取。政府高官的儿子总分只少一分,虽有请托,亦不录取。

(二)对教师与学生有规定,每天留一小时(例如:上午10~11时可找他)经办有关教务方面事,提早或延迟均不予接见。

(三)教师将每学期“成绩单”送达教务处后,就不能要求修改分数,请教师必须由助教及教师仔细核对成绩分数后报到教务处,至于考卷评分则由教师认定,即使成绩只有50分,而报到教务处为80分,亦不过问。例如我们修“热工学”的老师为使学生努力用功,平常月考出题都很难,几乎有2/3学生不及格(60分以下),期考时考题稍容易一点,但学期平均分数还有一半以上学生不及格,教授采取特别计分方式,将平均分数开平方后再乘10。例如原成绩为36分,36×10=6×10=60分,就可及格,报教务处只有考36分以下的才不及格,要补考或重修此学分。

有位丁姓同学是我福高同学,亦是厦大同一届念经济系的同学,他数学成绩为85分,而报教务处时误写成58分。事后发现有误,教授核对考卷确是85分,是助教填写有误,而报教务处之成绩单教授未有复核,致造成错误。教授向谢教务长请求更正,谢教务长答复此教授说早已通知成绩单报教务处就不能更正,否则不胜其烦,亦可能有人请托而要更正,结果教授向丁姓学生道歉,请他委曲一次去补考。

以上办事严正精神给我印象特深,所以我入社会做事,亦如此认真办理,效果很好,是谢老师的以身作则影响到我们。

谢老师四岁时父亲病亡,由母亲抚养长大,中学时入晋江培元中学,以半工半读毕业,因成绩优良,进入北京燕京大学,也是半工半读。毕业后曾任教职(在母校燕京大学教物理),1923年他得到洛克菲勒基金社的奖学金赴美留学(包括食宿、医疗费),一年就拿到硕士学位。1926年他得到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即回国执教。1939年到厦大任教,兼理学院院长,后四年任教务长兼物理学教授,1946年转往菲律宾东方大学任物理系主任。1968年退休后至台湾,幸有当时实践大学创办人谢东闵先生为他在实践大学安排,除教授薪酬与津贴外供给食宿,由他每星期自由教物理及英文数小时,后过退休生活。我每星期日去探访一次,带些他喜欢的食物送给他,直至他1986年去世。他在厦大时,靠多年教书的薪水节省下来的积蓄,捐款给他的母校培元中学建一栋教学大楼,回馈母校,真是难能可贵。

我退休后因投资理财稍有获利,比未退休前收入高出很多,所有余力(保留养老所需后)帮助极需要的人或单位,所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协助对象不分中外,如红十字会、世界展望会,捐款给受灾害非洲、叙利亚内战的难民、蒙古受风雪灾害很贫困的难民、受地震损害不分中外的灾民。我虽不信教,但亦每年小额捐款给台湾天主教安老院帮助贫困的老人,已有40多年;我亦有捐款给孤儿院,最多捐款还是回馈母校厦大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这均是受谢老师虽不富有而捐款回馈母校的感动,母校厦大校歌中“爱无疆”的训示,以及《礼运·大同篇》中“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鼓励。总之,我的一生受谢老师的影响确是最大。

 

 


http://s13/mw690/002gqEJ7gy6Vqa1TfB24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