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2016-09-13 16:11:45)
标签:

北师大版

三年级

数学

回收废电池

分类: 设计分析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教师出示电池,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电池”。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电池?

生:玩具车、钟表、遥控器……

师: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但它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那么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扔掉了。

生:回收。

师:同学们,废电池的危害很大,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土壤、污染水……

一颗钮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补充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开展环保活动, 这是二年级1——3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3)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4)二班比三班少回收多少节?

5)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

6)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

三、估算、计算结合,构建方法

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加法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计算之前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二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2+77= 

师:怎么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后全班交流。

1)画数线的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列竖式计算。

师: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计算出的准确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接近吗?估算能起到帮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作用。

2.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三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说出不同估计方法。

师:我们估计得准不准呢?算一算才知道。

列式:122+149=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3.比较异同,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1)都是加法;(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结合我们的计算,大家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环保小卫士(课本46页第3题。)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回收废电池,争当环保小卫士。做对一道题,就回收到5节废电池,谁收集了20节废电池,就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

245+172    433+158    166+329    306+275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算前先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拓展练习

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都回收了废电池,我们二(5)班想不想回收?我们计划回收多少节?(数不超过200)自己标在课本的统计表上,再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和我们二(5)班有关的加法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大家不但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废电池回收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收废电池》说课稿 

宜昌市实验小学 李晓蓉 

 “回收废电池”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有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多,又是本单元的难点,一课时完成学生不易理解和消化,我把“三位数的加法”部分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 

笔算加法学生在一年级下期已经接触过,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三位数的笔算加法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在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回收废电池”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在估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同时也在动手计算地过程中体会到三位数笔算加法的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用,很有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一开始,教师让学生说说电池有那些危害,感受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遥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出示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表自由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答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获取知识,这样的设计原因在于我们承认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个性差异,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教师设计用电池有那些危害的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到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三个月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 

(1)师: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解决。 

①一月份和二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②一月份和三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师:在计算之前请同学们估算出每个问题的结果,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生:一月份和二月份大约回收了200节。 

生:一月份和三月份大约回收了230节。 

师:刚才同学们估算了这两个问题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准确的答案吧!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凑成整十、整百的方法口算。(一、二月份100+90+2+7、一、三月份100+130+2-1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板书)  

102+97          102+129      

3.与估算结果比较,使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4.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相同点:(1)都是加法运算;(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那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5. 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7. 试一试:162+234 456+307 (板演) 

请同学们发现竖式书写、计算顺序和进位方面的的问题,给板演的同学提出来。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助蓝猫“买家电”这一情境,将学到的知识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特别是问题(4):“如果它用900元钱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它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钱?”这个问题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用先加再减的方法,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给学生的计算提供较大的空间,而且学生如果先把两种电器的价钱相加就能凑成整百整十数,很快能计算出结果,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同时还应用了前几节课的口算知识。 

1.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蓝猫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几件家用电器,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商品及标价。) 

电风扇 电视机录音机 饮水机 微波炉 洗衣机  

160810235340748605  

2. 师:谁来为蓝猫介绍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 

3. 出示问题: 

(1)买一台电风扇和一台录音机用多少元? 

(2)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微波炉用多少元? 

(3)蓝猫只有1000元,请你帮它选两种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多少元? 

(4)如果它用900元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它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惧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