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的课也很幸福
(2011-05-17 11:28: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听名师的课也很幸福
——赴北京听课有感
第三小学
大家都说“做名师的学生很幸福”,而我觉得能听名师的课也很幸福。日前,我有幸赴北京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共听了4节观摩课和4场专题报告,感受了牛献礼、刘松、夏青峰、钱守旺等大师的风采。他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节极具魅力的课堂和精彩的报告,从精心的设计,灵活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领悟了他们经典课堂的奥秘,那就是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学生,一切教学行为的生成源自学生的学习过程。牛献礼老师“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探索”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刘松老师的“关于用字母表示数,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出了一批“小老师”参与教学;引发了一片学生的思维高潮……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刘松老师,他执教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从他的课堂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刘松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气氛和谐,他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宽容和理解学生,不断追求自己的教学特色。他浑然天成、自成一体的“人课合一”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感觉上课时又不象在上课,好像在玩,在做游戏,在唠嗑,在休闲……,说不在上课又恰恰在上课。就是在这样学生最舒服、最惬意、最放松、最兴奋的自然状态中让学生获得了体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发散了思维,丰富了情感。我想,这大概就是刘老师所说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流露”了吧?
同时,刘松老师的报告《“优化教学的策略之一——关于生成性教学”》讲座中讲到的几个观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一堂好课要看:1.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2.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3.非常重要,就是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4.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总之,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该“放手”时必须要放得开 ,该“回归”时一定要回得来。
深入教材,换位思考。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和学生一起进入思考的前沿”。
要想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自己必须要有激情,课堂教学因激情而美丽。
也许我们离名师的距离很远,也许遥不可及,但我们只要尽我所能,努力学习,尽力向名师靠近,我们也会很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