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目标与孝道--给年轻一代
(2016-12-28 11:18:03)上周末,一个远方朋友来厦门求见,听了一下他的问题,感觉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抽空聊了一下。
其实,他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一个亲人。这个年轻人应该说一直很努力,中专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不满足于工作环境的单调性事务,遂辞职考研。家里双亲均是工人,对孩子的上进心非常支持。20年前从某市中心区拆迁,分配三套房。住不成问题,饭也不差一个人,只是不有太多余款。年轻人很努力,硕士毕业后,考取了令人羡慕的执业证,谁曾想第一次执业即落陷阱,执业证被吊销。这样的打击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但他仍然很努力地在本业的范围内争取实际自我理想。这孩子只是有个心愿,希望在父母有生之年,实现重返故园的愿望。
然后,就是为了这个愿望,让他背负的责任压力很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总是并不得法。其实,跟聪明不聪明没有关系,而是跟能力的关系。当一个人祈望着与能力不相配的目标时,人会处于一种压力,对事物的看法难免会失去客观。越是急于得到的东西,越是会离你远去。每次将要实现初级目标时,那个既定目标总会在脑海中闪现。再多一点吧,再坚持一下吧,结果反而很令人失望。如此反复几次,难免会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问题。自信心受到重挫,其实才是最可悲的事。做金融的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信心,哪怕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信心。
非常努力的人,为什么没有好的效果?其实,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学习的范围非常广,看似正确,但却不得法。涉猎多是投资所需要的,但是涉猎太多,而没有将方法论建立成适合自己的体系,会造成大量的时间用在无效学习之上。现在资讯非常发达,网络上各种牛人很多。向优秀学习本身是正确的态度,而是,在学习之前,你有没有考虑这些牛人的方法是不是合适你。别人的美食可能是你的毒药,浪费在不适合你的东西上太多时间,无法与你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建立自己的体系。最终可能是走了无数弯路,才醒悟有些东西真不适合你。
我们前面说过代际的划分,70后与80后,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父母,多是时代的原因没有受过更好的教育,给孩子们的教育也只是希望孩子学好,并无施加更多的压力。孩子们想尽孝道让父母过得更好些,也是非常正常的好孩子的想法。但是,你不能将这个目标,跟你在市场上的目标等同起来,那会给你形成无形的压力。投资逻辑与你的目标无关,只与你怎么通过技法实现阶段性的利润有关。如果非得定一个目标一个股不赚多少不出来,往往会事与愿违。
标的的选择靠大逻辑,交易的实现靠技法小逻辑。你是否在这二者间,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与交易体系。如果没有,那就得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有,但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那就要考虑怎么补足你认知层面的缺失。有些东西别人能给你,比如投资逻辑、比如交易技法;但有的东西别人不能给你,比如逻辑链的散点串联。比如对事物的前瞻思维智慧。怎么调和这之间的矛盾,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太聪明的人思维必然很活,容易一山望着另一山高。越是心里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越是容易频繁操作,这反倒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证券市场在操作上是不需要勤奋的,只有学习需要勤奋。在这个不产生经营性利润的场所,别人的损失才是你的盈利。如果不能专注于自己能看明白的东西,天天为别人的盈利所心动,频繁更换标的,反而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应该记住,专注于大逻辑,让时间成为你的好友,投资的效果很多时候是通过时间来显现其价值的。
世间万事,无非就是阴阳两面。快与慢也是一对阴阳。当能力与之不符时,就会欲速则不达,快即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