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市场杂谈 |
历史走势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成交情况的反映,从分析层面讲,它描述了历史上交易人的行为,以及众多交易者集合所留的痕迹。既然大资金流入的方向,是产生利润的场所。那么,观察是否有大资金介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要大资金介入了,必然会在成交量上作出反映。除观察成交量外,还得观察历史走势的全景,了解在介入之前,标的物的下行波动结构是否已经完成了大级别的调整。而既然上班族不便于交易时间作盯盘交易,大多也就是工作之余晚上休息时复盘看静态走势。而相对的时间不足,决定了上班族能选用的交易周期,至少也得是周级别以上的波动结构。所以,选择周线或者月线作下行段背离观察会更好些。
举个比较早的例子,2006年初,因为预期与国内的支线航空将会出现放量的发展。而当时的航空业很低迷,相关的个股走势都非常差。燃油价格的上涨,令航空业上市公司基本是微利与亏损。但有一家稍有不同,就是海南航空,它不仅是航空公司,还拥有至少八个机场的股权资产,我们注意到它有B股,且新进的B股股东中有量子基金旗下的子公司。在分析其扩张股本的利益驱动力,一方面是支线航空的布局需要资金,另一方面当时海航在国内是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一家公司,它的很大一部分收益源于机场服务收费。
而从它的月线看,2005年5月开始,连续四个月下跌,下跌过程中成交量是梯次放大的。
06年2月时,价格基本稳定在2元附近(除权前价,复权价是0.82-0.89间波动)。如此,可用软件上的区间统计工具测算出机构平均加权成本是0.91,高于市场价。换手率已经达到245%,判断机构持仓至少已经达到25%。
而观察其周线,05年7月的低点已经是周级别背离。
因此,判断在当时的价格基本就是安全边际。如果细究其支线航空的发展规划,以及公司MBO计划。即可得出,该标的当时已经处于否极泰来的状态。这种位置介入,一般而言利润会很丰厚的。后面05年那个低点之后,价格上涨了近十倍,虽有牛市之贡献,但跟细致的逻辑分析,是有极大的关系。
投资做的是相对确定性,一个貌似很差的冷门股的上涨,一定有其内在的逻辑。而基本面的分析,能让你抽丝剥茧地找出必然上行的合理逻辑,技术层面的分析,则可以让你更好地把握安全的介入点与离场点。
这是06的初,在厦门保盈投资讲的东西,06年时,在第一财经博客里说的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