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证券市场评论 |
提示:大指数上证指数见低1949.46后的上行段已被证实为非推动,目前进入三波段上行的后一段上涨,未来将有向年线靠拢的趋势。故中短期继续看多并无问题。
前文提到自12月4日低点上行的性质,决定了本波上行的性质。因细节初始虽为推动上行,但是,能不能形成中等结构的推动才是关键。在市场细节没有走出来前,任何主观的臆断都不靠谱。所以,上周我们并没有为市场的上涨定性。可一周过去,市场的结构变得清晰起来,现在已经可以确认,12月4日的低点上行非推动。它只是个初始段为推动细节的上行(5-3-5)三波段结构,这个结构完成于12月10日尾盘高点。在它之后则是一个同级的平台整理,一直持续到周四的午盘低点。
非常有意思的事是,周四指数的下行,还是白酒的塑化剂事件发酵,空头再次利用这一事件袭击深市白酒龙头股,造成两点之后的获利盘恐慌出逃。用同样的板块利空连续打击,只能造成其效能递减。但我们从指数的波动结构可以看出,其实那就是平台整理的小c段下行。而它的下行目的,在于回补12月10日所留的分时上跳空缺口。而这个平台小c,在周四的14:51分出现低点。所以,周五出现一轮新生的上行推动实属必然。
至此,前面自12月4日开始的上行性质已经了然。如果说上周末我们还不能确认行情性质,因此,会以参照线的方式作为观察市场的标准。而这周末的走势,已经可以较为明确地判定,未来的行情是一个三段式的上行,而且其上行空间大约也已经明确。这位置所形成的三段式结构将是个复合式的,第一段的上行三波段,目前已完成的只是5-3-5(i),后面还有不小的空间,才能完成这第一个“三”段上行,在它之后会有一个“三”段的下行段,结束后还有一个“三”或者“五”段的上行。整个起自12月4日的上行反弹结构,预期应该延续到一季度中后段。以此结构模拟看, “钻石底”被刺穿是必然的事件。但这并不能说明是牛市来临,以形成的结构论,低点上行非推动,它只能是一个强度较大的反弹结构。而当沪指上行到上方密集成交区下沿时,如果货币政策仍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宽松时,依旧会再度遭遇获利盘与解套盘的双重打压。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在于这过程中还有个年度会计结算,这期间多头的后续增援暂难得到有效的支持。所以,有一次同级回撤是正常的。反映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板块的轮动效应与持筹结构切换。
以目前的货币政策看,事实上仍然受到系统性的抑制。在高存准率与低存款率的影响下,如果没有再次下调存准率,则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会受到限制。而我们从高层“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看,未来的经济格局应该仍然是以收缩货币供给量形式逼迫企业去杠杆。有消息说,现在的还旧贷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一百万贷款到期,只需要准备个十万左右,就可以办理完成一百万的还旧贷新。但今年末开始,一些银行已经要求贷方必须清偿所有一百万旧贷,然后才考虑是不是可以贷新。从这点看,银行目前的情况可能并不如人们意料的好。它的本质应该是社会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减弱,所带来的必然是货币乘数下降,意味着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下降。如果此时,央行仍然决定只用央票回购调节供应量,而不是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银行系统在第一季所能投放的放贷总量在明年初将比今年初更少。而我们知道,明年一季度地方债还贷将遭遇比今年更大的困难,以目前的地方财政情况看,很多地方是无力支付地方债利息的。现在中央会怎么解决这事还不得而知,但有人分析称,目前的央企拿地王,事实上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另一种形式。操作上无论对央企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不增不减,但事实上减少了地方政府在银行的负债,而且土地资源变相地控制在中央手中。
但是,这样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债的问题,仍然有不少地方的债务在明年一季度可能遇到较大的困难。而我们最担心的事,是地方政府可能打地方国资持股的主意。以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少地方国企由于前几年的货币扩张,盲目投资加重的杠杆。一遇货币收缩需求减弱,大杠杆扩张的负面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新增负债产能得不到需求的支持,大杠杆的利息支付必然就会出现困难。由此,一些地方国企的活力开始下降。因此,不排除地方政府会有出售地方国资持股的可能性。虽然券商的约定式回购与转融通,以及银行都可以做股票质押融资。但是,它们都需要支付利息。如果地方政府手中的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已经僵尸化,当然直接出售先抛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样未来可以省去支付利息的麻烦。虽然我们上面所说的事例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认为出现大量股票质押的行为还是可能发生,作为谨慎的原则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前面我们说过,此次的行情性质从基本面看,有着抬高抵押物市价的目的。我们预计明年的债券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求发债方有抵押物的发行方式可能会被强调。而我们从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数据的波动拟合看,可比性比较高的是93年4月,M1同比增速最高达到51.74%后向下的收缩调整一共持续了62个月,中间在94年5月有一次调节性的宽松,但很快继续转入收缩。而最近一次M1供应量同比增速最高点是2010年1月的38.96%,从那以后开始收入收缩期,到2012年1日达到最低3.10%,它比周期拟合的低点提前了6个月(7、8月之间是低点)。如果此次货币收缩期与93年那段相似,则62个月的低点大约在2016年2月。而考虑到此前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大,令M1增速早于周期拟合6个月见低点,以此类推本次的货币收缩期应不会早于2015年8月太多。中央目前强调的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显然不可以再用货币扩张刺激。假如我们推论的货币收缩周期仍然在进行,那么,在货币收缩期中预期牛市将是个笑话。因为,货币乘数下降与基础货币的减少,只能令资产价格下行。
上期文字我们阐述的问题是主流机构在布局明年一季度的行情,而市场的表现确是如此,代表国家政策的二条主线高铁、基建与能源(页岩气)中的低市盈高流动性品种,表现会更为强势些。有些看多者因此可能受到情绪上的鼓舞,明年会比今年更好的论调已经开始出现。其实,在反弹结构完成之前,不应该泼大家的冷水。但是,通过对上述货币供应的情况看,在没有得到进一步政策性利好前,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有过高的预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股不同。我并不认为明年会比今年更好,2012年那些认为会比2011年更好的人,结果死得很惨,后面会不会有变化?一定会有,但是从我做股指波动模拟的情况看并不是极度乐观的。至少此次低点上行非推动已经被验证为,是一次反弹的上行结构。而在它后面会是什么?懂得波动的人自然知道。
总体上我们认为明年一季的行情还是有操作价值的,但是,它只是结构性的行情而不是普涨的大牛市。这个过程主要会以低市盈高流动性权重股作为支撑股指的工具,而它们会如03年末起的行情一样率先见顶(高度不可能与那时相比)。而在它们热络起市场之后,将是发生根本变化的高市盈重组国企股的续涨。直致二者均出现超买状态,且股指临近上方密集成交区时行情结束。其后外盘的下行将对市场施压,使市场进入另一个下行周期。以这样的节奏符合宏观调结构的逻辑,落后的僵尸型企业必然还是要遭淘汰。所以,严格地讲,后面的市场将不太适于普通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如果不深入研究行业发展与企业内涵,也将无从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