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贴 增补转融通看法。

标签:
转融通财经 |
分类: 市场杂谈 |
2010年12月23日----再论地产与地产股躁动《做一只会跨栏的猪》
对于地产方向很多人还是有很大的预期,其实,地产的实业方向,产业资本逐步向外迁徙已经开始,但明面上人们可能还感觉不强烈。深圳一行,接触的人士中有不少是地产实业的大级别资金者。从他们的态度上看,目前开始收缩已经是个共识。就万科的盘子,也是寻求加快速度卖出现房套现。
我们应该以审慎的态度观察此次的地产调控与历次不一样之处
过去十年,社会的财富暴增根本动因是地方土地财政推动,所以,无数的地产开发商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与政府行为同向的暴利。而目前的调控,加大保障房供给力度,以及从税制提高现房持有成本以及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将为过去的土地财政政策画个句号。
我不知道各位看官是不是看清了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则,持有人通过多次的拍卖,不断地将持有物成交价抬高,直至标的物达到相当的高位,再一次的拍卖,最终会有一个傻瓜,相信该标的稀缺性及潜在价值而买单。对敲无处不在!!!
今年第一季后,国资委严令央企非主业为地产者,退出地产经营序列。而其后我们看到的是,央企在京城四处标地王。标地王的过程中推高了其周边的房价,但这不是标地王的根本目的。央企标出的地王,相对的违约风险要比民企小得多。而这种对敲过程中,如果哪个民企跟进,未来将可能把它过去十余年累积的财富一次性被洗白。厦门某知名地产商,过去十数年积累的财富已经达到了数十亿,而今感叹过去十来年所赚的钱,还没有围着他转的售楼小姐们多。如今要他拿出个三五千万,恐怕他已经拿不出来了。银行一断贷,就不是会不会死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死的问题。
对敲地王标高,其实就是一次杀猪的过程。如果聪明点的地产商,现在收缩资本,不参与标地王的游戏,过去在地产方向收集的社会财富才可能是自己的实得利益。这些聪明的猪,是突出围栏逃过一劫的猪。它们尽可以暂时在野外悠哉游哉地漫步,继续寻找美餐,但最终还是会有另一个围栏等待着它们,此话可暂且按下不表。
在上述情况下,是不是地产商就完全没了希望?当然不是。此前我们在论及地产业用工成本抬高,未来地产商可能向集约型模块化生产的方向转型。昨日传来京城地产为了赶工,技术工人日工资已升至300元,而且是日结。差不多可以验证了我们此前的推论。这表明未来的地产业,将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洗礼,会有一批地产商就此消失。同时,又会有另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地产商崛起,未来的大量低利润的保障房建设,将是这些专业技术性强的地产公司分食的市场。这就如我们看过的94年到00年小家电业的兴衰,最终冒出的海尔、海信、格力、美的四巨头。这里面的根本原因何在?即地产业的高暴利期已经过去,如果是专业技术性强以及政府背景好的地产公司,即使失去了银行杠杆的支持,仅获取市场平均利润,这个利润也将远比制造业的利润要高得多。
啰嗦了这么一大堆,其核心意图是要告诉诸位看官。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地产股还是要区别对待,我们不能排除地产股中,未来靠行业平均利润仍然能得到很好发展的可能。而这其中,“招保万金四”巨头就是代表。对行地产板块我个人是整体不看好,但个别的品种会在年末实现高营收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假如在市场出现高送转行情,这批地产股一定会努力讲好这个故事。
按我个人看,地产股在目前位置没有投资价值,但是会有套利价值。而这个套利价值是为短多盘准备的,并不适合普通投资人。如果不是风险控制力高、或者短线能力强的人,建议还是观赏为好。
目前大指数在2874一带堆量,很大程度上是这批地产股异动所致。短期支持大指数看3000点不会有大问题,但市场时值年末,跟风盘信心稍有不足,故不因有过度乐观的预期。
先看盘吧,余话后叙。
sulon
============================
上面是写于前年末的旧文,现在看看写文之后的地产股指数走势
图:地产指数日线图
地产指数的最高点是出现在2010年10月19日,之后的平台处堆积了大量筹码,从成交量分布,也能看出来,那里是猪们跑路的时候。即使是今年,地产股走得很好,仍然没有让地产指数超越这一密集成交堆积区。旧文中说道地产行业的转型路径,以及地产板块后面的可能情况,现在也已经被证实推导是正确的。就今年来让机构们净值获益不少的地产股,也只是招保万金四家巨头。这是板块中的差异化,不好的股中的资金向好的股中迁徙,但不能因此说地产板块有大行情。以地产指数年初低点上行非推动的结构看,未来年初低点再跌破是很合理的预期。正因为结构如此,所以始终不建议人们参与这种已经过气,且未来必遭行政手段打压的行业。大级别机构资金做交易性机会,套套利就行了,没有必要把它们打扮成低市盈价值蓝筹来营销。事实上,我们后面可能面临着这些机构纠错所带来的地产板块下行风险。在有融券的市场中,机构手中的筹码融出,只能通过期批空单对冲市值下降的风险,而这种对冲本身也蕴含风险。所以,暂时还不会有大量的地产股被融券做空。券商融出的券,是要承受市值减少的损失,它当然不愿意了,所以,你如果是大量融券,必然也会宁券商在现货市场上做多头对手盘反击。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是转融通来了呢,那时融出的券就不是券商自有的,而是券商从大股东处融来的。券商成了跟银行差不多的食利率者,不用更多关心融出后市值会不会减少。转融通啥时来,我一直觉得是个大事。其实,做空者早已看清其中的猫腻,正在等待最佳时机。而有人还在这板块做多,傻得冒泡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sulon 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