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暂作小级别反弹定义》2012/06/29

(2012-07-02 08:28:54)
标签:

股票

分类: 证券市场评论

提示:大指数618日高点下行推动的本级主段有结束的迹象,短期市场出现小级别反弹,目前尚无低点上行推动迹象。本段策略建议仍然在周期性地产、有色、煤炭、汽车等方向上减仓,移仓未来有交易性机会的医药,文体,科技,以及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低估成长股。

 

一周的走势实现了此前推论3月低点将被击破的合理预期,短期起自618日的下行主跌段结构有完成的迹象。目前在此处做一小级别同级iv反拉是合理预期。但从529日高点下行推动结构运行情况看,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故此,暂不宜作放胆抄底论。

目前的市场情形与5月末有天壤之别,预期指数击破年内低点的呼声渐高。事实上,就公众最爱拿来论势的上证指数看,16日低点上行非推动,227日高点下行非推动,因此,后面可作的推论有两种:一是平台型Bc段推动下行;二是大结构下行推动的延续。由于结构运行中有似是而非的情况,所以,以前者论可不创新低(除非是扩张下行B);后者论则必创新低无疑。

实际上,以上证指数单纯论多空本来就是挺不合理的事,况且认证一个趋势要两个以上的指数交叉印证。所以,既然是上方已经作看空论,无论是减仓、空仓、还是期指对冲,都不应该以绝对点位论,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操作策略之本。客观的事实有两个观察点:一是出现低点上行推动结构雏型,并论证其可能向中等推动演变;二是底背离状态与中观波动结构的结合。若无出现日线级别的低背离,不应过于主观地在仓位上过分加重。我们此前意料过3月末低点击破,易引起市场反拉,但至于反拉还是新生上行,得看届时出现的结构细节,而周五的反拉,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特征。所以,在下行趋势没有确认结束之前,对于作策略者而言,谨慎一点是不会有大问题的。至少就目前情况看,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资金层面有大的变化,市场资金供给与筹码供给的比例太不相称。因此,不能轻易断言这里会发生奇迹。

但是,我们从沪深300、上证50、上证180等大指数的结构看,与上证指数的波动结构是很不一致的。这三者年内创下的高点,都是在54日,或者表明起自1月的低点上行的三波段走势已经终结,其后的下行可能是自去年4月高点下行的同级下行段。而再以上证380与上证指数本身看,结构中的差异很明显。这里面或者表明上证指数本身亦如前文所述的第二种方式。而以5月高点看,上证指数其后中观层面的结构确如推动下行。假如判断趋势应由两个以上的指数交叉验证,未来大指数中的沪深300、上证50、上证180所涵盖的群体之走向,就显得尤为关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所有板块指数的波动结构以及筹码分布进行了逐一分析,而目前仍处高位的地产、保险、稀土等板块明显走弱,这与我们此前分析降息后不会对其构成实质利好是有关联度的。事实上,地产与稀土板块可能成为后续做空的动能,而以上证50以及上证180的结构看,目前仍然没有调到位。虽然短期反弹可以阻滞其上行速率,但从结构上讲,进来二者击破结构上的3月低点,同样是合理预期。综合上述的情况考虑,我们认为此时策略上仍然不作多论,它可能定义为一小级别反弹会更贴切。

本轮自529日高点,是假设中的主跌段开始,而618日下行则是主跌主段。假如主跌主段至周五完成,未来是不是还会有主跌末段以及末跌段?相信主跌主段结束之后,出现的同级反拉是合理预期,但怎么看这位置都不应是产生大级别节点的时间段,产生一个同级锯齿型iv段反拉可能更为合理。而且,本轮的下行内部原因是半年做帐,银行流动性不足,企业亦处半年还贷流动性不足时段。抛股补充实体流动性成风,银行揽储冲季末,都对市场抽资很严重;外部原因则是欧债问题,希腊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债市相继出状况,令人们对欧元失去信心。非美资本流入美元令美元出现b段反拉,亦对原油与大宗商品产生负压,由此对A股的能源、有色、稀土等板块的打击也很大。但以周四尾盘情况看,套现资本在尾盘急杀,似乎是向银行或回购市场迁徙,周五时值月末,短期抛压力减。且周五欧洲理事会主席范佩龙表示,欧洲一体化路线达成一致,单一银行监管机制提议将很快推出,一旦ESM成立,将能够对银行业资本进行重组。此话一出,美元指数于1044开始急跌,率先作出反应的是香港恒指,而后A股市场亦作出反应。

但是,我们从美元指数的波动结构看,已经在之前就可以判定其由619日低点上行是一b性质的三波段上行,其后必然还会有一c段的同级下行。在这个下行段,对于全球各市场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不过,欧洲政客们就欧元的救助能否达成一致的时间点尚存在问题,除非统一欧洲债券的发行提议被通过,其它的方式能否令欧元起死回生,仍然是个疑问。对于欧元的的短期走强,我们并不认为是个可持续的过程,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看,未来仍然存在着击破1.19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不认为外部因素的刺激是个可持续的过程。相反,国内A股的症结在于无长期资本的流入,尽管管理层山呼鼓励风险投资,但却没有高层相应的财税政策的鼓励与支持。5月之后长期资本外流现象严重,全然不顾政策的口头呼吁。甚至更有市场人士认为,此言行不一的行为,令人怀疑是想砸出个坑后,再让养老资本安全进入。

此前我们提出年初管理层所提价值蓝筹投资时点不对,在市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资金驱赶进大盘蓝筹股中,对市场一定是个伤害。其原因在于,所谓的大盘蓝筹股的价值低估判断,是建立在当期业绩上的,而它没有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滑坡,以及行业的整体衰退。当人们发现经济明显滑坡时,才认识到方向性的错误,而这些资金的退出,必然会引起市场的大跌。市场怎么选择总是符合逻辑的,既然大蓝筹被低估,就有它被低估的道理。很难想像衰退的产业,未来能吸引多少资金,除非是市场流动性过剩,或者是价格跌得足够低,否则就不应该它们涨。尤其是现在市场的交易规则出现了变化,期指与融券做空工具推出后,聪明的资金很容易从表面靓丽的报表中,找出潜在的高库存高负债低现金流品种做空狙击。这在从前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若是估值体系没有考虑到博弈的因素,必然会在策略上出问题。

就中长期的波动框架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而今天所列的两种波动框架的推演,只是作为其补充。以我个人对市场粗浅的认识看,无论是哪一种可能实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合理的策略。以当下资金层面的情况看,我们认为不是起行情的时机。降息之后并没有给市场带来真实的资金外援,相反,我们从银行间拆借利率的走势看,三月以内的拆借利率明显在降息后上涨,表明外围货币拆借价格在上升,降息本身并没有令资金成本下降。而且,目前开放香港人民币兑换,以及企业存留美元,会对外汇占款的下降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货币体系外汇占款是个极重要的指标,假如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则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乘数下降,会造成实体现金流不足。而这种状况不是通过调整存贷利率的价格型工具所能改变的,它应该用数量型工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当前实体现金流不足的情况看,预期七月降准的概率升高。而实质出现货币增量的时点,我们以历史的情况看,应该出现在第三次降准之后。

周五市场出现的反弹,是在一轮无量空杀之后。市场的表现形式,与去年12月初时陷入流动性陷阱时是一致的。外流的资金始终大于流入的资金,而流入的资金也仅局限于少数成长股或者题材股中。周四收盘后通过市场超跌信号检索,两市共的959家出现超跌信号。因此,短期的反弹,判断为只是在月末套现潮造成超跌反的一次正常反应。而从众指数的波动结构看,仅上证指数貌似推动,深成指、创业板、沪深300等指数,均不构成上行推动的特征。因此,我们建议将此处的上证指数暂当作同级某iv段锯齿型反拉,这么假设的情况下,它不该触及68日低点。如触及,则应重新评估后续结构。感觉后续如无实质的资金层面的利好出现,策略上理应等待6月统计数据以及半年报大部披露后再作布仓。

当然,市场总有两面性。在大蓝筹方向上我们认为并不是好的介入时机,但对于成长性确定的成长股,我们认为回调即是好的买入时机。这对一些看大指数波动操作的人是有难度的,他们在过去的市场观念下,习惯于大指数趋势好了进场,大指数趋势不好则清仓。原则上讲这样也并没有错,但是,缺乏对市场二元性的认知。其实,在市场大指数环境不好时,尤其有了对冲工具。对于一些流动性不太好的中小盘成长股,很多百万以上级别的资金是难以减仓的,尤其是这些成长股虽也会随指数波动,但年初以来小级别调整再创新高的不在少数。是什么原因令它们能有如此走势?当然不能简单以庄股论之一棍打死。价值发现者能够给予其更高的估值,当然是因为其成长性的确定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如果非要用个统一的市盈率标准来锚定,那就成了伪价值投资者。而在大蓝筹大量占用资金时,它们是没有机会上涨的,当大蓝筹们中的资金溢出时,反而它们是有机会的。当然,为了在大指数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做多,必然要考虑指数波动的风险对冲。大级别资金可以做期指对冲,小级别资金则可以分级杠杆债基对冲。以债指的走势以及分级杠杆债基指数的走势看,我们认为债市的牛市依然没有走完,分级杠杆债基在完成IV段回压之后,后面应该还有一个末升段。当然,这个末升段跟此前的主升段的低风险高收益相比,可能是高风险高收益,但作为对冲的方式,仍然是个不错的备选。对于无法实施对冲的资金,我们建议策略是有仓有币,本阶段只做指数与个股波动节点的小结构逆袭,其目的就是降低所持成长股的持有成本,而不是盲目增加仓位。如果提高持仓量,最好的时点应该在指数出现低点上行推动之后。而就目前看,我们认为这样的时点还没到来,所以,小仓本股逆袭才是稳妥的。

 

 

 

sulon  2012/06/29     15:35

 

PS:考虑一下下述问题

1)  去年银行业为绝对暴利行业,今年实体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政策要不要令银行业渡让利益?

2)  今年债市牛市,大集团资金角逐于债市,致使A股资金面失衡。未来如若国债期货开盘,更是大集团资金角逐之地,如A股市场无资金投资鼓励政策,会有多少集团性资金进入?

3)  欧元区此前释放一万多亿欧元,大部注入德国银行与虚拟经济做空博弈,进入实体很少,或者说实体信贷需求萎缩。未来若无法改变欧洲实体投资收益,即使ESM计划实施再放流动性,仍然会使资金追求较高收益的资本市场,而非进入实体。欧盟政客争吵不断,实质性的救助什么时点出来?这很重要

4)  原油低点上行呈推动状,估计未来中国对原油与大宗收储,会对市场有影响。

5)  政府投资拉动说,仍然没有看到实质的资金流,目前仍然停留在政策意向层面。资金流绕开地方政府直达项目,这很重要。如若看到政府投资启动,资金流向原材料采购,则大型工业企业情况将转好。

6)  企业屯集美元,会令体系内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出境出限制兑换,亦会使体系内货币总量下降。未来央行可能启动数量型调控工具,下次降准在预期中。但仍然无法很快形成货币供应实质增量,预期在第三次降准之后,才可能出现。时点目前没到,暂等第二次降准后再看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干支类象
后一篇:类象法与职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