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2011-04-07 19:04:19)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前数学教育思想及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

    论儿童教育

    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认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说:"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亿,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因此,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在皮亚杰看来,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儿童不应该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

            

    皮亚杰还认为,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二个目标是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可见,皮亚杰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批判能力放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上。

    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

            

    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指出,"(理智)发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而它的主要动力,从纯粹的感知运动活动一直到最完全的内化运算,乃是一种最根本的和自发的可运算性。"因此,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曾明确指出:"主动地发现现实的这样一种教育,显然要比要求青年人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

            

    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可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引起学习动机。强调,认知组织里建立起来的内在动机是首要的,奖励惩罚之类的外来强化并不起主要作用。为此,皮亚杰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的原则,认为给儿童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儿童的己有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们主动、自发地学习。

    3、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

            

    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而不能只*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演示。皮亚杰还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面例证,促使学生重新进行组合和思考。在强调动作学习的基础上,皮亚杰还倡导活动教学法。

    4、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成人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和阶段特征来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当儿童在不同领域处在不同的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向儿童学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的情况调整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否则将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是在"合作"的意义上讲的,那就是,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因为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就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

            

    皮亚杰所说的交往包括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儿童间的交往,但总的来说,更重视儿童间的交往。说:"从理智的观点来看,这种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这就是说,最利于促使儿童采取能够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这是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因此,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所谓“发生认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思维)发展的结构理论,其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一)儿童认识结构与智力发展
    1.结构与结构主义
    结构和结构主义是皮亚杰理论的逻辑起点。
    所谓结构,也叫整体、系统或集合,“是具有整体性的阿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
    2.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皮亚杰依据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研究儿童智力与思维的整体发展着眼,提出“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该理论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二)动作——认知的基础结合点
    皮亚杰认为,形成主体的认知结构或认识课题结构的基础是主体的“动作”。主体“动作”在皮亚杰的学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所以皮亚杰理论被成为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四)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儿童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教育目的是发展智力和道德。智力与道德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道德的发展离不开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皮亚杰对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批判,认为,教育目的必须经过系统地研究,用科学的观点来确定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当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其次,更是“心理学的职责”,因为心理学作为方法论,制约着目的的选择。形成和发展儿童的智力——认知结构,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1.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编制课程;2.为儿童提供的教材,以部显著超越其现有的认知发展为度;3传授教材时,重点不宜放在加速儿童的学习进度上。
    原则二:以儿童为中心,搭理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原则三: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原则四: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原则五: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原则六:重视儿童之间交往及影响的教育意义。
    四、论儿童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0~2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感知运动时期。就道德发展而言,则属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2~6、7岁,这个时期在认知发展上属于前运算时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可称作道德的“他律”阶段。“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守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和支配。
    6、7~11、12岁,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则是属于“自律”阶段。
    11、12~14、15岁,这个时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的发展上,则属于“公道”阶段。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主要特点
    1.肯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皮亚杰看来,无论是儿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都要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他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跳跃的和不可逆的连续过程,把这一过程概括为“自爱——他律——自律——公道”等阶段,并对各阶段道德发展作了详细论证。
    将皮亚杰有关理论引申到道德教育上,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第一,儿童道德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教育者应很好地理解儿童,努力使德育内容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儿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发展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必要条件;第三,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除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启示外,也存在着某些不足:(1)偏重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但忽视道德行为,特别是良好的习惯行为在德育中的意义。(2)护士了不断变化或不同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五、皮亚杰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皮亚杰毕生致力于从事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为20世纪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和理论指导。
    皮亚杰在当代最心科学成就的基础至上创立了认知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这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理论。皮亚杰的儿童学前教育理论是自19世纪西方开始教育心理学化运的以来最重大的心理学成就之一,也是当代影响最大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其教育理论影响也很大。当然,皮亚杰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他强调图式,而对反映重视不够;强调生物适应和儿童主体认识的能动性,而对社会作用。社会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强调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稳定性,而对儿童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重视不够。集中到主要一点是:注意到内在的发展,而对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重视不够。另外有的学者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某些结论有不同的看法,学者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