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善强应邀做客央视谈“A股”
( 转自六合盛投资公司)
2018年9月11日,六合盛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善强先生应邀做客央视财经频道,就“A股筑底还有几道坎”所涉及的话题,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

主持人:随着大盘反复下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不破不立”这样一个股市的经验之谈,沪指距离2638点的考验已经近在眼前,问题是这个点位是否破了就立住了呢?而看看其他几个指数,似乎并不能找到一个明确的“不破不立”的心理点位,对此您怎么看?
罗善强:从两个角度看此次大盘调整的底部,一是从2018年1月3578点下跌以来的调整看,2016年年1月27日的低点2638点是一个参考点位,今年1月29日3578点跌去30%即减去约1000点是一个参考点位。这就是说,2600点上下,基本是底部区间;二是以2005年5月998点与2014年5月2050点的连线形成的中长期支撑位是2570点上下,这是另一个底部区间的参考点位。第三、从估值角度看,2005年上证指数的998点时,2014年的2050点时,大盘蓝筹股平均市盈率均在10左右,现在上证50指数市盈率9.4倍,即估值也处于底部区域。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目前是一个筑底阶段,似乎风险快接近尾声,但是如果手里拿的是补跌个股的话,似乎越接近底部亏损越厉害。因为补跌个股很多都还是那些有基本面支撑的,理性投资也一样被打脸,这对市场信心的冲击还是蛮大的,绩优股似乎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阶段,该怎么办?
罗善强:这是底部的复杂性与曲折性问题。一是投资心态会过度恐惧,造成情绪化杀跌。二是总想买在最底部,这很难。大盘真正的底部是需要震荡換手的,需要技术上或深跌快速出现V形底,或区间盘整形成W或多重底的。底部区间是对投资者的很大考验。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建仓买入具有战略性质,目标是牛市来临后能盈利30~50%,而不今天买明天就赚,这周买下周就赚。

主持人:整体看半年报披露期间,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并没有对低迷的市场产生明显的刺激,逢高减仓,波段操作越来越像是一种思维定式,接下来是否继续适用?
罗善强:追逐热点,波段操作主要适应于牛市中的周期股票操作,适应于熊市反弹行情的操作,不适应于熊市后期的战略性建仓和布局操作。熊市后期的建仓性操作策略主要是分批逐步买入。
主持人:利空之剑尚未落下,但是近期利好也显而易见,大盘没有反应,导致市场更加恐慌,回顾以往的熊市里,也曾多次出现市场对利好消息麻木的情况,是否说明信心的回复还会需要一个比预期更为漫长的过程?
罗善强:熊市后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投资悲观情绪很浓,对利好消化麻木。但是随着利好消息不断推出,积累到一定时间,会出现量变质变;同时大盘k线构筑形成了底部形态后,大盘就会由熊转牛。
主持人:整体成交低迷的情况下,放量的个股就显得弥足珍贵,底部放量是否是买入的信号?哪些是陷阱,哪些是真正的机会?
罗善强:现在投资者愿意逐步逢低买入,没必要追高抢筹码。对于底部放量的股票应多一份警惕,那些垃圾股、问题股、庄股底部放量,吸引散户眼球,可能是陷阱。
主持人:展望接下来的市场,哪些板块可以放心布局?配置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罗善强: 2017年下半年以后,随着市场监管加强,随着价值投资理念不断被投资者接受,A股市场风格和被看好的股票、板块正在发生本质变化,现在公司经营良好、主业突出、业绩增长的超跌大盘蓝筹股、低估值的白马股和绩优质、新型价值成长股,是未来最有上涨潜力的股票,逢低买入不会错。
2018年9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