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差异表现出很多规律性的特点:
1、熊市底部和牛市顶部,不同的投资者反应是不一样的。大盘经过熊市下跌,进入底部时,大部分投资者会比较一致地看空,而少数机构或成熟的投资者则悄悄买入绩优股。2013年上证指数2000点时,各类投资者分歧较大,但最终点2000点成了永远见不到的底;2018年3季度开始,上证指数2800余点,各类投资者又分歧很大。有人比喻说,如果股市熊到极点了,股票渐渐地集中到“勇敢者”的手中了,市场出现了负面的报道也不再下跌,股市就接近了它的最低点;当股市上涨到市场一片乐观时,“胆小鬼”的手中已经握满了股票时,市场不再对好消息作出反应时,股市这时至少达到了一个暂时的顶点。
2、投资者分买卖双方两大阵营,买卖双方总在斗智斗勇,捉弄对方。持有股票的投资者站在卖出一方,股价高于成本时,想的是何时、何价、以何种手法卖出股票,兑现盈利;股价低于成本时,想的是能否解套,或是少赔出局。持有现金的投资者站在买入的一方,手中握着资金,总想何时、何价、以何种手法买入股票。从卖方看,其一,手中握有一定盈利的好股票,还有上涨潜力,不可轻易卖出。其二,手中握有涨到位的股票,卖方要趁着市场还有接盘时,加紧卖出,过了热劲,只能低价卖出。其三,机构大量握有盈利筹码,股价太高没有人要,要卖出,就必须制造股价变低的假相,将股价拉出空间,再适当放低,市场认为有利可图时,才有可能卖出去。
3、一只股票中仓位最大的投资者的操作个性也是这只股票的走势的个性。如在2018年二季度以来,恺英网络、中设集团都为机构重仓股,都有大股东减持问题,但是最后的走势却完全不同。
4、投资者资金性质、资金规模和投资水平的不同,使投资者在股市投资中差异甚大。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股市,就不能像散户一样操作,建仓时必须在大盘进入次底部区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出货也一样,不可能一天把手中的股票卖完,必须在次头部区域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完成。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来说,不论股市好坏,都必须保持一定仓位的股票,不能完全空仓。而散户就不同,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游击战术投资操作,追涨杀跌,神出鬼没。不同的资金性质投资股市时收益目标是不同的,同时承担风险的程度也不同。市场中短期投机性游资冒险精神很强,收益目标也定得很高。
5、从股票价值开采的程度看,每只股票的价值都是一座含金量不同的金矿。每一批获利者兑现了盈利,等于从金矿中采走了金子。新买盘则有可能要以自己的亏损来弥补。比如机构完成建仓并再拉高至投机价格的高位后成功出货,之后该上市公司业绩又没有增长,那么这只股票在一到三年内就难以再上涨了。如果是机构波段炒作,则表现为股价阶段性波动,盈利者每次兑现部分盈利,股价都有一定幅度下跌或一段时间的盘整后才会再涨。总之,股价上涨有一部分投资者兑现了盈利,并股价高估后,就会有股价相应的下跌和另一部分投资者产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