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操作结构性行情难成赢家
(注:本文已刊登于2014年第2期《证券市场红周刊》,被转载于1月12日《新浪网·财经》、 《证券之星》、《金融界》、《和讯网》、《东方财富网》、《全景网》、<中国资本证券网>、1月13日《南京证券》、《财经中国》网页。)
罗善强
结构性行情让人欢喜让人忧。去年以来的股市运行,上证指数几无上涨,创业板指数翻番还多,今年这种行情还在继续。一年多下来,买了大盘股者输钱不少,看到自己持有的煤炭股价掉成了“煤渣”价,于是,埋怨管理层救市无力;而在创业板、中小板中的赚钱者,则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客观地说,一年多来,A股市场已经活跃了,正在逐渐向好,正所谓板块个股“按下葫芦浮起瓢”,投资者关键是要把握住行情的脉膊跳动,否则难成股市赢家,只能怨天忧人。
中国股市发展到今天,过去二十余年齐涨齐跌,或一、二、三线股轮番上涨或下跌的格局已成历史,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股市总体运行特征将是“温和牛市,结构性行情”。为什么如此?理由有三:其一,股市总市值已经很大了,投资者资金再也不能全面撬动整个市场了。其二,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市公司“你死我活、你上我下”已成常态。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是说,将来好公司股价就是会高会涨,会通过股市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参与其中,坏公司股价则会不断遭受贬低,难以受到投资者青睐,日落西山走归途。
2013年的股市行情已经揭示了未来中国股市的这一主旋律的苗头,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可能跟不上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进程了。
如果要评价对2013年结构性行情认识不足的最大输家,并不是一般散户投资者,而是汇金公司类的所谓的救市资金。他们可能希望重复2006~2007年的救市盈利模式,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不断买入四大行的股票,至今几十亿资金深套其中。其次,才是那种机械地看待市盈率的投资者,他们持有当时认为所谓安全、低市盈率但成长性乏善可陈的水泥、酒类和有色金属类股票,结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而2013年股市最大的盈家,则是看到并投资了未来经济前景最被看好的网络、环保、医疗、高科技等上市公司的投资者。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投资者也要跟随这种变化改变自己的投资思路。可以断言,未来,不会操作结构性行情的投资者很难成为股市盈家。市场配置资源,钱总是朝着有前景、有成长性的行业和上市公司流去,投资收益总是从有前景、有成长性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中流出。
2014年1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