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文清盘旗下所有产品可能成为中国私募最经典的案例
罗善强
今日从私募排排网上看到《王贵文转身私募“遇难”
清盘旗下所有产品》的报道,心中甚为震惊,我不认识王总,也不知道他去年底清盘旗下所有产品的真实想法,但我作为一个在股市里混了近二十年、算是打过大仗、硬仗的普通投资人,感触很深、很多。我想,王总的这次举动可能会成为中国私募基金史上值得投资者记住的最经典的案例。
第一,据报道,隆圣1号和隆圣2号均成立于2007年11月7日的牛市之巅,成立时的规模分别为0.63亿元和1.28亿元。隆圣3号和隆圣4号则于2007年11月20日同时成立,成立时的规模分别为1.63亿元和0.82亿元。隆圣系列上述4个产品均未设置强制清盘线,存续期限均为无固定期限。2011年12月底,中投信托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信息称:“现投资顾问隆圣投资已书面向我司提出投资顾问合同终止申请,我司经过研究决策,批准了隆圣投资提出的该项申请,决定在2011年12月31日终止投资顾问合同,根据信托合同的约定,该合同同时终止。”
从隆圣4个产品成立时间看,2007年11月是中国全民投资者的正常思维被股市颠覆了的时期,是人们期盼2008年股市上涨到1万点,其基民期盼王总为他们赚大钱的时期。所以产品才能发行得非常成功。而接下来的现实却是,一年时间从6000多点跌到1664点的惨痛股市。2009年8月股市回升到了3478点,但之后投资者打死也想不到的是,又是一个持续2年零5个月的漫长下跌。估计王总再也熬不住了,就在市场最后的低点上主动清盘了。隆圣产品在成立后遇到的熊市告诉我们,股市在繁荣之后必定崩溃;隆圣产品的清盘又告诉我们,股市在最有经验的投资人都悲观之极的时候定会转好。对隆圣投资2011年底主动清盘的行为,我一方面对王总对投资者负责的精神表示敬佩,一方面对此次清盘行为很感挽惜。
请投资者记住隆圣产品的成立、清盘这件事,记住了这件事就记住了股市“牛转熊”与“熊转牛”的运行拐点的一种信号。
第二,据报道,2007年7月,由于产品成立在市场高点,2008年隆圣系列产品净值随大盘一路下滑,几乎腰斩,其后因为较好地捕捉到2009年前三季度和2010年三季度的市场上扬,净值最高曾恢复到初始值1元附近。不过2011年又转而随大盘下跌,4只产品全年平均跌幅超过20%,排名处于全部阳光私募后三分之一区域。截至2011年12月9日的净值数据,隆圣1号、隆圣2号、隆圣3号和隆圣4号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我认为,从上述数据看,王总对其所管理的产品的投资运作是非常不错的。2008年从6000点下来,大盘跌了70%,而隆圣产品才跌一半,并在2009年3000多点时,基本回到了1元附近。这段操作应该说很不错。2009年8月大盘从3400多点跌至2011年底的2100多点,跌了30%,而隆圣产品平均只跌了20%,其操作也是应充分肯定的。我看,王总在投资的风险控制方面非常严格,操作风格方面也很稳键,不必对自己过于自责。王总之所以主动清盘,关键在于主观上对后市不看好,客观上是因为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是一种对基金持有人负责的机制。她不像有的其他的基金,从6000多点跌到2100多点只跌了20%左右的话,那还叫一个“跑盈大盘”,输了基金持有人大把的钱,他还要领奖金呢!
为王总对基金持有人的负责精神叫好!为私募基金对基金持有人负责精神的机制叫好!
2012年1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