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地位提升

(2017-09-05 08:07:33)
标签:

大学

孔子

儒家

文化

曾子

分类: 大学讲义

 第一章:《大学》背景介绍

                 1)《大学》地位提升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曾子所作。在当时这只是一篇普通的儒家关于治国理政的文章,旨在告诫执政者要提高自身修养,爱护百姓达到至善完美和谐的社会状态。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应该说从那时起,《大学》和《中庸》地位开始上升。对于韩愈,大家都相对比较熟悉,大文学家,文起八代之衰,一般而言,人们都比较重视他“唐宋八大家之首”地位,忽视了他在儒学道统复兴和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整个儒家道统排序就是韩愈在《原道》中提出的。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蔫。

在他看来,荀子与杨雄“择蔫而不精,语蔫而不详” ,既没有正确把握孔孟之道的实质,也没有充分阐释先王之教的本真精神,因而不能列入道统。韩愈自命:“天下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知欲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

   他的学生李翱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程颢有篇《定性书》,而不知道李翱有篇《复性书》,可是说《复性书》真正的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他在该书中将《大学》与《中庸》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后我们可以把《复性书》与《定性书》一起研究,找出修学的精华。关于李翱,我想多说两句。对于我们理解《大学》《中庸》都有极大的好处。李翱把《大学》方法论纳入《中庸》理论指导下,对大学进行革命性提升改造。李翱有句名言:云在青天水在瓶。今天我们理解,云本在青天,水当在瓶。这就是让事物回归本性,找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就是复性。还有一层意思,青天白云无不是道。道在何处?无时无处不是道。道就像《中庸》说的:道不可离须臾也,可离非道也

  到北宋时,司马光编撰《大学广义》,是为《大学》独立成书之始。程颢、程颐又编撰《大学》原文章节成《大学定本》。程颐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可见,程颐对《大学》的推崇。大学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南宋时,朱熹编撰《大学章句》,并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后来朱熹版本成为以后科举考试的制定用书。据说,朱熹晚年临死还在整理《四书》,由此可见他对《大学》一往情深。

   到明朝时,王阳明发扬心学。要了解阳明基本学问就要读《传习录》,而心学最精华的学问在《大学问》。该书被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弟子钱德洪在序言中说:《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无出于民彝物则之中,致知之功,不外乎修齐治平之内。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师常曰: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参之经典,无不吻合,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也。  

     大学》不仅受到儒家推崇,同时佛家也高度重视。明朝四大高僧中的憨山大师和蕅益大师,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都解释过《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