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瑞同申,最终奔赴斯坦福全奖offer!
2025-01-12 16:36:02
标签: ggu 教育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基本背景:
学校:清华大学
专业:化学
申请时绩点:3.93/4.0
TOEFL 115+,GRE 330+
去向:斯坦福化学PhD
1
科研经历
我在申请时总共有三段科研经历,包括一次在美国的暑研。好的暑研经历对于申请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并拿到一封亮眼的推荐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感受国外的科研氛围,和心仪的教授和课题组交流。除了通过本科的科研导师联系暑研之外,学弟学妹们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官方本科生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签证等手续往往是由外方院校的国际处等部门帮助办理,因此通常会方便一些,也较少出现暑研因故延误的情况。此外,除了发表科研成果,在文书、面试等环节突出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样十分重要,尤其要着重思考自己对参与的科研项目背景、意义的理解,自己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想法或者贡献,以及自己对未来科研生涯的规划。
2
绩点及选课
我的绩点在大学四年期间保持的都比较高,而且在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时候还修读了辅修项目,这是我申请过程中显著的优势之一。尽管近年来有很多人认为绩点在申请中有被淡化的趋势,但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绩点仍然能够突出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文书中可以选择的一个着力点。在选课方面,最好是能够选择一些研究兴趣方向的进阶或者研究生课程,这能辅助自己的科研经历来展示你对目标研究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辅修项目也是一个可以用于展示自己综合学习能力或者对交叉学科发展能力的经历,但修读辅修十分耗费精力,回头来看占据了较多可以用在科研或者本专业课程上的时间,因此如果在本专业没有很扎实的基础,辅修还是需要慎重。
3
外出交换
我在大三下学期在美国交换了一个学期,主要目的是希望尝试一下自己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期间选修的课程比较多样化。我觉得这段经历对自己的海外背景有较好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水平,但是由于课程安排有一些差异,因此我交换课程抵掉的培养方案学分比较少,导致大四课程压力比较大。有机会外出交换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外方院校课程的功课,并和本校院系教务沟通好,确定哪些课程可以进行替换。此外,境外交换也是进行线下套瓷的好机会,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和感兴趣的导师进行交流会对申请有很大帮助。
4
语言与标化
语言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技能,因此在托福的准备上除了应试策略之外,我觉得还是要通过多接触英文原生环境来提升,不管是看美剧还是打游戏的时候把语言调成英文。在提交托福成绩的时候务必要仔细检查院校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托福有效期是申请ddl的两年内,但少数学校的有效期是入学时间的两年内,这会导致大二期间的托福成绩无法用于申请。此外,部分学校和院系有着很高的托福要求(比如斯坦福化学系要求托福达到109),因此这个也要在选校的时候做好调研。
在GRE方面,许多学校现在不硬性要求GRE成绩,甚至不会接受GRE成绩也不将其纳入录取资料中(比如MIT),但在疫情之后这些政策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此最好是尽早做好择校列表,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花时间来准备GRE。GRE关键点在于词汇量,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应当尽早开始积累单词,这对拿到一个好的GRE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5
选校
我大部分选择的项目都在美国,主要集中在化学方向,但也申请了一些材料科学和化工的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学弟学妹可以将眼界放宽一些,适当申请一些本专业之外的项目和课题组,不过这也取决于目标课题组以及院校的要求,毕竟许多院校一年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除了美国之外的学校,我还申请了一些欧洲院校,比如剑桥和ETH,这些学校在标化和申请材料方面和美国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可以作为补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方向的本科申请者ETH通常只接受硕士,而英国院校的PhD申请往往需要先通过教授和课题组的面试,而不是向美国那样直接向学校提交申请,时间点也往往和美国院校相差较大,在规划申请季时要特别注意,最好是能通过套磁提前和心仪的课题组取得联系,并确认好申请流程。
6
为什么选择GGU
我在大三之前的规划都是DIY的,尽管顺利的拿到了交换和暑研的经历,标化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考虑的还是没有特别仔细,对自己整体的申请背景也缺乏较为全面的评估。在经过身边一些同学和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签约世毕盟来冲刺最后的申请过程。世毕盟团队很快通过其庞大的校友网络给我分配到了之前在我相近研究领域申请的学长作为mentor。在培训师王老师和mentor的指导下,我很快完善了选校和课题组列表,为申请季做出了完善的计划,规划好了套磁、文书、各个项目申请的时间线。此外,GGU团队根据我的科研学习经历为我的文书、简历、面试PPT等材料提出了多轮宝贵的修改意见,不仅使我的学术能力在字里行间更加突出亮眼,还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这些指导正是我在DIY时感到最欠缺的地方。从我的申请经历来看,如果我更早地和GGU团队对申请过程进行准备和规划,或许申请季会少一些烦恼和焦虑,但最终拿到梦校的offer仍然让我感到万分惊喜。最后,希望所有有志于境外深造的学弟学妹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入梦校,拿到理想的offer。
美、英、瑞同申,最终奔赴斯坦福全奖offer!
基本背景:
学校:清华大学
专业:化学
申请时绩点:3.93/4.0
TOEFL 115+,GRE 330+
去向:斯坦福化学PhD
1
科研经历
我在申请时总共有三段科研经历,包括一次在美国的暑研。好的暑研经历对于申请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并拿到一封亮眼的推荐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感受国外的科研氛围,和心仪的教授和课题组交流。除了通过本科的科研导师联系暑研之外,学弟学妹们可以关注各个学校的官方本科生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签证等手续往往是由外方院校的国际处等部门帮助办理,因此通常会方便一些,也较少出现暑研因故延误的情况。此外,除了发表科研成果,在文书、面试等环节突出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样十分重要,尤其要着重思考自己对参与的科研项目背景、意义的理解,自己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想法或者贡献,以及自己对未来科研生涯的规划。
2
绩点及选课
我的绩点在大学四年期间保持的都比较高,而且在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时候还修读了辅修项目,这是我申请过程中显著的优势之一。尽管近年来有很多人认为绩点在申请中有被淡化的趋势,但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绩点仍然能够突出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文书中可以选择的一个着力点。在选课方面,最好是能够选择一些研究兴趣方向的进阶或者研究生课程,这能辅助自己的科研经历来展示你对目标研究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辅修项目也是一个可以用于展示自己综合学习能力或者对交叉学科发展能力的经历,但修读辅修十分耗费精力,回头来看占据了较多可以用在科研或者本专业课程上的时间,因此如果在本专业没有很扎实的基础,辅修还是需要慎重。
3
外出交换
我在大三下学期在美国交换了一个学期,主要目的是希望尝试一下自己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期间选修的课程比较多样化。我觉得这段经历对自己的海外背景有较好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水平,但是由于课程安排有一些差异,因此我交换课程抵掉的培养方案学分比较少,导致大四课程压力比较大。有机会外出交换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外方院校课程的功课,并和本校院系教务沟通好,确定哪些课程可以进行替换。此外,境外交换也是进行线下套瓷的好机会,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和感兴趣的导师进行交流会对申请有很大帮助。
4
语言与标化
语言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技能,因此在托福的准备上除了应试策略之外,我觉得还是要通过多接触英文原生环境来提升,不管是看美剧还是打游戏的时候把语言调成英文。在提交托福成绩的时候务必要仔细检查院校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托福有效期是申请ddl的两年内,但少数学校的有效期是入学时间的两年内,这会导致大二期间的托福成绩无法用于申请。此外,部分学校和院系有着很高的托福要求(比如斯坦福化学系要求托福达到109),因此这个也要在选校的时候做好调研。
在GRE方面,许多学校现在不硬性要求GRE成绩,甚至不会接受GRE成绩也不将其纳入录取资料中(比如MIT),但在疫情之后这些政策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此最好是尽早做好择校列表,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花时间来准备GRE。GRE关键点在于词汇量,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应当尽早开始积累单词,这对拿到一个好的GRE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5
选校
我大部分选择的项目都在美国,主要集中在化学方向,但也申请了一些材料科学和化工的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学弟学妹可以将眼界放宽一些,适当申请一些本专业之外的项目和课题组,不过这也取决于目标课题组以及院校的要求,毕竟许多院校一年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除了美国之外的学校,我还申请了一些欧洲院校,比如剑桥和ETH,这些学校在标化和申请材料方面和美国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可以作为补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方向的本科申请者ETH通常只接受硕士,而英国院校的PhD申请往往需要先通过教授和课题组的面试,而不是向美国那样直接向学校提交申请,时间点也往往和美国院校相差较大,在规划申请季时要特别注意,最好是能通过套磁提前和心仪的课题组取得联系,并确认好申请流程。
6
为什么选择GGU
我在大三之前的规划都是DIY的,尽管顺利的拿到了交换和暑研的经历,标化成绩也比较好,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考虑的还是没有特别仔细,对自己整体的申请背景也缺乏较为全面的评估。在经过身边一些同学和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签约世毕盟来冲刺最后的申请过程。世毕盟团队很快通过其庞大的校友网络给我分配到了之前在我相近研究领域申请的学长作为mentor。在培训师王老师和mentor的指导下,我很快完善了选校和课题组列表,为申请季做出了完善的计划,规划好了套磁、文书、各个项目申请的时间线。此外,GGU团队根据我的科研学习经历为我的文书、简历、面试PPT等材料提出了多轮宝贵的修改意见,不仅使我的学术能力在字里行间更加突出亮眼,还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这些指导正是我在DIY时感到最欠缺的地方。从我的申请经历来看,如果我更早地和GGU团队对申请过程进行准备和规划,或许申请季会少一些烦恼和焦虑,但最终拿到梦校的offer仍然让我感到万分惊喜。最后,希望所有有志于境外深造的学弟学妹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入梦校,拿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