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13封拒信的我,写个血泪教训告诉你!
2025-01-09 12:35:29
标签: ggu 教育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基本背景:
国内985大学 自动化
GPA: 90/100
Toefl:111(24)
GRE:156+170+3.5
推荐信:Montreal老板+北大+北航
论文:申请时两篇ml论文在投(好像并没有很大作用)
ad: UVA CS, UMass CS PhD, U Montreal CS, UIUC ECE, CMU
ECE(Spring), UT-Austin SE
我的申请季也终于结束了。总结一下申请季,写个自己的血泪教训希望给后人一点思考吧。
早做准备
在看各种留学经验总结的时候,我们反复地听到学长学姐告诫要早做准备。然而对于我这种情绪古怪,善变的人来说,有些想法和目标就是突如其来的。比如,在大三上学期的出国交换中,逐渐萌生出国的念头;比如也是在出国期间接触了很多计算机的课,产生了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的念头;比如大四上学期的海外科研经历,帮我明确了今后继续读博深造的目标。但是,无论出国还是保研,重视课内学习成绩,积极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都是大学阶段应该尽早做好计划并付诸行动的事情。
硕士申请的关键:三维
//1、GPA
美国硕士主要任务是上课,这也就决定了硕士申请更看重的是三维(gpa,托福,GRE)。作为一名转转业且头铁强申cs的选手,要分享的血泪经验就是,先修课对于cs申请者是至关重要!先修课是学校确定你可以完成研究生学习的凭证。申请前期,自己没有硬伤的三维,两次海外交流经历,以及cs方向的科研让我对自己产生了自己就是科班的迷之自信,一封封cs
拒信给了我狠狠当头一棒。所以,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同学,先修课、相关背景的补充也要加以重视。
//2、托福,GRE
英语成绩的过线即可,但若没有过线就会成为申请的短板。按照经验有些学校会卡托福分数,没过线的申请者一律不考虑。如果英语成为木桶的最短的板就太可惜了。我英语基础一直不错,英语考试都是一次通过。在英语上,建议大家寒暑假1、2个月重点突破,全脱产学习,既不会影响课内学习也有利于短期快速分手。至于复习方法可以多看各种留学和英语学习论坛里面前人的准备攻略,做好计划。考到过线的分数应该不是难事。
//3、科研
科研,尤其是海外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参加科研不仅是一个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如果做得好还会有论文产出和老师的强推荐信。我自己的科研经历比较少,起步也很晚。在大三下的时候也没有拿的出手的经历。当时也在迷茫到底是找一份实习还是找科研。焦头烂额的时候签约了世毕盟(GGU),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在世毕盟老师的帮助下大三下暑假在北大的实验室初次参与科研。当你接触了科研以后,会发现其实它也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有了宝贵的第一次尝试,随后顺利拿到了学院大四上海外科研的机会,与GGU老师讨论之后决定把握这次机会。事实证明,海外科研经历对我申请选校以及未来学业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里,逐渐发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也明确了未来继续读博的目标。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之于我更像一颗定心丸,半DIY的申请模式非常适合做事独立的我。【世毕盟申请课程】给申请初期的我很大帮助,当时在国外每天去实验室的路上都会听,知道了很多申请的雷区和注意点。GGU提供的大量可参考的文书和写作结构建议,缓解了我写文书时候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很早就完成了初稿。从学校推荐到文书内容的提升,以及一些学术上的tips,我在GGU的mentor(UIUC
CS
PhD)给了我很大帮助。对于我每次返回的文书都会给出特别细致的反馈,Meeting时候的文书建议总让我茅塞顿开。最后的文书经过GGU
Native Expert Team的语言润色,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培训师姐姐人也非常nice,
与其说是师生不如说是好朋友。她总是第一时间回答关于申请的问题,保证整个申请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总结
回顾整个申请季,9-12月的提交申请过程顺风顺水,2月份每天刷手机等offer备受煎熬,3月份疯狂吃拒信,一度考虑gap,4月份一波offer雨陷入痛苦的纠结,幸亏最终结果自己比较满意。我想,对于每个人无论申请结果如何,申请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阶段,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总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别样风景。
收到13封拒信的我,写个血泪教训告诉你!
基本背景:
国内985大学 自动化
GPA: 90/100
Toefl:111(24)
GRE:156+170+3.5
推荐信:Montreal老板+北大+北航
论文:申请时两篇ml论文在投(好像并没有很大作用)
ad: UVA CS, UMass CS PhD, U Montreal CS, UIUC ECE, CMU ECE(Spring), UT-Austin SE
我的申请季也终于结束了。总结一下申请季,写个自己的血泪教训希望给后人一点思考吧。
早做准备
在看各种留学经验总结的时候,我们反复地听到学长学姐告诫要早做准备。然而对于我这种情绪古怪,善变的人来说,有些想法和目标就是突如其来的。比如,在大三上学期的出国交换中,逐渐萌生出国的念头;比如也是在出国期间接触了很多计算机的课,产生了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的念头;比如大四上学期的海外科研经历,帮我明确了今后继续读博深造的目标。但是,无论出国还是保研,重视课内学习成绩,积极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都是大学阶段应该尽早做好计划并付诸行动的事情。
硕士申请的关键:三维
//1、GPA
美国硕士主要任务是上课,这也就决定了硕士申请更看重的是三维(gpa,托福,GRE)。作为一名转转业且头铁强申cs的选手,要分享的血泪经验就是,先修课对于cs申请者是至关重要!先修课是学校确定你可以完成研究生学习的凭证。申请前期,自己没有硬伤的三维,两次海外交流经历,以及cs方向的科研让我对自己产生了自己就是科班的迷之自信,一封封cs 拒信给了我狠狠当头一棒。所以,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同学,先修课、相关背景的补充也要加以重视。
//2、托福,GRE
英语成绩的过线即可,但若没有过线就会成为申请的短板。按照经验有些学校会卡托福分数,没过线的申请者一律不考虑。如果英语成为木桶的最短的板就太可惜了。我英语基础一直不错,英语考试都是一次通过。在英语上,建议大家寒暑假1、2个月重点突破,全脱产学习,既不会影响课内学习也有利于短期快速分手。至于复习方法可以多看各种留学和英语学习论坛里面前人的准备攻略,做好计划。考到过线的分数应该不是难事。
//3、科研
科研,尤其是海外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参加科研不仅是一个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如果做得好还会有论文产出和老师的强推荐信。我自己的科研经历比较少,起步也很晚。在大三下的时候也没有拿的出手的经历。当时也在迷茫到底是找一份实习还是找科研。焦头烂额的时候签约了世毕盟(GGU),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在世毕盟老师的帮助下大三下暑假在北大的实验室初次参与科研。当你接触了科研以后,会发现其实它也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有了宝贵的第一次尝试,随后顺利拿到了学院大四上海外科研的机会,与GGU老师讨论之后决定把握这次机会。事实证明,海外科研经历对我申请选校以及未来学业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里,逐渐发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也明确了未来继续读博的目标。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之于我更像一颗定心丸,半DIY的申请模式非常适合做事独立的我。【世毕盟申请课程】给申请初期的我很大帮助,当时在国外每天去实验室的路上都会听,知道了很多申请的雷区和注意点。GGU提供的大量可参考的文书和写作结构建议,缓解了我写文书时候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很早就完成了初稿。从学校推荐到文书内容的提升,以及一些学术上的tips,我在GGU的mentor(UIUC CS PhD)给了我很大帮助。对于我每次返回的文书都会给出特别细致的反馈,Meeting时候的文书建议总让我茅塞顿开。最后的文书经过GGU Native Expert Team的语言润色,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培训师姐姐人也非常nice, 与其说是师生不如说是好朋友。她总是第一时间回答关于申请的问题,保证整个申请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总结
回顾整个申请季,9-12月的提交申请过程顺风顺水,2月份每天刷手机等offer备受煎熬,3月份疯狂吃拒信,一度考虑gap,4月份一波offer雨陷入痛苦的纠结,幸亏最终结果自己比较满意。我想,对于每个人无论申请结果如何,申请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阶段,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总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