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拖延症患者:Harvard,Princeton,Berkeley全奖!

2024-08-27 10:52:10
标签: ggu 教育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背景介绍

学校:国内985.211

GPA 3.8+, 托福过线,无GRE,

Offer: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全奖博士,哈佛大学化学全奖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工程全奖博士,芝加哥大学化学全奖博士,威斯康辛麦德逊大学化学材料博士等录取!

我是2020级化院的本科生,本科在芝加哥大学做过一段暑研。

首先相对化学的方向做一些介绍:

01

化学方向简介

化学的主要方向: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理论/计算化学(近几年学科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交叉学科的兴起)

PS:材料化学在美国基本算在材料系而不是化学系

有机化学:分为有机方法学和全合成,但还包括很多交叉学科

无机化学:对于无机物和metal complex等的研究

物理化学:范围非常广,spectroscopy,反应动力学,催化,电化学等方向都包含其中

生物化学:跟生命体有关也分为很多类别

理论/计算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中比较大的方向有电子结构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更小的方向则包括非平衡统计,随机热力学,和生物物理相关的一些理论工作

02

申请流程简介(对于Chem/MSE program而言)

GPA+标准成绩(GT)+科研经历(推荐信+publication)

GPA:很重要的指标,gpa当然越高越好,能很轻松的拿到很高的gpa当然很理想,但也不用太担心,平时认真上课认真做作业考前复习就不会太差。把它保持在不会在申请几所最想去的学校的时候拖后腿的水平就行了。

标准成绩:我的感受是标化成绩只要大于学校的标准就好了,能考高一些当然好,但是太高了也没用。接近110,口语达标(要求高一点的学校要25)的托福成绩基本上申什么学校都不会拖后腿了(除了stanford,他们toefl的线就是108)

科研经历:(重中之重!!!)PhD申请,如何证明自己会做科研,就得通过自己的research experience来体现。

推荐信:推荐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和写推荐信的人,最好当然是美国有名的教授的强推(一封这样的就够了)。国内老师(除非很有名)的推荐信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加成,但是国内的推荐信如果是黑推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文章:不同的方向对文章的看重程度不同。总的来说,实验方向对文章更加看重。总的来说,实验得到产出的周期比理论/计算化学短,到申请季相当一部分申请者有文章,而理论/计算化学的工作普遍来说周期更长,大部分申请者在申请的时候都没有文章,因此这一点自然就没有那么重要。

03

申请准备简介

GPA:首先认真上课gpa一般不会出很大问题。然后尽量挤出时间进组。做实验的话可以早点进组,如果是理论或者计算方向有能力也可以提前上一些必要的课程(量子物理,统计力学等)然后尽量早点进课题组。

Gre/Toefl: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化学,材料项目,都不需要Gre,其他学科我不是很清楚。托福可以尽早考了,但注意两年有效期。当然这个和个人情况有关,其实基础扎实的话稍微准备一下或者裸考也可以考很高分,但如果需要准备最好还是尽早用一段时间集中备考然后把它解决掉,可以在国内考,也可以以暑研之前准备好然后去美国考。

// 科研

1.本校科研:对于理论/计算方向的同学,可以考虑在数理基础更扎实之后再进入实验室。对理论计算方向和实验方向都不排斥的同学也可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先在实验组做一段时间然后等理论课上的差不多了再换组,缺点就是可能比较累。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在跟着师兄师姐干活的时候最好能多和师兄师姐聊一聊,内行人的一些指点对于快速入门还是很有帮助的。

2.暑期科研:能有机会多做就多做,我的建议是尽量早去,虽然申请在12月,但是最晚11月中旬也得写推荐信了,最好在这之前能稍微做点东西出来,这样一方面是导师写推荐信的时候比较容易写的具体,而且也会有更大概率收return,考虑到有些同学暑研的方向可能和自己原来的方向还会有一些出入需要一段时间上手,所以能早点去就早点去(取得早的一般在七月中旬)。有课的话尽量和校内的老师协调一下,反正这一学期的成绩已经不重要了,不如把时间花在科研上,对申请和之后读博都有帮助。

海外暑期科研好处:推荐信+科研经历+实地走访+体验生活

长时间海外科研好处(尽量是大三升大四的那段时间):在国外度过申请季,可以催老板给你交推荐信;身处英语环境,面试等发挥可能会更好;给老板留下更多印象,推荐信可以写得更加具体,从而使得推荐力度更强。从不那么功利的角度讲,暑研期间也可能提前体验博士生们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项目比较坑做不出来,申请季迫在眉睫但是还没有成果等等,算是一种对phd生活的提前适应。另一方面,在一段时间内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可以大大增加对自己现在方向的了解,也很有助于认清未来的方向。

3.推荐信问题:三封推荐信(提前想好要找谁!!!)得要找靠谱的老师+一定要是positive的推荐信 申请前记得早一些联系老师,给对方留出充足的写/修改/提交的时间

04

选校/项目

选校时会考虑的大概有以下几点:1.是否有合适的导师 2. 院系的整体实力 3.学校在学界以及业界的声誉 4. 是否安全 5.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是否宜居等。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难以兼顾上述几点,大家的关注点也不一定相同,所以选校是很个人的事情。申请前多搜集一些信息然后选自己喜欢的学校就可以了。如果身边有合适的师兄师姐也可以把职业规划/预期的研究方向告诉他们然后听一听他们的建议。

除去中国内地,可以考虑升学的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欧洲,新加坡,香港和日本(我身边比较少,但是也会听说有人去)。北美的学校有化学/材料的直博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带奖学金,也是多数人的选择。欧洲则在读phd之前需要先读maste。比如ETH直博需要先找好教授然后再在网上申请。另外听英本的同学说,Oxford和Cambridge拿奖学金更难一些。由于我申请的时候没有考虑新加坡,香港和日本,所以对这些地方不是很了解。

选校的时候可以自信一点。选好几个保底的学校和几个与自己背景匹配的学校之后,更好的学校都可以试一试。因为不同学校招生办的看法可能也不太一样,所以同档次的学校可以多申几个。选项目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自己本科的专业。在申请的时候除了和本科专业非常对口的项目(比如说化院的同学申化学,化工,材料),如果本科的科研和其他的项目相关的话也可以申请一些其他的相关专业。我本科的方向是计算化学,但是由于UIUC生物物理项目有方向比较合适的老师也收到了生物物理方向的录取。

最后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吴老师)和mentor(Stanford博士)在我申请阶段给我的帮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准备申请的时间并让能够比较放心的提交每一份文书。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