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北大化院
PHD录取结果:伯克利化学PhD(2024北大化院唯一),芝加哥PME PhD,UCSB
化工PhD,Northwestern化学PhD,JHU化学生物分子工程PhD,Rice化工PhD
我主要申请的项目是美国的化学和化工专业。我在国内的科研有两段,分别是在化学学院和环境学院做的。在暑假我去了JHU的化工系做暑研,做了两个小项目且结果都挺好的,也获得了老师的强推和return
offer。
我录取的项目有伯克利的化学,芝加哥大学的分子工程,西北大学的化学,约翰霍普金斯的化工,UCSB的化工和莱斯的化工,其中西北和莱斯有面试,伯克利有非正式面试。被拒的项目有7个,哈的材料,麻的化学,耶的环工,普林的化工,加州理工的化学,佐治亚理工的化工和芝大的化学。
我之所以选择出国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从小就比较向往留学,而且英语一直还可以。2.经过暑期科研后我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国外的生活和科研节奏的,而且跟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也很有意思。3.我在化院只想去我本科呆的课题组,但竞争很大,老师不一定会要我。
在申请过程中我经过和辅导老师和mentor的讨论选择了不同的几个项目申请。在国内化院的设置实际上混合了化学,化工,材料甚至一些生物工程,然而这些在国外会分开的。比如化学基本就是:有机,无机材料,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谱学),主要以科学为导向。化工以高分子,多相催化化学,电化学...功能为导向。材料包括一些2维材料,光电材料等等。因此经常是你本科是化学系的,但你在国外的化学系看不到有和你匹配的老师。所以在规划申请时建议兼顾自身专业和研究经历,混合申请。
在申请中准备工作贯穿本科生涯。实际上在大三前保研和出国的准备大差不差,就是绩点+科研。建议在大三上(大二暑假考可能会有过期的风险,西北大学要求入学前两年内的托福成绩)考完语言。科研经历建议有相对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课题。举个例子比如我研究催化反应,从一开始的反应设计到实验条件探究,扩展底物,推测机理这样一套下来。我的经验是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越早进组越好,大一下/大二上,不一定要做实验,重要的是了解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组和方向。这样即使你发现不喜欢也可以即时更换。
很多同学进组后可能会迷茫到底做啥,老师也可能会问你选独立课题还是跟师兄师姐做。我是建议和师兄师姐合作,一方面在交流中可以快速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第二这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机会,能够更快的融入课题组,第三就是科研过程相对完整,有利于后续的申请。
除了科研外,了解导师和项目也很重要。有些项目对陆本不友好,有些项目的侧重点不同,比如Uchicago的Chem非常化学,但PME很综合,有化工
物化,生物工程...
关于科研的产出,我的经验是大部分申请者都没有文章。发文章自己完成不太现实,与师兄师姐合作比较可行,而且和方向,课题组关系比较大,所以我的建议是重在科研过程,不要一昧的追求产出。
推荐信是申请的核心,海外科研推大于国内科研推。平推用处不太大。我的建议组合是:1封海外科研推+1封国内科研推+
1封课程推,比较节约经历。
在量化成绩中GPA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高绩点选手去的学校不会差。
在准备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暑期科研,为了拿推荐信我们需要做的a是足够的工作量和成果,这些工作最后体现在汇报中和实验的一些阶段性成果。b积极和pi,带你的博士/后沟通,我定时都会和PI当面汇报我的工作(PPT)并讨论,建议即使不能当面汇报也要定时整理工作发ppt给老板。c积极交流,建议可以主动讲讲组会。
我建议选暑研尽量选入职一段时间的ap或组规模不大的prof,一方面推荐信要强于刚入职的小ap,另一方面和你接触会比大老板多。
除了海外强推我认为暑期科研也是丰富科研背景的好时候。比如我在国内做的催化,但我暑研做的电化学,我在申请时两个track都申了,最后分别也拿到了相应的offer。
暑期科研我认为也是一个了解世界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机会,也可以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珍贵的学习经历从长远看是大于推荐信之类的。
致谢:
最后我想感谢世毕盟和我的辅导老师周老师,以及我的留学mentor
马学长,在大二通过学校内的广告了解世毕盟并最终决定报名。在大二早期mentor和辅导老师帮助我规划好了时间点,并对我校内科研和学习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大三关键的时期,mentor在我的暑期科研的选校和选导师中给了非常多的指导,并给我推荐了之后我前往参加暑期科研的课题组,帮助我提前联系了课题组内学长,除此之外还给了我一些拿强推的tips。辅导老师提供了申请暑研,签证以及买机票和租房等攻略。在大四申请期间,mentor和辅导老师给我提供了模板,并不厌其烦的为我修改我的文书,最后在ddl前润色好。一月份面试的时候还进行了多次的mock
interview,帮助我顺利面试拿到offer,在申请收尾阶段老师提供了签证和入学的相关tips,并给我介绍了很多同学,再次感谢一路走来大家对我的帮助!
爱踢球,爱欧洲杯的他,圆梦伯克利博士!
背景介绍:
北大化院
PHD录取结果:伯克利化学PhD(2024北大化院唯一),芝加哥PME PhD,UCSB 化工PhD,Northwestern化学PhD,JHU化学生物分子工程PhD,Rice化工PhD
我主要申请的项目是美国的化学和化工专业。我在国内的科研有两段,分别是在化学学院和环境学院做的。在暑假我去了JHU的化工系做暑研,做了两个小项目且结果都挺好的,也获得了老师的强推和return offer。
我录取的项目有伯克利的化学,芝加哥大学的分子工程,西北大学的化学,约翰霍普金斯的化工,UCSB的化工和莱斯的化工,其中西北和莱斯有面试,伯克利有非正式面试。被拒的项目有7个,哈的材料,麻的化学,耶的环工,普林的化工,加州理工的化学,佐治亚理工的化工和芝大的化学。
我之所以选择出国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从小就比较向往留学,而且英语一直还可以。2.经过暑期科研后我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国外的生活和科研节奏的,而且跟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也很有意思。3.我在化院只想去我本科呆的课题组,但竞争很大,老师不一定会要我。
在申请过程中我经过和辅导老师和mentor的讨论选择了不同的几个项目申请。在国内化院的设置实际上混合了化学,化工,材料甚至一些生物工程,然而这些在国外会分开的。比如化学基本就是:有机,无机材料,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谱学),主要以科学为导向。化工以高分子,多相催化化学,电化学...功能为导向。材料包括一些2维材料,光电材料等等。因此经常是你本科是化学系的,但你在国外的化学系看不到有和你匹配的老师。所以在规划申请时建议兼顾自身专业和研究经历,混合申请。
在申请中准备工作贯穿本科生涯。实际上在大三前保研和出国的准备大差不差,就是绩点+科研。建议在大三上(大二暑假考可能会有过期的风险,西北大学要求入学前两年内的托福成绩)考完语言。科研经历建议有相对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课题。举个例子比如我研究催化反应,从一开始的反应设计到实验条件探究,扩展底物,推测机理这样一套下来。我的经验是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越早进组越好,大一下/大二上,不一定要做实验,重要的是了解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组和方向。这样即使你发现不喜欢也可以即时更换。
很多同学进组后可能会迷茫到底做啥,老师也可能会问你选独立课题还是跟师兄师姐做。我是建议和师兄师姐合作,一方面在交流中可以快速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第二这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机会,能够更快的融入课题组,第三就是科研过程相对完整,有利于后续的申请。
除了科研外,了解导师和项目也很重要。有些项目对陆本不友好,有些项目的侧重点不同,比如Uchicago的Chem非常化学,但PME很综合,有化工 物化,生物工程...
关于科研的产出,我的经验是大部分申请者都没有文章。发文章自己完成不太现实,与师兄师姐合作比较可行,而且和方向,课题组关系比较大,所以我的建议是重在科研过程,不要一昧的追求产出。
推荐信是申请的核心,海外科研推大于国内科研推。平推用处不太大。我的建议组合是:1封海外科研推+1封国内科研推+ 1封课程推,比较节约经历。
在量化成绩中GPA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高绩点选手去的学校不会差。
在准备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暑期科研,为了拿推荐信我们需要做的a是足够的工作量和成果,这些工作最后体现在汇报中和实验的一些阶段性成果。b积极和pi,带你的博士/后沟通,我定时都会和PI当面汇报我的工作(PPT)并讨论,建议即使不能当面汇报也要定时整理工作发ppt给老板。c积极交流,建议可以主动讲讲组会。
我建议选暑研尽量选入职一段时间的ap或组规模不大的prof,一方面推荐信要强于刚入职的小ap,另一方面和你接触会比大老板多。
除了海外强推我认为暑期科研也是丰富科研背景的好时候。比如我在国内做的催化,但我暑研做的电化学,我在申请时两个track都申了,最后分别也拿到了相应的offer。
暑期科研我认为也是一个了解世界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机会,也可以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珍贵的学习经历从长远看是大于推荐信之类的。
致谢:
最后我想感谢世毕盟和我的辅导老师周老师,以及我的留学mentor 马学长,在大二通过学校内的广告了解世毕盟并最终决定报名。在大二早期mentor和辅导老师帮助我规划好了时间点,并对我校内科研和学习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在大三关键的时期,mentor在我的暑期科研的选校和选导师中给了非常多的指导,并给我推荐了之后我前往参加暑期科研的课题组,帮助我提前联系了课题组内学长,除此之外还给了我一些拿强推的tips。辅导老师提供了申请暑研,签证以及买机票和租房等攻略。在大四申请期间,mentor和辅导老师给我提供了模板,并不厌其烦的为我修改我的文书,最后在ddl前润色好。一月份面试的时候还进行了多次的mock interview,帮助我顺利面试拿到offer,在申请收尾阶段老师提供了签证和入学的相关tips,并给我介绍了很多同学,再次感谢一路走来大家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