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offer背后:放弃保研,害怕未来

2023-09-17 10:58:00
标签: ggu 教育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背景介绍:

学校:吉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

GPA: 89.98/100 3.72/4.0

托福:108(R30,L29,S25,W24)

GRE:335(V165,Q170)

科研:三篇 EI 论文(两篇共同一作,一篇四作)。

推荐信:三封国内,一封海外。两封科研,一封课业,一封实习。

最终去向:UC Berkeley IEOR MEng

托福、GRE 考试:

由于我确立了去美国留学的目标比较早,因此对于英语还是比较重视的。我是大三寒假考的第一次托福,因为之前有在不间断地练 TPO,所以阅读和听力的成绩也比较好,都能有 29、30 这样。但是由于平时不常说英文,所以口语上会比较弱势,第一次考的时候没掌握好时间,也有点紧张地语无伦次,导致口语一直是我的一个弱项。我的解决办法呢就是多说多练,每次都模拟考试的情境去准备口语,最后感觉效果也还是可以的。还有记得考试的时候说话要大声,不间断地输出内容(即便到时间了也不要紧),总之就是给考官一种你很能说的感觉。写作方面我一直没什么提升,因此就没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首先我觉得在我申请季中 GRE 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很多项目也都不需要提供 GRE 了,因此我认为在申请重要程度里 GRE 的比重可以降低很多,如果没时间准备了或许可以不考。GRE 中数学应该对中国学生是最友好的,要点还是在难题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小坑需要注意,因此刷一些易错题、难题会比较有帮助。Verbal 方面确实是比较难的,首先 3000 单词是肯定要背的(感觉最少背 5 遍吧),然后可以整理一下考题中出现的逻辑关系,许多阅读和填空都可以根据这个题里面的逻辑关系去进行解题。另外就是阅读 300 和填空 1200 要多刷的问题,GRE 的准备主要还是刷题吧。

GPA:

绩点是申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实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拿到 3.8 以上的绩点是最好不过了,至少不会拖申请后腿。特别是一些英联邦国家对于 GPA 会更加重视,这几年英国、新加坡的申请中 GPA 就是很卷的。所以学校的课程必须能保证拿个相对不错的绩点,要重视每一次考试。感觉我本人就是绩点不高,导致错过了很多机会。所以我感觉绩点应该放申请的第一位!

科研经历:

我本人的科研主要是通过大创开展的,因为在学校也没有进组,因此这方面心得不是很多。但是科研其实是及其消耗时间精力的(尤其是发文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舍弃很多个人时间,对于 GPA 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像当初为了发文章开会讨论翘了很多课,因此还需要自己权衡一下GPA 和科研的主次。如果科研上没什么经历,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线上科研、大学的暑校之类的活动,能够给自己增添一些经历,但是不是说经历越多越好,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做出东西来,越精越好。我之前是参加了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的 GEARS科研,最大的感受是科研这种东西还是需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应该推进。如果想要质量高一些是非常考验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所以科研方面还是要顺着自己的兴趣,这样才有动力去做好。

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分别来自本校和做科研的海外教授。本校的一位是科研导师,一位是上课的教授。自我感觉当然还是科研的推荐信比较有用。另外如果海外推荐信不是科研做的很深入,其实效果跟国内的推荐信也差不多。最好在申请季之前提早确定好要申请的院校和项目,早点与教授们沟通。特别是跟海外教授要提早沟通,不然 9 月份之后教授们会收到特别多学生们写推荐信的请求,可能会因为忙不过来而冷处理个别学生的请求。因此一切都要提前规划好。

心路历程:

由于我从小就有出国留学的想法,因此在出国道路上我还是比较坚定的。出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感觉出国会比保研、考研更累,因为你不仅需要在前期打好基础,在前三年拿一个相对好看的 GPA,还需要在申请季的时候坚定自己的内心,不管是看到身边的人保研考研的尘埃落定,还是收到一封封拒信时的迷茫沮丧。但是我相信只要坚定走下去,一定是会有不错的 offer 在等着你的。放弃保研的时候我也曾害怕未来,害怕后悔走这条路,但是当得到 offer 的那一刻,会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付出了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一定会有成长。而在出国这条路上,其实一直在成长。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及 mentor(哈佛大学DS硕士毕业)。从前期的 PS, CV,推荐信的修改,到后期项目推荐、择校、都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尤其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亭姐一路以来的陪伴与鼓励,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申到理想的学校!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