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哈佛+斯坦福,我去某校读博士
2023-05-10 11:13:06
背景介绍:
华东某985
专业: 统计学
GPA: 3.9/4.3
TOEFL: 110
GRE: 331+ 4
录取结果:
PhD: Columbia Stat, UPenn AMCS, Duke Biostat
MS: Stanford Stat,Harvard DS,UChicago Stat,Duke Stat
01
申请方向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申请方向。我申请的项目是统计/生物统计PhD和统计/DS硕士。我的申请方向一路上发生了很多转变。我大二加入世毕盟时,计划的申请方向是MFE,由于之后一年的探索中发现自己还是对统计更加感兴趣,在大三上决定申请统计/DS方向的硕士。但随着我在海外学期交换和在生物统计领域的暑研中不断积累科研经验和了解,博士项目开始进入我的考虑范围。同时,由于我始终觉得自己的科研背景在博士申请者中比较薄弱,没有信心全部申请博士项目,终于我的申请方向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对于可能因为前两年各种犹豫其他的方向,导致我的科研经历没有其他的申请者多,我自己也没有太大的遗憾。我感觉还是很少人能在一进入大学就找对自己喜欢、最终打算申请的方向,比起随大流,在本科的前两年花时间去自由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排除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选项,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在申请中,由于自己的背景没有非常大的短板,对自己收到一些硕士项目的录取有一些信心,因此我感受到硕博混申的好处一方面是硕士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一些我对博士全聚德的焦虑,我也不介意去一个硕士项目,两年后继续申请PhD或者就业;另一方面是我在选校的时候更加自由地只选择申请非常感兴趣和喜欢的项目(虽然可能是不对的。。
最终选择读博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首先,我觉得我始终对于新的知识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享受不断学习,其次,我觉得博士几年的时间可以放慢脚步,更加自由地发展爱好和探索自己的兴趣。
02
博士申请概况
总体而言,统计和生物统计PhD的申请肯定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几年前的申请情况的参考作用越来越小了。在我认识的国内外同方向的申请者里,一部分是海本/陆本名校且很早明确要读博,因此科研经历丰富;另一批同学选择先读硕士作为跳板,两年内积攒科研经验和成果后再进行申请。我觉得如果在本科期间没有非常充分的科研经验但是想申请比较好的PhD项目,选择用硕士两年的时候积攒科研经验是很好的选择。有不少往届学生申请PhD的情况比较好的硕士项目,都非常值得考虑。
对于统计和生物统计的PhD项目,感觉统计项目对于本科直博的学生更加友好,Top10的项目陆本的录取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清北和科大,其他的学校可能零散的几个录取;生物统计项目很多更倾向于已经硕士在读的学生,同时各大顶尖的生物统计硕士项目里也有很多头部的学生申请PhD,导致申请难度更加高,陆本直博拿到录取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有connection。
03
申请准备
对于想要硕博混申的同学而言,GPA和语言成绩还是相对重要的。在一些生物统计项目需要的WES成绩认证中,国内的思政课/英语课/体育课不会计入,但是如果成绩单上有类似通识课的课程,都会按原学分计入GPA的计算。托福和GRE在博士申请中重要性较低,但在硕士的申请中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能够在大一大二比较有空闲的时间考完GRE,在大四申请季之前考完托福,达到托福105+(S:
23+),GRE 325+(Q: 170)我觉得就已经是很理想的成绩,语言成绩不会为冲击顶级硕士项目拖后腿。
在科研方面,对于想要冲击比较好的统计/生物统计的PhD的申请者而言,我认为需要1-2段校内科研+至少一段高质量的海外科研。关于学期交换,我个人觉得学期交换是一段非常快乐且有收获的经历。对于陆本的学生而言,学期交换可以拥有一份海外的成绩单(不知道用处有多大),同时可能可以拿到一封推荐信,或是找到跟教授做研究的机会。同时,如果交换学期可以拿到F1签证的话,大概率因为还是本科生身份可以拿到五年,按照目前的政策是可以继续在PhD期间沿用的,一定程度上也缓解签证被check/只拿到一年签的压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单单申请季结果的好坏肯定不能定义本科的四年时光,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支持,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从PS的构思和写作、选项目,到交换学期的选课、面试的建议,给了我非常多仔细、及时的帮助,几乎都是秒回微信!也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在我焦虑、拖延的时候,给我建议、鼓励和信心。
放弃哈佛+斯坦福,我去某校读博士
背景介绍:
华东某985
专业: 统计学
GPA: 3.9/4.3
TOEFL: 110
GRE: 331+ 4
录取结果:
PhD: Columbia Stat, UPenn AMCS, Duke Biostat
MS: Stanford Stat,Harvard DS,UChicago Stat,Duke Stat
01
申请方向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申请方向。我申请的项目是统计/生物统计PhD和统计/DS硕士。我的申请方向一路上发生了很多转变。我大二加入世毕盟时,计划的申请方向是MFE,由于之后一年的探索中发现自己还是对统计更加感兴趣,在大三上决定申请统计/DS方向的硕士。但随着我在海外学期交换和在生物统计领域的暑研中不断积累科研经验和了解,博士项目开始进入我的考虑范围。同时,由于我始终觉得自己的科研背景在博士申请者中比较薄弱,没有信心全部申请博士项目,终于我的申请方向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对于可能因为前两年各种犹豫其他的方向,导致我的科研经历没有其他的申请者多,我自己也没有太大的遗憾。我感觉还是很少人能在一进入大学就找对自己喜欢、最终打算申请的方向,比起随大流,在本科的前两年花时间去自由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排除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选项,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在申请中,由于自己的背景没有非常大的短板,对自己收到一些硕士项目的录取有一些信心,因此我感受到硕博混申的好处一方面是硕士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一些我对博士全聚德的焦虑,我也不介意去一个硕士项目,两年后继续申请PhD或者就业;另一方面是我在选校的时候更加自由地只选择申请非常感兴趣和喜欢的项目(虽然可能是不对的。。
最终选择读博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首先,我觉得我始终对于新的知识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享受不断学习,其次,我觉得博士几年的时间可以放慢脚步,更加自由地发展爱好和探索自己的兴趣。
02
博士申请概况
总体而言,统计和生物统计PhD的申请肯定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几年前的申请情况的参考作用越来越小了。在我认识的国内外同方向的申请者里,一部分是海本/陆本名校且很早明确要读博,因此科研经历丰富;另一批同学选择先读硕士作为跳板,两年内积攒科研经验和成果后再进行申请。我觉得如果在本科期间没有非常充分的科研经验但是想申请比较好的PhD项目,选择用硕士两年的时候积攒科研经验是很好的选择。有不少往届学生申请PhD的情况比较好的硕士项目,都非常值得考虑。
对于统计和生物统计的PhD项目,感觉统计项目对于本科直博的学生更加友好,Top10的项目陆本的录取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清北和科大,其他的学校可能零散的几个录取;生物统计项目很多更倾向于已经硕士在读的学生,同时各大顶尖的生物统计硕士项目里也有很多头部的学生申请PhD,导致申请难度更加高,陆本直博拿到录取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有connection。
03
申请准备
对于想要硕博混申的同学而言,GPA和语言成绩还是相对重要的。在一些生物统计项目需要的WES成绩认证中,国内的思政课/英语课/体育课不会计入,但是如果成绩单上有类似通识课的课程,都会按原学分计入GPA的计算。托福和GRE在博士申请中重要性较低,但在硕士的申请中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能够在大一大二比较有空闲的时间考完GRE,在大四申请季之前考完托福,达到托福105+(S: 23+),GRE 325+(Q: 170)我觉得就已经是很理想的成绩,语言成绩不会为冲击顶级硕士项目拖后腿。
在科研方面,对于想要冲击比较好的统计/生物统计的PhD的申请者而言,我认为需要1-2段校内科研+至少一段高质量的海外科研。关于学期交换,我个人觉得学期交换是一段非常快乐且有收获的经历。对于陆本的学生而言,学期交换可以拥有一份海外的成绩单(不知道用处有多大),同时可能可以拿到一封推荐信,或是找到跟教授做研究的机会。同时,如果交换学期可以拿到F1签证的话,大概率因为还是本科生身份可以拿到五年,按照目前的政策是可以继续在PhD期间沿用的,一定程度上也缓解签证被check/只拿到一年签的压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单单申请季结果的好坏肯定不能定义本科的四年时光,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支持,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从PS的构思和写作、选项目,到交换学期的选课、面试的建议,给了我非常多仔细、及时的帮助,几乎都是秒回微信!也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在我焦虑、拖延的时候,给我建议、鼓励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