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哈佛/普林/MIT申请秘籍,从本研经验谈起
2023-03-19 12:28:14
标签: ggu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背景介绍:
学校:北京大学
GPA:3.9
TOEFL:106/22
GRE:325/3.5
科研经历丰富
2023Fall横扫MIT、Princeton、Caltech、Harvard等数学全奖博士offer
在博士项目的申请中,尤其是那些顶尖的项目,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要属推荐信和科研成果,而这两项都是与好的本研经历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我个人关于如何找本研,以及如何做好一份本研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时候找本研:
在确认对一个方向感兴趣,并且掌握了基本的技术之后,建议越早越好。注意这两个前提,如果没有满足而盲目开始一段本研,大概率会很痛苦且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若已确定了兴趣方向,本研并不需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可以开始。这是由于科研所需的技能点是不断变化的,通常都是边做边学的过程;开始本研后有老师指导效率肯定比自己瞎学高。
如何找本研:
根据个人兴趣选好目标导师后,我们要主动发邮件联系,正文里附上个人情况的介绍。通常来讲,老师对有意与自己做本研的同学都是比较欢迎的(至少对于绩点高的同学如此;而对于绩点不够高的同学,提升绩点的边际收益明显大于本研),可能会邀请你去组会或者讨论班上试听,甚至找组里的学长学姐或者老师亲自向你介绍相关的研究方向。这样进一步了解之后觉得可行,就算进组or开始跟着老师本研了。
本研内容:
本研的内容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从浅显到深入,可以有参加讨论班/组会,在讨论班/组会上作报告,小范围给老师作报告,与组里师兄师姐合作项目,与老师本人合作项目,等等。从功利角度讲,越深入的本研形式越有机会获得好的推荐信/产出好的成果,但所需付出的精力也是随着深入程度显著增长的。笔者个人推荐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不要一开始便投入到最前沿问题的探索中(容易受挫),但也不要长期停留在仅仅去听别人讲讨论班/组会这种较为肤浅的层面。
深入本研需要注意的点:
如果能与老师或者组里的同学合作具体的项目,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要尽量抓住(当然也要量力而行)。这种科研性质的项目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做这类本研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课内学习的平衡;心态的调整;持之以恒与灵活应变的兼顾。对于第一点,建议想在认真做科研的学期少选硬课,不然很难兼顾;对于第二点,主要是要坦然面对不确定性,放平心态,以一个探索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心追求结果;对于第三点,一方面是要在屡次失败之后还有不断尝试挑战的勇气,只要还能看到希望就要尽力走下去;另一方面是如果确实感觉每条路都卡死了,也不要死磕这一个问题,尝试去学一些其他东西,或许能带来新的视角;甚至找老板换个题目也是可行的。(换题目需谨慎,比如一个题目如果老板觉得某种路子挺有希望做出来,那你至少得尝试过这种路子,说服老板这可能暂时还走不通之后才考虑换题。换题过于频繁会让人觉得不够沉着)尽管深入本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好处也是明显的:除了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外,如若能产出学术成果,将是申请中很大的加分项,同时也很大概率会带来一封强推;即便最终没有论文产出,在合作过程中与老板实际性的交流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亦可以增加推荐信的强度。
本研与申请文书写作的关系:
最后谈一下本研与文书写作的关系。在文书写作的过程中,科研经历是最需要着墨的部分(事实上对于理工科的申请,如成绩之类的实在的东西写在简历上已经一目了然,其他虚头巴脑的东西基本也不会看,看文书主要就是看大家的科研经历。只有真正经历过科研的磨练,才能体会其中的种种滋味,写出来的经历才更能打动人心。文书写作的另一方面是需要将各种之前的经历串成一个故事,如果科研经历丰富且成体系,将能产出非常亮眼的文书。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Stanford数学博士)和培训老师。mentor他以他过来人的经验以及专业的视角,在文书写作中帮助我理清了思路,把握住了重点,助力我取得了满意的申请结果。
总的来说,本研本质上是一个更高层面上学习的过程。希望各位读者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本研经历,收获多多。预祝大家申请顺利!
解锁哈佛/普林/MIT申请秘籍,从本研经验谈起
背景介绍:
学校:北京大学
GPA:3.9
TOEFL:106/22
GRE:325/3.5
科研经历丰富
2023Fall横扫MIT、Princeton、Caltech、Harvard等数学全奖博士offer
在博士项目的申请中,尤其是那些顶尖的项目,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要属推荐信和科研成果,而这两项都是与好的本研经历密不可分的。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我个人关于如何找本研,以及如何做好一份本研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什么时候找本研:
在确认对一个方向感兴趣,并且掌握了基本的技术之后,建议越早越好。注意这两个前提,如果没有满足而盲目开始一段本研,大概率会很痛苦且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若已确定了兴趣方向,本研并不需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可以开始。这是由于科研所需的技能点是不断变化的,通常都是边做边学的过程;开始本研后有老师指导效率肯定比自己瞎学高。
如何找本研:
根据个人兴趣选好目标导师后,我们要主动发邮件联系,正文里附上个人情况的介绍。通常来讲,老师对有意与自己做本研的同学都是比较欢迎的(至少对于绩点高的同学如此;而对于绩点不够高的同学,提升绩点的边际收益明显大于本研),可能会邀请你去组会或者讨论班上试听,甚至找组里的学长学姐或者老师亲自向你介绍相关的研究方向。这样进一步了解之后觉得可行,就算进组or开始跟着老师本研了。
本研内容:
本研的内容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从浅显到深入,可以有参加讨论班/组会,在讨论班/组会上作报告,小范围给老师作报告,与组里师兄师姐合作项目,与老师本人合作项目,等等。从功利角度讲,越深入的本研形式越有机会获得好的推荐信/产出好的成果,但所需付出的精力也是随着深入程度显著增长的。笔者个人推荐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不要一开始便投入到最前沿问题的探索中(容易受挫),但也不要长期停留在仅仅去听别人讲讨论班/组会这种较为肤浅的层面。
深入本研需要注意的点:
如果能与老师或者组里的同学合作具体的项目,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要尽量抓住(当然也要量力而行)。这种科研性质的项目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做这类本研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课内学习的平衡;心态的调整;持之以恒与灵活应变的兼顾。对于第一点,建议想在认真做科研的学期少选硬课,不然很难兼顾;对于第二点,主要是要坦然面对不确定性,放平心态,以一个探索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心追求结果;对于第三点,一方面是要在屡次失败之后还有不断尝试挑战的勇气,只要还能看到希望就要尽力走下去;另一方面是如果确实感觉每条路都卡死了,也不要死磕这一个问题,尝试去学一些其他东西,或许能带来新的视角;甚至找老板换个题目也是可行的。(换题目需谨慎,比如一个题目如果老板觉得某种路子挺有希望做出来,那你至少得尝试过这种路子,说服老板这可能暂时还走不通之后才考虑换题。换题过于频繁会让人觉得不够沉着)尽管深入本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好处也是明显的:除了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外,如若能产出学术成果,将是申请中很大的加分项,同时也很大概率会带来一封强推;即便最终没有论文产出,在合作过程中与老板实际性的交流也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亦可以增加推荐信的强度。
本研与申请文书写作的关系:
最后谈一下本研与文书写作的关系。在文书写作的过程中,科研经历是最需要着墨的部分(事实上对于理工科的申请,如成绩之类的实在的东西写在简历上已经一目了然,其他虚头巴脑的东西基本也不会看,看文书主要就是看大家的科研经历。只有真正经历过科研的磨练,才能体会其中的种种滋味,写出来的经历才更能打动人心。文书写作的另一方面是需要将各种之前的经历串成一个故事,如果科研经历丰富且成体系,将能产出非常亮眼的文书。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Stanford数学博士)和培训老师。mentor他以他过来人的经验以及专业的视角,在文书写作中帮助我理清了思路,把握住了重点,助力我取得了满意的申请结果。
总的来说,本研本质上是一个更高层面上学习的过程。希望各位读者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本研经历,收获多多。预祝大家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