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美帝申请总结:全美第一,我来啦!
2023-01-10 15:24:25
标签: ggu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非常感谢世毕盟的邀请,下面我会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2023Fall申请经历。
申请背景
我是在上海纽约大学就读的honors mathematics和data
science双专业,申请的时候gpa在3.8/4.0,托福是113,GRE是330。因为个人兴趣比较散,而且学校的选课自由度很高,所以我上过不少数学,编程,还有金融的课程。mfe项目基本要求的prerequisite课程大家可以参考Berkeley
MFE的官网,个人认为非常全面。我当时唯一不满足的prerequisite是C++,所以我是上了Coursera的网课C++ for
C
programmers。同时,Baruch的C++网课评价也是很不错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本人因为专业要求,上过不少偏理论的数学课程。虽然这些并不属于项目的target课程,我认为在满足prerequisite的情况下,选修一些像概率论之类的分析课程应该是可以提高你的竞争优势的。这些课程带给你的数学素养,思维方式,还有一些克服困难的毅力,是可以在文书或者面试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有交换机会,或者可以选修到研究生课程的话,可以考虑上一些高阶的衍生品相关的课程。课程方面差不多就是这些。软背景的话是有一段买方量化实习,一段校内的operations
research方向的RA,还有一些学校的course projects和活动。
确定方向
我方向定的还挺晚的,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还在各个专业里摇摆不定。真正让我决定申请mfe项目的应该是我做科研的时候随手读到的一些operations
research在finance里运用的文章。当时就觉得quantitative
finance可以结合我本科所学的几乎所有知识,而且莫名认为finance会是最有趣的应用领域。所以想对还在迷茫自己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一句,relax。可以多去尝试一下那个方向的实习/科研,实在不行的就像我一样看看paper,或者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多交流,你们都会找到可以让自己喜欢的领域的。
关于标化
虽然大家应该都清楚,还是想强调一下标化尽早出分,后续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实习/申请准备中去。个人经验是脱产备考对GRE来说还挺有用的。我是大三暑假,边实习边备考的。当时是白天上班,碎片时间背单词,午休刷一套模考,晚上做做真题。然后我考试前是请了一周假脱产备考的,那一周感觉我的知识储备突飞猛进。真题的话我个人感觉各大机构的没什么太大差别,实战能不能考到原题还是靠运气。ETS官方的模考感觉判断还挺准的,可以考前做一套预估一下水平。托福的话我当时因为疫情反复,拖到了快11月份才考。我的托福经验不是很多,口语和写作这种机器打分的板块的话,可以注重一下表达的结构,字数尽量多一些,例子饱满一些,感觉机器会有加分。
关于实习和科研
我的科研是直接cold
email给我们学校教授然后面试拿的。美本的同学们可以积极观察一下和自己方向一致的教授,或者向上过课程,比较熟悉的教授reach
out。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读一些教授的文章,然后在邮件里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兴趣。如果学校有专门的本科生暑研的项目也可以积极参与,像我们学校就有单独的DURF项目,可以做很有意思的研究并且获得导师的推荐信。我找量化实习的时候是在实习僧/boss直聘上海投的,也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里面也会发布量化实习的机会,比如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商科生,资管职场。量化实习因为门槛比较高,大家找实习的时候心态一定要积极,被拒绝并不代表你不够好!其实面试的问题并不多变,大家可以礼貌询问被拒的原因,总结面试经验查漏补缺。
当然,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校友内推的机会,毕竟单打独斗寻找第一份量化实习会比较辛苦。
关于Baruch申请
Baruch MFE
今年新增了一个QBA的数学笔试,就不需要托福和GRE成绩了。个人感觉QBA和面试的准备方法都差不多,就一起分享一下。我当时是11月下旬交完online
application之后开始准备技术面,主要刷的是世毕盟的面经,Dan的150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和a primer for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第一本书我第一次刷的时候还是比较磕碰的,有部分知识遗忘了,也有些没学过。但是自己认真做过一遍的话,后期再刷是比较快的。我的二刷三刷都是在面试当天过的,可以很好的刷新知识储备。第二本书的话我在二面之前勉强刷完,虽然没有问到,但我觉得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baruch还蛮看重math
knowledge的。如果时间不够的话还是推荐刷150和面经。
一面个人感觉比较基础,因为分配给我的是数学系的教授,考察的都是重要的数学定理。大部分的题目都只需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定理比较熟悉能够做出直觉型的反应,个人认为会有加分。还有一个重要点在于不要在很基本的地方犯错,哪怕你真的忘掉了,你可以慢慢的思考,或者从头推导一下,但不要直接说我不会或者我忘了。考前可以刷一下绿皮书巩固一些基本概念,争取不要出错。二面的话,我感觉Dan其实蛮nice的,偶尔卡住了的时候也是愿意给你思考时间的。个别特别难的或者有multiple
solution的题目,Dan会有自己想要的解法,这个时候思路积极跟着hint走就可以了。然后Dan会现场改编一些题目或者自己出题,但是我感觉考察的主要还是基本知识点,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心态稳住就可以。
关于GGU
我在大三暑假对比了很多家中介,最终选择GGU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身边很多学长学姐的推荐,并且他们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录取结果
2. GGU在金工专业有很傲人的战绩,几乎包揽了普林mfin在大陆的录取 3. GGU自由度比较高,不限制申请专业/项目 4.
价格合理,服务包含的范围也很全面,从基础的资料准备,文书架构,native
speaker润色,到面试准备。我的mentor是普林mfin的学姐,非常的厉害同时也很专业。她在和我分享每个mfe项目的特点的时候还加入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可以让我更加真实的知道在每个项目就读体验。学姐在文书和简历的修改上都非常有经验,给了我一针见血的建议。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留重点的同时缩减字数。学姐非常耐心的帮我把一开始冗长的叙述(快2000字)一步步精简到全是重点的表达。学姐也帮助我在文书中很好的结合storytelling和technical的部分,让每一段经历突出skillset的同时也体现了我的成长。我的培训师姐姐非常温柔有耐心,几乎一直都是秒回的状态。我在申请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比如网申,推荐人,都可以放心的去找他。培训师姐姐非常负责任,对自己的回复一直都会double
check,确保信息正确。申请季焦虑,心态不好的时候,她们也总是会鼓励我一直坚持下去。申请Baruch的时候恰逢期末季,很多次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她们都可以给我坚持的力量。最后,非常庆幸我选择了GGU,感谢他们的帮助和辅导,让我完美达成了申请季的目标。
最早美帝申请总结:全美第一,我来啦!
非常感谢世毕盟的邀请,下面我会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2023Fall申请经历。
申请背景
我是在上海纽约大学就读的honors mathematics和data science双专业,申请的时候gpa在3.8/4.0,托福是113,GRE是330。因为个人兴趣比较散,而且学校的选课自由度很高,所以我上过不少数学,编程,还有金融的课程。mfe项目基本要求的prerequisite课程大家可以参考Berkeley MFE的官网,个人认为非常全面。我当时唯一不满足的prerequisite是C++,所以我是上了Coursera的网课C++ for C programmers。同时,Baruch的C++网课评价也是很不错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本人因为专业要求,上过不少偏理论的数学课程。虽然这些并不属于项目的target课程,我认为在满足prerequisite的情况下,选修一些像概率论之类的分析课程应该是可以提高你的竞争优势的。这些课程带给你的数学素养,思维方式,还有一些克服困难的毅力,是可以在文书或者面试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有交换机会,或者可以选修到研究生课程的话,可以考虑上一些高阶的衍生品相关的课程。课程方面差不多就是这些。软背景的话是有一段买方量化实习,一段校内的operations research方向的RA,还有一些学校的course projects和活动。
确定方向
我方向定的还挺晚的,大三下学期的时候还在各个专业里摇摆不定。真正让我决定申请mfe项目的应该是我做科研的时候随手读到的一些operations research在finance里运用的文章。当时就觉得quantitative finance可以结合我本科所学的几乎所有知识,而且莫名认为finance会是最有趣的应用领域。所以想对还在迷茫自己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说一句,relax。可以多去尝试一下那个方向的实习/科研,实在不行的就像我一样看看paper,或者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多交流,你们都会找到可以让自己喜欢的领域的。
关于标化
虽然大家应该都清楚,还是想强调一下标化尽早出分,后续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实习/申请准备中去。个人经验是脱产备考对GRE来说还挺有用的。我是大三暑假,边实习边备考的。当时是白天上班,碎片时间背单词,午休刷一套模考,晚上做做真题。然后我考试前是请了一周假脱产备考的,那一周感觉我的知识储备突飞猛进。真题的话我个人感觉各大机构的没什么太大差别,实战能不能考到原题还是靠运气。ETS官方的模考感觉判断还挺准的,可以考前做一套预估一下水平。托福的话我当时因为疫情反复,拖到了快11月份才考。我的托福经验不是很多,口语和写作这种机器打分的板块的话,可以注重一下表达的结构,字数尽量多一些,例子饱满一些,感觉机器会有加分。
关于实习和科研
我的科研是直接cold email给我们学校教授然后面试拿的。美本的同学们可以积极观察一下和自己方向一致的教授,或者向上过课程,比较熟悉的教授reach out。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读一些教授的文章,然后在邮件里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兴趣。如果学校有专门的本科生暑研的项目也可以积极参与,像我们学校就有单独的DURF项目,可以做很有意思的研究并且获得导师的推荐信。我找量化实习的时候是在实习僧/boss直聘上海投的,也可以关注一些公众号,里面也会发布量化实习的机会,比如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商科生,资管职场。量化实习因为门槛比较高,大家找实习的时候心态一定要积极,被拒绝并不代表你不够好!其实面试的问题并不多变,大家可以礼貌询问被拒的原因,总结面试经验查漏补缺。
当然,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校友内推的机会,毕竟单打独斗寻找第一份量化实习会比较辛苦。
关于Baruch申请
Baruch MFE 今年新增了一个QBA的数学笔试,就不需要托福和GRE成绩了。个人感觉QBA和面试的准备方法都差不多,就一起分享一下。我当时是11月下旬交完online application之后开始准备技术面,主要刷的是世毕盟的面经,Dan的150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和a primer for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第一本书我第一次刷的时候还是比较磕碰的,有部分知识遗忘了,也有些没学过。但是自己认真做过一遍的话,后期再刷是比较快的。我的二刷三刷都是在面试当天过的,可以很好的刷新知识储备。第二本书的话我在二面之前勉强刷完,虽然没有问到,但我觉得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baruch还蛮看重math knowledge的。如果时间不够的话还是推荐刷150和面经。
一面个人感觉比较基础,因为分配给我的是数学系的教授,考察的都是重要的数学定理。大部分的题目都只需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定理比较熟悉能够做出直觉型的反应,个人认为会有加分。还有一个重要点在于不要在很基本的地方犯错,哪怕你真的忘掉了,你可以慢慢的思考,或者从头推导一下,但不要直接说我不会或者我忘了。考前可以刷一下绿皮书巩固一些基本概念,争取不要出错。二面的话,我感觉Dan其实蛮nice的,偶尔卡住了的时候也是愿意给你思考时间的。个别特别难的或者有multiple solution的题目,Dan会有自己想要的解法,这个时候思路积极跟着hint走就可以了。然后Dan会现场改编一些题目或者自己出题,但是我感觉考察的主要还是基本知识点,题目万变不离其宗,心态稳住就可以。
关于GGU
我在大三暑假对比了很多家中介,最终选择GGU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身边很多学长学姐的推荐,并且他们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录取结果 2. GGU在金工专业有很傲人的战绩,几乎包揽了普林mfin在大陆的录取 3. GGU自由度比较高,不限制申请专业/项目 4. 价格合理,服务包含的范围也很全面,从基础的资料准备,文书架构,native speaker润色,到面试准备。我的mentor是普林mfin的学姐,非常的厉害同时也很专业。她在和我分享每个mfe项目的特点的时候还加入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可以让我更加真实的知道在每个项目就读体验。学姐在文书和简历的修改上都非常有经验,给了我一针见血的建议。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留重点的同时缩减字数。学姐非常耐心的帮我把一开始冗长的叙述(快2000字)一步步精简到全是重点的表达。学姐也帮助我在文书中很好的结合storytelling和technical的部分,让每一段经历突出skillset的同时也体现了我的成长。我的培训师姐姐非常温柔有耐心,几乎一直都是秒回的状态。我在申请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比如网申,推荐人,都可以放心的去找他。培训师姐姐非常负责任,对自己的回复一直都会double check,确保信息正确。申请季焦虑,心态不好的时候,她们也总是会鼓励我一直坚持下去。申请Baruch的时候恰逢期末季,很多次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她们都可以给我坚持的力量。最后,非常庆幸我选择了GGU,感谢他们的帮助和辅导,让我完美达成了申请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