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保研,我去美帝前十大学读全奖!
2023-01-04 13:46:36
标签: ggu 教育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背景介绍
北京某高校
化学专业,理论与计算方向
GPA:3.6+
GRE:161+170+4.0
TOEFL:107
结果:
Duke Chemistry
Wisconsin Madison Chemistry
1
关于出国的决定
我决定要出国的时候已经是大二下了,虽然时间比较迟,但决定后就没有改变,哪怕中途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变动,最后还是放弃保研,投出了申请。期间非常感谢世毕盟的帮助和敦促,在培训师和mentor(MIT博士)的专业指导下,才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如果大家还没有想好到底是要保研还是出国,建议最晚在大三上就决定好。选定一条路之后,就坚定得走下去。因为保研和出国是一定会冲突的,所以纠结的过程提前一些也会让自己之后准备更顺利一些。
2
关于GPA
由于前两年的打算是保研,我本身又是一个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的人,就没有把很多精力放在提高绩点上,导致GPA并不占优,只是勉强过得去。但其实在申请过程中,GPA还是比较关键的。它或许不会成为某个学校申请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但会起到定标和决定申请学校的层级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决定好是否要出国,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保稳绩点。不过即使前两年绩点不太行,第三年努力拼一拼也是可以拉回来一点的,而且还可以在CV中着重强调整体成绩的上升趋势,让梦校看到自己的提升潜力。当然,如果大家年级比较低,还是建议从小就保持好一个比较不错的GPA,像芝加哥今年录取的北大学生,GPA基本都在3.7以上。
3
关于GT考试
在决定出国后,我才开始着手准备GT考试,而身边很多从大一大二就决定出国的同学,早早就已经考出了GRE,开始套瓷暑研或准备文书了。因此大三上一开学,我就很着急地报了三月初的GRE和三月底的托福,打算一鼓作气拿下两场。从二月初开始背单词、刷题、听网课,但第一次考G的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冲动之下又报了一次,就在托福考试后一周。那一个月我一边专项练口语听力,一边GT二合一地背单词、做阅读理解,最终都获得了满意的成绩。而我的室友从半年前就开始备考托福,有一搭没一搭地准备着,最后还是没考出来,也放弃了出国的打算。因此个人认为英语标化考试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尽量速战速决,把更多时间留给课业、科研和文书准备。
4
关于暑研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身边做实验的朋友基本没能套到暑研,反倒是做理论计算的有机会做线上远程暑研。但由于我开始准备得比较迟,套瓷的教授也有限,很可惜没能获得暑研的机会。建议大家最好提前半年开始准备,优先跟自己课题组的导师沟通,能直接推荐最好;其次去各个学校网站搜集信息,广撒网、多联系,不一定要和本研的兴趣完全贴合,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果没能套到暑研的机会,在本校的课题组好好做一暑假科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对自己的科研背景积累有极大帮助。总之就是要好好抓住暑假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为申请季最后冲刺做准备。
5
关于科研
在决定做理论与计算化学之前,我曾经在物理化学的课题组待过一段时间,但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实验,才转向现在的方向。所以虽然并不提倡过早进组干活,但早一点了解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具体在做什么,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于时间精力的分配和科研背景积累都极有好处。另外在做项目的时候,要区分开训练性课题和开创性课题。前者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做的是比较trivial的工作;后者则是对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索,虽然可能做不出结果,但相对而言含金量较高。因此在做科研的时候,要平衡好两者的比重,才能积累出丰富且有价值的科研经历。
最后非常感谢世毕盟老师和mentor的帮助,不仅在申请流程上提供了诸多帮助,让我能有条不紊地考出语言标化、选校、套瓷、准备文书、投递申请,而且不厌其烦地帮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润色文书,敦促我把申请这件事做到最好。
放弃保研,我去美帝前十大学读全奖!
背景介绍
北京某高校
化学专业,理论与计算方向
GPA:3.6+
GRE:161+170+4.0
TOEFL:107
结果:
Duke Chemistry
Wisconsin Madison Chemistry
1
关于出国的决定
我决定要出国的时候已经是大二下了,虽然时间比较迟,但决定后就没有改变,哪怕中途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变动,最后还是放弃保研,投出了申请。期间非常感谢世毕盟的帮助和敦促,在培训师和mentor(MIT博士)的专业指导下,才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如果大家还没有想好到底是要保研还是出国,建议最晚在大三上就决定好。选定一条路之后,就坚定得走下去。因为保研和出国是一定会冲突的,所以纠结的过程提前一些也会让自己之后准备更顺利一些。
2
关于GPA
由于前两年的打算是保研,我本身又是一个喜欢尝试各种新事物的人,就没有把很多精力放在提高绩点上,导致GPA并不占优,只是勉强过得去。但其实在申请过程中,GPA还是比较关键的。它或许不会成为某个学校申请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但会起到定标和决定申请学校的层级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决定好是否要出国,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保稳绩点。不过即使前两年绩点不太行,第三年努力拼一拼也是可以拉回来一点的,而且还可以在CV中着重强调整体成绩的上升趋势,让梦校看到自己的提升潜力。当然,如果大家年级比较低,还是建议从小就保持好一个比较不错的GPA,像芝加哥今年录取的北大学生,GPA基本都在3.7以上。
3
关于GT考试
在决定出国后,我才开始着手准备GT考试,而身边很多从大一大二就决定出国的同学,早早就已经考出了GRE,开始套瓷暑研或准备文书了。因此大三上一开学,我就很着急地报了三月初的GRE和三月底的托福,打算一鼓作气拿下两场。从二月初开始背单词、刷题、听网课,但第一次考G的结果并不理想。于是冲动之下又报了一次,就在托福考试后一周。那一个月我一边专项练口语听力,一边GT二合一地背单词、做阅读理解,最终都获得了满意的成绩。而我的室友从半年前就开始备考托福,有一搭没一搭地准备着,最后还是没考出来,也放弃了出国的打算。因此个人认为英语标化考试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尽量速战速决,把更多时间留给课业、科研和文书准备。
4
关于暑研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身边做实验的朋友基本没能套到暑研,反倒是做理论计算的有机会做线上远程暑研。但由于我开始准备得比较迟,套瓷的教授也有限,很可惜没能获得暑研的机会。建议大家最好提前半年开始准备,优先跟自己课题组的导师沟通,能直接推荐最好;其次去各个学校网站搜集信息,广撒网、多联系,不一定要和本研的兴趣完全贴合,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果没能套到暑研的机会,在本校的课题组好好做一暑假科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对自己的科研背景积累有极大帮助。总之就是要好好抓住暑假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为申请季最后冲刺做准备。
5
关于科研
在决定做理论与计算化学之前,我曾经在物理化学的课题组待过一段时间,但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实验,才转向现在的方向。所以虽然并不提倡过早进组干活,但早一点了解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具体在做什么,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于时间精力的分配和科研背景积累都极有好处。另外在做项目的时候,要区分开训练性课题和开创性课题。前者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做的是比较trivial的工作;后者则是对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索,虽然可能做不出结果,但相对而言含金量较高。因此在做科研的时候,要平衡好两者的比重,才能积累出丰富且有价值的科研经历。
最后非常感谢世毕盟老师和mentor的帮助,不仅在申请流程上提供了诸多帮助,让我能有条不紊地考出语言标化、选校、套瓷、准备文书、投递申请,而且不厌其烦地帮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润色文书,敦促我把申请这件事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