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执念:哈佛大学录取,今天实现了!

2022-10-12 17:08:39
标签: ggu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背景介绍: 

院校背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GPA:3.69

TOEFL:110+(写作30)

GRE:163+164

软背景:科研一段,实习五段,暑校交流一段,专业相关领导/志愿经历若干。

 

申请结果: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UPenn Master of Science in Social Policy

2019年暑假,我在备忘录里整理了一份to-do list,记录了我的目标三维成绩以及所有要投的实习名称。通过这个to-do list,我为自己建起了一条路,而它的尽头是我的梦校: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ucation. 

三维

我内心一直有一股倔强的劲头,于是我在申请季当中只申请了两所院校。非常幸运,两所学校都给我发了offer。回顾整个申请季,这一个安排也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反复打磨文书、继续做实习以及考GRE。同时,这引出了我的第一个感受:语言成绩一定要尽早考出。我的GRE是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才开始准备的,虽然总共报名了四次,但我最终只有两份成绩。其中,有一次因疫情原因被取消,有一次因考场停电被迫终止考试。在遇到这些不可控因素时,内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建议大家早考早安心。

 

除了GRE以外,在组建自己的申请package的时候,绩点就相当于自己的敲门砖。我们需要通过一个不错的几点来奠定自己的基础高度。认真学习一定不会有错。同时,与自己申请方向相关的课程也一定要重视,因为这些课直接展示着你在这个领域中的能力与潜力。我自己其实在刚入学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节奏,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新鲜感去选了很多学分的课程。所以第一年下来,我的绩点在3.55左右。实际上,我是通过后三年的冲刺把我的成绩提上去的。不过,偶尔有一两次GPA上的失误也不要紧,研究生申请还是看整体的package,这些也包括后面我将提到的文书、推荐信等等。

实习

对于已经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的朋友们而言,在打好三维基础的同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倾向于走学术还是实践道路。如果选择前者的话就可以多关注一下科研,选择后者的话可以多追求一下实习。我自己是一开始就想走实践道路的,于是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找了第一份实习,为媒体类。打下实践基础后,我又陆续完成了四份实习,分别是在一家音乐公司以及三家教育类的NGO。对于实习而言,我的感受是,它的重点并不在于数量而是深度。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交代给自己的活都属于一些基本的工作,但随着和团队磨合地越来越稳定,自己也就真正成为了他们团队中的一员。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多观察观察情况,可以争取为团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想法,从中提取自己的心得,获得相关领域中的实践经验。从申请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些表现也能够给一同工作的同事和领导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如果自己将来有意向找他们来写自己的推荐信的话,这些经历都可以成为很珍贵的素材。还有就是,招生官老师们往往很想要看到一个学生对于申请领域的热情,如果能够在一段实践当中有充分的发展,就可以详细地在简历里写出,并且向招生官证明自己对于领域的热爱。我自己有一段实习就是从2019年11月开始做的,然后一直做到了现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完整地参与了他们的一个时长一年的项目的执行,我最后也找了机构的主管老师为我提供了一封推荐信。

简历

和文书一样,我认为简历也是需要自己去用心构思设计的一份申请材料。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重点的话就是“连贯性”。大家可以根据所申请的项目而对简历做一些调整,突出自己想让招生官想看到的重点。如果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的话,招生官自然而然就可以看到本科三年或者四年以来你在这个领域当中的成长。不过,对于美国的院校而言,我认为social impact,也就是社会影响力,也是招生官很在乎的一点。所以在罗列自己的实习与科研经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两段leadership position或者volunteer position来点名一下自己在extracurricular一方面的发展,以及自己的领导潜力,尽量展现一个立体的自己。 

推荐信

和文书不一样,推荐信并不是一个什么时候需要就可以什么时候产出的东西。相反,它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资的。在选择推荐人的时候,一定要从熟悉自己的人选中出发。一位关系比较好的教授或者老板的强推在做用上是大于一个大牛的弱推的。除此之外,虽然我们无法决定推荐信里面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去设计推荐信的人选,在维度上做一个互补,呈现一个全面的自己。例如,我们可以找一位实习老师来讲自己的工作能力,再找两位教授分别谈一下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个人品质等等。我自己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请了一位非常了解我的实习老师来讲述我的工作能力与成就,一位本院的老师谈了谈自己在学业上的表现,一位暑校老师谈了一下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特长(因为我申请的暑校不是英语国家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推荐人的角色从而间接描绘一个更加生动的自己。 

文书

文书是申请过程中唯一一个可以和招生官进行直面接触的环节,因此重要性可想而知。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文书写成一个扩大版的简历。“Personal Statement” 之所以为“personal”,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它来展现简历中没有提到的特点。在构思文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讲述个人故事”的角度出发,并让文书的内容环环相扣。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重要,那么就可以在开篇通过一个小故事的引入从而吸引招生官的注意力。通过这么一段故事,我们可以点明自己与所申请领域的渊源。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本科经历的描述从而强调自己在这一个领域中付出的努力。这时尤其要记得不要写成简历。相比于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不如谈一谈这些经历所带来的影响,是如何促进自己对于专业的选择。写完这个部分之后,大家就可以进一步推进到当下的情境下,就是回答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以及为什么要选择对方学校的问题。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害怕提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分享自己的强项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让步。实际上,招生官也很愿意看到学生能够通过项目从而获得成长。在回答“why school”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针对项目做足功课,切忌泛泛而谈。例如,可以把某个教授或者学校的某个research center下面的特定项目和自己的兴趣方向做结合。最后一点,申请美国院校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招生官真的非常在乎学生的diversity,他们希望能够招到来自各种背景的人。所以,大家也不妨思考并挖掘一下自己的身份,指出将如何为未来的集体带来丰富的价值。

关于文书本身的撰写,也建议大家提前开始收集灵感。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和我在世毕盟mentor(哈佛大学毕业)来来回回完成了大致6-7稿的内容,每一个版本之间都有着删减和补充,呈现着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在那段时间的耐心指导,让我能够建立起一个非常清晰的文书结构。同时,也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的指导和陪伴,在焦虑的申请季提供了很大的安慰。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