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学校:多伦多大学
GPA:3.97/4.0
GRE:327+3.5
录取结果:Berkeley EECS Meng,Oxford CS,Uoft MScAC,UIUC MCS,Columbia
MSCS
我本科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在本科出国前就有继续读CS硕士的计划,最终也是幸运的拿到了Berkeley,Oxford等还不错的offer。因为较早就有这方面的规划,所以申请也是一个较长的准备过程,只是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与我有相同背景与目标的同学有一些帮助。
申请材料
// 1.
GPA
GPA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一个高的gpa对于硕士的申请必然有很大的加成,尤其是一些CS相关课程的高绩点也证明了你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基础。我的本科专业是数学和计算机双专业,双专业意味着比起大多数同学有更多的专业必修课。而且海本学校的课程压力也普遍较大,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努力确保每一门课程的绩点,多去Office
hour听教授的讲解,考试前多做几套past
test。我觉得我双理科专业的背景,以及接近满分的绩点是我整个申请中最有力的一个帮助。
//2. GRE
由于我是海本学生,除了CMU外不需要托福雅思的成绩,只需要GRE。我今年申请的情况也和去年类似,很多学校也没有对GRE有硬性要求,但还是有一些学校是必须的。在我看来,在有GPA保障的情况下,GRE的分数是够用就可以(当然也是越高越好)。GRE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提早去预约考场,若是成绩不理想,也有机会多考几次。预约到考场后,提前1到2个月进行冲刺复习,集中刷题背单词。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我一共考了3次才考到了一个过线的成绩(325+)。GRE考试的侧重点在于词汇量,尽管我在海外读本科,但词汇量的储备并不多,所以整个备考的过程还是相当艰难。而且GRE考试本身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我最后一次是因为考到好几道平时遇见过的题目才取得了还可以的分数,所以也建议大家尽量提早准备,多背单词多刷题,尽早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申请的其他环节上。
//3. 文书
文书是申请时候最耗费精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世毕盟培训师老师和mentor(CMU计算机硕士毕业)给了我很多建议。最开始我还在犹豫是主要申请DS还是CS方向的master,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和mentor结合了我当时的背景,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工作机会,帮助我坚定了往CS方向发展的目标。
在确定申请CS
master之后,我就要结合自己的背景,挖掘出对自己申请最有帮助的经历完成文书。我的文章结构确定的很快,初稿也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就完成了。因为我之前有在上海中科院有过深度学习相关的交叉科研项目,同时也参与了自己学校的教授的科研项目,所以以这两段经历为主体就很快完成了初稿的撰写。但当我把初稿发给mentor之后,mentor帮我指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我在写项目和科研经历时写的非常平淡,就像是在报流水账,这样的文书并没有办法吸引到各个学校的招生官。Mentor很细心的一行一行地帮我分析了每一个细节如何修改,如何在叙述过程中体现出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最后又是怎样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点。在mentor的帮助下,我的文书也不再套路化,而是能一步步体现出能让我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与众不同之处。
文书的反复修改是一个既需要灵感又需要耐心的过程。我本身的文笔不是太好,但文笔不是文书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还是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构思,懂得如何去挖掘自身的经历,写出自己想要强调的内容。同时写文书也不能操之过急,太过焦虑。比如我就是一边忙大四的学业任务,在有精力有灵感的时候再去润色文书。总之,大家在写文书时要做好耐心修改的准备,也要记得多和mentor沟通,肯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收获。
//4. 推荐信
我因为之前有过两段科研项目的经历,和导师都有不错的关系,最后两位导师也都帮我写了不错的推荐信。至于剩下的推荐信,我挑选了几位绩点较高的课程教授套词。尽管我与几位教授在那之前的交流并不多,但可能是由于疫情网课的缘故,加上我在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联系的几位教授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帮助我写推荐信。
在递交推荐阶段,国内的导师很快就帮我提交了推荐信,但是国外的好几位教授都拖到了deadline前一天才交推荐信。我有好几个同学也是遇到同样的情况,所以若是在申请时教授迟迟不递交推荐心也不用太过担心,这都属于正常情况。当然提前足够的时间问教授套词,并在deadline前足够的时间给教授发提醒的邮件还是非常必要的。
世毕盟提供的帮助
世毕盟在申请过程中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1. 选校
选校阶段老师给了一份详细的学校以及项目介绍,并结合我的背景,为我制定了保底学校,主申学校和冲刺学校,明确了我申请的目标。
// 2. 文书
如上文所说,mentor和导师在文书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的文书从报流水账的套路文章逐渐变成一篇能够体现我自身特点的文章。
//3. 申请各个步骤的指导
在每个重要的时间点,导师都会来提醒我在什么时间点前应该完成哪些申请的步骤,使我在申请过程中很放心,不用担心自己有什么疏漏。
//4. 面试前的指导
像Oxford,UofT等CS项目有面试的环节,世毕盟给予了我很多面试相关准备的材料,还帮我安排了模拟面试,让我在面试前更加从容更有经验。
总结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申请季的经历。我认为整个申请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海外本科接近满分的GPA,其次是在世毕盟指导团队的帮助下反复修改的文书,以及两个科研项目的导师的强力推荐信。我认为我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实习的经历,同时科研也没有好的论文产出。倘若你在这两个方面比我做的更好,也可以冲刺一下更加优秀的项目。
最后我想感谢世毕盟培训师老师和mentor在申请季的指导,感谢父母对我留学的关心与支持,也很感谢女朋友对我追求梦想的理解和支持,在我申请遇到困难时给我的鼓励。希望下一届的同学也都能如愿去往自己的梦校!
申最卷专业,放弃牛津大学,我去伯克利
背景:
学校:多伦多大学
GPA:3.97/4.0
GRE:327+3.5
录取结果:Berkeley EECS Meng,Oxford CS,Uoft MScAC,UIUC MCS,Columbia MSCS
我本科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在本科出国前就有继续读CS硕士的计划,最终也是幸运的拿到了Berkeley,Oxford等还不错的offer。因为较早就有这方面的规划,所以申请也是一个较长的准备过程,只是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与我有相同背景与目标的同学有一些帮助。
申请材料
// 1. GPA
GPA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一个高的gpa对于硕士的申请必然有很大的加成,尤其是一些CS相关课程的高绩点也证明了你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基础。我的本科专业是数学和计算机双专业,双专业意味着比起大多数同学有更多的专业必修课。而且海本学校的课程压力也普遍较大,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努力确保每一门课程的绩点,多去Office hour听教授的讲解,考试前多做几套past test。我觉得我双理科专业的背景,以及接近满分的绩点是我整个申请中最有力的一个帮助。
//2. GRE
由于我是海本学生,除了CMU外不需要托福雅思的成绩,只需要GRE。我今年申请的情况也和去年类似,很多学校也没有对GRE有硬性要求,但还是有一些学校是必须的。在我看来,在有GPA保障的情况下,GRE的分数是够用就可以(当然也是越高越好)。GRE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提早去预约考场,若是成绩不理想,也有机会多考几次。预约到考场后,提前1到2个月进行冲刺复习,集中刷题背单词。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我一共考了3次才考到了一个过线的成绩(325+)。GRE考试的侧重点在于词汇量,尽管我在海外读本科,但词汇量的储备并不多,所以整个备考的过程还是相当艰难。而且GRE考试本身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我最后一次是因为考到好几道平时遇见过的题目才取得了还可以的分数,所以也建议大家尽量提早准备,多背单词多刷题,尽早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申请的其他环节上。
//3. 文书
文书是申请时候最耗费精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世毕盟培训师老师和mentor(CMU计算机硕士毕业)给了我很多建议。最开始我还在犹豫是主要申请DS还是CS方向的master,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和mentor结合了我当时的背景,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工作机会,帮助我坚定了往CS方向发展的目标。
在确定申请CS master之后,我就要结合自己的背景,挖掘出对自己申请最有帮助的经历完成文书。我的文章结构确定的很快,初稿也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就完成了。因为我之前有在上海中科院有过深度学习相关的交叉科研项目,同时也参与了自己学校的教授的科研项目,所以以这两段经历为主体就很快完成了初稿的撰写。但当我把初稿发给mentor之后,mentor帮我指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我在写项目和科研经历时写的非常平淡,就像是在报流水账,这样的文书并没有办法吸引到各个学校的招生官。Mentor很细心的一行一行地帮我分析了每一个细节如何修改,如何在叙述过程中体现出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最后又是怎样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点。在mentor的帮助下,我的文书也不再套路化,而是能一步步体现出能让我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与众不同之处。
文书的反复修改是一个既需要灵感又需要耐心的过程。我本身的文笔不是太好,但文笔不是文书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还是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构思,懂得如何去挖掘自身的经历,写出自己想要强调的内容。同时写文书也不能操之过急,太过焦虑。比如我就是一边忙大四的学业任务,在有精力有灵感的时候再去润色文书。总之,大家在写文书时要做好耐心修改的准备,也要记得多和mentor沟通,肯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收获。
//4. 推荐信
我因为之前有过两段科研项目的经历,和导师都有不错的关系,最后两位导师也都帮我写了不错的推荐信。至于剩下的推荐信,我挑选了几位绩点较高的课程教授套词。尽管我与几位教授在那之前的交流并不多,但可能是由于疫情网课的缘故,加上我在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联系的几位教授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帮助我写推荐信。
在递交推荐阶段,国内的导师很快就帮我提交了推荐信,但是国外的好几位教授都拖到了deadline前一天才交推荐信。我有好几个同学也是遇到同样的情况,所以若是在申请时教授迟迟不递交推荐心也不用太过担心,这都属于正常情况。当然提前足够的时间问教授套词,并在deadline前足够的时间给教授发提醒的邮件还是非常必要的。
世毕盟提供的帮助
世毕盟在申请过程中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1. 选校
选校阶段老师给了一份详细的学校以及项目介绍,并结合我的背景,为我制定了保底学校,主申学校和冲刺学校,明确了我申请的目标。
// 2. 文书
如上文所说,mentor和导师在文书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的文书从报流水账的套路文章逐渐变成一篇能够体现我自身特点的文章。
//3. 申请各个步骤的指导
在每个重要的时间点,导师都会来提醒我在什么时间点前应该完成哪些申请的步骤,使我在申请过程中很放心,不用担心自己有什么疏漏。
//4. 面试前的指导
像Oxford,UofT等CS项目有面试的环节,世毕盟给予了我很多面试相关准备的材料,还帮我安排了模拟面试,让我在面试前更加从容更有经验。
总结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申请季的经历。我认为整个申请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海外本科接近满分的GPA,其次是在世毕盟指导团队的帮助下反复修改的文书,以及两个科研项目的导师的强力推荐信。我认为我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实习的经历,同时科研也没有好的论文产出。倘若你在这两个方面比我做的更好,也可以冲刺一下更加优秀的项目。
最后我想感谢世毕盟培训师老师和mentor在申请季的指导,感谢父母对我留学的关心与支持,也很感谢女朋友对我追求梦想的理解和支持,在我申请遇到困难时给我的鼓励。希望下一届的同学也都能如愿去往自己的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