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GPA 82/100 ,无GRE
申请结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MSc Applie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唯一offer)
我的学习经历比较曲折,也从来都不是什么学霸,没有名校光环的加持。我的过去一直都比较随意,没有什么追求,也没有什么目标。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考上了一个双非二本,大学室友们的生活就是打游戏,打游戏,终日打游戏,我意识到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开始寻求改变,后面去了有合作的美国学校读书。结果遇到疫情,转专业的研究生申请又全拒得。终于在这个申请季成功上岸。后面我将详细分享我的经历。如果是各方面都极为优秀的大佬,可能这篇日志不适合你,它更适合无数普普通通却又在努力的平凡大学生们。
曲折的求学之路:
去美国学校读书并不是2+2项目,其实我们学校并没有和美国学校进行这种合作,正因如此,只要美国学校同意,转学生可以自由的重新选择专业。我选择从电气工程转为了机械工程,这样有一部分课补修,同时又辅修了计算机科学。如果要申请辅修的同学最好从大三就开始申请,因为美国大学的辅修学位很可能需要两年时间完成。
正因为我转了专业,同时又辅修了计算机科学,所以我的课程非常的紧张,我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课程计划,但是这两年半的时间,每一个学期我的课程都是排满的,暑假也在上课。乃至于我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排满的课程。结果我的GRE的分数是偏低的,只有310多。在这里我想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暑假里考完GRE,如果很不幸,暑假像我一样排满了,平时的课程也排满,那考GRE大概会非常艰难了。
本来因为疫情,许多学校不要求交GRE,我当时把所有申请流程都交给了那个中介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在有些学校不要求GRE的情况下,她依然把我的GRE成绩交了出去。我后面申请的所有美国学校都给我拒信。毫无疑问,在GRE劣势的情况下不要交GRE,320不到的分数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减分项。
在被全拒之后,我并没有放弃,后面去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科研。经过好朋友的推荐找了世毕盟作为我的申请机构,最后在世毕盟培训师孙老师和mentor赵学长的帮助下,拿到了帝国理工的offer。
关于三维:
由于我在美国读了几年,并且是美本毕业,英语这一项我基本是免除了。GRE我前面也说了,如果想递交GRE成绩的话至少需要320,不然的话还不如不交。
至于GPA,这个真的是硬性要求了,很多好学校会卡GPA,如果GPA很低的话是很容易在初步筛选这一步就被筛下去的。我的GPA还不错,有3.8/4.0,建议核心课程都拿A,有的招生官会看的。每个学校GPA的难度不一样,这一点可以在简历里注明。比如我的GPA差不多是年级前五,可以在简历里写明。
关于软件:
软件也是录取的核心,有这几方面:实习、科研、海外交换、推荐信、社团等,当然这几个方面是要与申请方向相关的。
对于理工科而言科研是非常的重要的,重要的并非参加这些取得怎样的成果(当然有论文发表再好不过),而是你在这段经历里收获了什么。当然,能在知名的公司实习,这段实习经历对于授课制的硕士而言也是非常突出的亮点。
最重要的是这些软件要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表现你在某一领域真的很感兴趣,并经历过这些之后真的有所成长,这才是经历描述。
申请时间&选择学校:
我的申请老师给了我一张大 Excel
表格。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看了学校官网,整理了项目的特殊安排,学校的综合安排,几轮的截止日期,各种特殊要求等等,可以直观清楚地获取到学校和项目的详细信息。不过我依然建议申请当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大三暑假就可以去各个学校的官网研究各个项目了,因为一来老师提供的信息可能有滞后性,二来自己去官网看可以更详细地了解项目。如果很早就确定了目标的同学甚至可以更早就去学校官网上搜索对应的标化、文书简历等要求,通过官网也可以直观感受这个学校这个项目喜欢招什么样背景的学生,然后尽力朝这方面努力。
在选校这一块需要感谢我的申请老师,他建议我尽早申请梦校和核心档的学校,保底学校可靠后申请。申请越早,出offer也越早。梦校先来offer话,就可以砍掉后面一大半申请名单了;还可以根据收到梦校/核心校offer/拒信的数量调整自己的选校范围。
我的背景真的是非常普通,在提交完申请后的一段时间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有时候感觉自己申请的学校列表里面那些top的学校根本不会录取我,向这些学校递交申请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一度忐忑自己会被这些学校全拒得。但如今这个结果也是超出我的预料。所以,选校不要过于保守,因为除了浪费些许填申请表的时间和申请费之外,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总之就是被拒不亏,录取了就赚了。
简历、文书:
这里首先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的mentor学长(牛津大学CS博士),帮助我简历前后修改了不下7,8版,文书也给出了许许多多好的ideas和靠谱的建议。一开始自己先写一版,看完之后指出了非常多不当的地方和需要补充的细节,mentor学长不厌其烦地和我讲解。每申请一所学校,如果学校有额外的要求,都会在群里和mentor,申请老师讨论,写之前讨论思路,写完之后会指出各种问题,这样来回修改,最后交给世毕盟的native
speaker进行润色。甚至润色完了,mentor看完之后觉得不满意还会要求继续修改。
关于文书的写作,理工科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突出自己的背景和经历能为自己攻读这个项目带来什么助益和优势,自己的经历和项目的契合。这种时候过去的经历就非常重要,真正了解这个专业方向是可以就细节展开非常多的话题的。每个项目文书的问法都不同,具体形式和结构还是要围绕文书要求的问题来展开。
简历也是非常的重要!甚至可以说简历还在文书之前!因为招生官看一个人的简历,只需要一两分钟时间就可以对一个候选人有详细的了解,而一份一千多字的文书,招生官未必有耐心从头看到尾。所以简历一定要语言精炼,突出重点,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就能吸引到招生官,这样才是一份好的简历。
最后的最后:
祝大家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二本逆袭:从全聚德到帝国理工,两年申请,冰与火之歌
背景介绍:
GPA 82/100 ,无GRE
申请结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MSc Applie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唯一offer)
我的学习经历比较曲折,也从来都不是什么学霸,没有名校光环的加持。我的过去一直都比较随意,没有什么追求,也没有什么目标。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考上了一个双非二本,大学室友们的生活就是打游戏,打游戏,终日打游戏,我意识到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开始寻求改变,后面去了有合作的美国学校读书。结果遇到疫情,转专业的研究生申请又全拒得。终于在这个申请季成功上岸。后面我将详细分享我的经历。如果是各方面都极为优秀的大佬,可能这篇日志不适合你,它更适合无数普普通通却又在努力的平凡大学生们。
曲折的求学之路:
去美国学校读书并不是2+2项目,其实我们学校并没有和美国学校进行这种合作,正因如此,只要美国学校同意,转学生可以自由的重新选择专业。我选择从电气工程转为了机械工程,这样有一部分课补修,同时又辅修了计算机科学。如果要申请辅修的同学最好从大三就开始申请,因为美国大学的辅修学位很可能需要两年时间完成。
正因为我转了专业,同时又辅修了计算机科学,所以我的课程非常的紧张,我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课程计划,但是这两年半的时间,每一个学期我的课程都是排满的,暑假也在上课。乃至于我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排满的课程。结果我的GRE的分数是偏低的,只有310多。在这里我想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暑假里考完GRE,如果很不幸,暑假像我一样排满了,平时的课程也排满,那考GRE大概会非常艰难了。
本来因为疫情,许多学校不要求交GRE,我当时把所有申请流程都交给了那个中介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在有些学校不要求GRE的情况下,她依然把我的GRE成绩交了出去。我后面申请的所有美国学校都给我拒信。毫无疑问,在GRE劣势的情况下不要交GRE,320不到的分数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减分项。
在被全拒之后,我并没有放弃,后面去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科研。经过好朋友的推荐找了世毕盟作为我的申请机构,最后在世毕盟培训师孙老师和mentor赵学长的帮助下,拿到了帝国理工的offer。
关于三维:
由于我在美国读了几年,并且是美本毕业,英语这一项我基本是免除了。GRE我前面也说了,如果想递交GRE成绩的话至少需要320,不然的话还不如不交。
至于GPA,这个真的是硬性要求了,很多好学校会卡GPA,如果GPA很低的话是很容易在初步筛选这一步就被筛下去的。我的GPA还不错,有3.8/4.0,建议核心课程都拿A,有的招生官会看的。每个学校GPA的难度不一样,这一点可以在简历里注明。比如我的GPA差不多是年级前五,可以在简历里写明。
关于软件:
软件也是录取的核心,有这几方面:实习、科研、海外交换、推荐信、社团等,当然这几个方面是要与申请方向相关的。
对于理工科而言科研是非常的重要的,重要的并非参加这些取得怎样的成果(当然有论文发表再好不过),而是你在这段经历里收获了什么。当然,能在知名的公司实习,这段实习经历对于授课制的硕士而言也是非常突出的亮点。
最重要的是这些软件要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表现你在某一领域真的很感兴趣,并经历过这些之后真的有所成长,这才是经历描述。
申请时间&选择学校:
我的申请老师给了我一张大 Excel 表格。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看了学校官网,整理了项目的特殊安排,学校的综合安排,几轮的截止日期,各种特殊要求等等,可以直观清楚地获取到学校和项目的详细信息。不过我依然建议申请当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大三暑假就可以去各个学校的官网研究各个项目了,因为一来老师提供的信息可能有滞后性,二来自己去官网看可以更详细地了解项目。如果很早就确定了目标的同学甚至可以更早就去学校官网上搜索对应的标化、文书简历等要求,通过官网也可以直观感受这个学校这个项目喜欢招什么样背景的学生,然后尽力朝这方面努力。
在选校这一块需要感谢我的申请老师,他建议我尽早申请梦校和核心档的学校,保底学校可靠后申请。申请越早,出offer也越早。梦校先来offer话,就可以砍掉后面一大半申请名单了;还可以根据收到梦校/核心校offer/拒信的数量调整自己的选校范围。
我的背景真的是非常普通,在提交完申请后的一段时间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有时候感觉自己申请的学校列表里面那些top的学校根本不会录取我,向这些学校递交申请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一度忐忑自己会被这些学校全拒得。但如今这个结果也是超出我的预料。所以,选校不要过于保守,因为除了浪费些许填申请表的时间和申请费之外,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总之就是被拒不亏,录取了就赚了。
简历、文书:
这里首先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的mentor学长(牛津大学CS博士),帮助我简历前后修改了不下7,8版,文书也给出了许许多多好的ideas和靠谱的建议。一开始自己先写一版,看完之后指出了非常多不当的地方和需要补充的细节,mentor学长不厌其烦地和我讲解。每申请一所学校,如果学校有额外的要求,都会在群里和mentor,申请老师讨论,写之前讨论思路,写完之后会指出各种问题,这样来回修改,最后交给世毕盟的native speaker进行润色。甚至润色完了,mentor看完之后觉得不满意还会要求继续修改。
关于文书的写作,理工科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突出自己的背景和经历能为自己攻读这个项目带来什么助益和优势,自己的经历和项目的契合。这种时候过去的经历就非常重要,真正了解这个专业方向是可以就细节展开非常多的话题的。每个项目文书的问法都不同,具体形式和结构还是要围绕文书要求的问题来展开。
简历也是非常的重要!甚至可以说简历还在文书之前!因为招生官看一个人的简历,只需要一两分钟时间就可以对一个候选人有详细的了解,而一份一千多字的文书,招生官未必有耐心从头看到尾。所以简历一定要语言精炼,突出重点,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就能吸引到招生官,这样才是一份好的简历。
最后的最后:
祝大家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