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跪了,萌妹纸get全美TOP5计算机全奖博士
2022-07-30 08:52:41
标签: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ggu
基本背景:
学校与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
申请方向:计算机博士
GPA:3.88/4.0
雅思:7.5
收获offer:
1. UBC-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mputer Science
2. NEU - PhD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
3. UCI - Software Enginering PhD program
4.UC Davis-PhD in Computer Sciense
5.UIUC-PhD in Computer Sciense
6.Stony Brook University-PhD in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结束了起起落落的申请季,好像有很多感想但又不知如何下笔。在真正确定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前,我尝试过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也正是在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后,我坚定了继续做科研,申请博士的决心。
我寻找科研机会的方式主要来自于校内科研及海外科研,非常幸运且感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我的导师们。在校内,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做着出色的科研工作,这是获得科研机会时最近最熟悉的资源,可以通过老师的主页、课程、创新项目等渠道了解老师们的工作方向,勇敢积极地同老师们进行交流,并且争取进入感兴趣的实验室开始接触科研工作。进行科研的过程可能会使自己发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也有可能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科研,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能够让自己更加了解自身特点与发展方向的过程。经过了大二一年的科研训练,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不仅收获了科研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激发起了继续进行科研项目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寻找海外科研的机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根据csrankings上的信息主动出击,查找相关领域的教授信息并进行套磁。在疫情的影响下虽然并没有进行线下暑期科研,但线上科研的形式反而更加灵活,可以进行多线程的工作。我的一个小小建议是,我们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不要经常给自己施加关于文章的压力,多多关注要做的事情,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做到能做的一切,尽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不断保持尖锐的思考,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样的科研(例如更偏向于empirical
study,还是更偏向于框架工具类的设计等等)。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作为本科生,导师往往会给我们很多hands-on的指导,带我们不断熟悉一项工作如何展开(例如如何进行literature
review,如何发现并提出好的idea,如何一步步地设计并完成实验等等),之后当我们做这些工作时,更需要不断思考;同时过程中关于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问题等等,要和导师、合作者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系。
关于语言考试,我的整体备考过程太过坎坷,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进行参考。凭借一己之力将语言考试拖延到申请ddl之前出分。在选择考雅思还是托福时,我首先分别做了两套测试样题了解了一下这两种考试,在托福中听力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雅思的关键之处在于口语,听力反而较为简单;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去考雅思,因为听力对我来说有些发怵。
总结来看,体验过申请季之后,我的感觉申请phd时各方面所占比重大概为:推荐信>=paper>科研经历>雅思/托福>=GPA>GRE。对于博士项目来说,加权成绩、语言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就好,主要竞争区别在于科研背景及成果的积累,有顶会文章的发表会很加分。同时也要看自身与老师科研方向及兴趣的匹配程度。另外需要注意有的学校会对博士申请人的语言口语小分有要求,对于申请北美项目来说,考托福的优势大于考雅思(例如某校CS
phd的要求是雅思口语8分或托福口语24分,后者明显易于前者)。对于硕士项目来说,加权成绩、语言成绩则是越高越好,同时也需要关注所申请的项目与个人背景、未来规划的匹配程度。例如有些偏向就业的硕士项目可能会比较青睐有工作背景的申请人,而偏向科研的硕士项目则比较适合有科研经历且志于科研的申请人。
我本来以为申请phd靠自己DIY没什么问题,直至申请季前夕,当科研跑实验、写paper、语言考试、选校申请、写文书等等所有事情砸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打脸了,忙得晕头转向、压力山大,幸运且开心这个时候找到了世毕盟,很感谢一直给我超级多的鼓励与帮助的培训师小姐姐和mentor学长!他们帮我根据自身情况一起确定选校、不断修改文书并润色,使我有更多精力与时间完成科研上的事情,并且以过来人的角度结合以往很多案例的详细背景,以及我自身的特点,给了我很多个性化的经验。
其实对于不同的申请者来说,由于自身的背景不同,各个项目的难度肯定不同。总体而言,对于博士项目的申请,对科研能力与背景的要求更高一些;对于硕士项目的申请,背景各个维度的匹配程度很重要。CS本身作为一个很热门的方向,毕业后进入业界的话大多进入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或者留在学术界找教职。但无论如何,热爱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要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GRE跪了,萌妹纸get全美TOP5计算机全奖博士
基本背景:
学校与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
申请方向:计算机博士
GPA:3.88/4.0
雅思:7.5
收获offer:
1. UBC-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omputer Science
2. NEU - PhD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
3. UCI - Software Enginering PhD program
4.UC Davis-PhD in Computer Sciense
5.UIUC-PhD in Computer Sciense
6.Stony Brook University-PhD in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结束了起起落落的申请季,好像有很多感想但又不知如何下笔。在真正确定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前,我尝试过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也正是在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后,我坚定了继续做科研,申请博士的决心。
我寻找科研机会的方式主要来自于校内科研及海外科研,非常幸运且感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我的导师们。在校内,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做着出色的科研工作,这是获得科研机会时最近最熟悉的资源,可以通过老师的主页、课程、创新项目等渠道了解老师们的工作方向,勇敢积极地同老师们进行交流,并且争取进入感兴趣的实验室开始接触科研工作。进行科研的过程可能会使自己发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也有可能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科研,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能够让自己更加了解自身特点与发展方向的过程。经过了大二一年的科研训练,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不仅收获了科研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激发起了继续进行科研项目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寻找海外科研的机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根据csrankings上的信息主动出击,查找相关领域的教授信息并进行套磁。在疫情的影响下虽然并没有进行线下暑期科研,但线上科研的形式反而更加灵活,可以进行多线程的工作。我的一个小小建议是,我们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不要经常给自己施加关于文章的压力,多多关注要做的事情,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做到能做的一切,尽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不断保持尖锐的思考,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样的科研(例如更偏向于empirical study,还是更偏向于框架工具类的设计等等)。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作为本科生,导师往往会给我们很多hands-on的指导,带我们不断熟悉一项工作如何展开(例如如何进行literature review,如何发现并提出好的idea,如何一步步地设计并完成实验等等),之后当我们做这些工作时,更需要不断思考;同时过程中关于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问题等等,要和导师、合作者保持紧密的沟通与联系。
关于语言考试,我的整体备考过程太过坎坷,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进行参考。凭借一己之力将语言考试拖延到申请ddl之前出分。在选择考雅思还是托福时,我首先分别做了两套测试样题了解了一下这两种考试,在托福中听力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雅思的关键之处在于口语,听力反而较为简单;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去考雅思,因为听力对我来说有些发怵。
总结来看,体验过申请季之后,我的感觉申请phd时各方面所占比重大概为:推荐信>=paper>科研经历>雅思/托福>=GPA>GRE。对于博士项目来说,加权成绩、语言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就好,主要竞争区别在于科研背景及成果的积累,有顶会文章的发表会很加分。同时也要看自身与老师科研方向及兴趣的匹配程度。另外需要注意有的学校会对博士申请人的语言口语小分有要求,对于申请北美项目来说,考托福的优势大于考雅思(例如某校CS phd的要求是雅思口语8分或托福口语24分,后者明显易于前者)。对于硕士项目来说,加权成绩、语言成绩则是越高越好,同时也需要关注所申请的项目与个人背景、未来规划的匹配程度。例如有些偏向就业的硕士项目可能会比较青睐有工作背景的申请人,而偏向科研的硕士项目则比较适合有科研经历且志于科研的申请人。
我本来以为申请phd靠自己DIY没什么问题,直至申请季前夕,当科研跑实验、写paper、语言考试、选校申请、写文书等等所有事情砸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打脸了,忙得晕头转向、压力山大,幸运且开心这个时候找到了世毕盟,很感谢一直给我超级多的鼓励与帮助的培训师小姐姐和mentor学长!他们帮我根据自身情况一起确定选校、不断修改文书并润色,使我有更多精力与时间完成科研上的事情,并且以过来人的角度结合以往很多案例的详细背景,以及我自身的特点,给了我很多个性化的经验。
其实对于不同的申请者来说,由于自身的背景不同,各个项目的难度肯定不同。总体而言,对于博士项目的申请,对科研能力与背景的要求更高一些;对于硕士项目的申请,背景各个维度的匹配程度很重要。CS本身作为一个很热门的方向,毕业后进入业界的话大多进入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或者留在学术界找教职。但无论如何,热爱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要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