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我去了Berkeley暑校,今天我要去Columbia商业分析

2022-05-16 09:12:25
标签: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ggu

申请背景: .

本科:上海某高校 金融专业

GPA:(WES)3.88/4.0

TOEFL:109

GRE:157+170+4.0


申请结果:

Columbia MSBA



前言

在大一时我就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后来从伯克利读完暑校回来,更加坚定要去美国读研的决心。在了解美国研究生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Top学校的商科类项目以金工、商业分析、管理为主。因为我的职业目标是从事一级投资行业,管理比较偏软,而金工于我又太硬核,因此最终选择以商业分析作为主要申请方向。

从了解情况到选定申请方向,我都得到了世毕盟老师们很大的帮助,这一点非常感激。在整个申请季,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Columbia BA毕业)不仅耐心陪我看项目、改文书,也在精神上给予了我鼓励和支持。以下,我回顾了自己一路的历程,详细介绍我在申请季前的准备及申请过程中做的工作。



关于课程&GPA

成绩方面,受益于我所在的学院普遍分高,我大学前三年的绩点一直在3.8以上。曾以为这个绩点会非常有竞争力,但申请季开始后我才意识到同自己竞争的还有很多美本满绩大佬,3.8的GPA一下子显得有些平平了。不过,看到这可千万别焦虑,近年申请绩点水涨船高虽是事实,但大于3.8的GPA还是能稳稳达到很多好项目的平均值的。

课程方面,在金融专业之外我还辅修了商务数据科学,后来发现这个辅修为我的申请起到很大帮助。首先,现在大部分申请者都会有dual或minor,尤其是商业分析的竞争者大多拥有数理+商科的复合本科背景,这种情况下我的minor就让我在专业背景方面有了和其他人竞争的底气;其次,数据科学类的课程很多与商业分析高度吻合,我在这些课中做的project后来都成了我文书中的宝贵素材。

所以,如果想申请BA的商科背景同学,我会建议本科多修计算机、统计、建模方面的课程,课程难度无需太高,知道软件的用法、统计模型的功能即可。



关于GT

我的语言考试都是在大三上完成的,9月底考的GRE,10月底就考的托福。我个人不喜刷分,所以看到成绩尚可也就满足了。我尤其推荐这种先G后T短时间考完的方式,效率很高,而且考完GRE再看托福会觉得超级简单。



关于备考方法,GRE刷机经、被黄色的《佛脚》书即可,战线不宜超过4个月。托福刷“小站”上的题目就行。刷完5~10遍去考试,分数不会太低的。谈到分数,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G 328左右、T 108左右就成,没必要拼命刷高分。


 

关于实习

我的实习经历比较丰富,一共有5段,总时间近一年半。大二寒假开始的第一份实习,在四大,没什么有含金量的工作内容,所以这段我申请的时候都没写在简历上,只是在professional experience那里提了一下。第二份实习在券商,做债权销售交易,这段经历虽与我后来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但实习期间我自主设计了一个债券查询程序,这个类似编程的工作还是与BA有一点点关联的。大三寒假后,我就开始了无间断的全职实习,先后在三家big name的PEVC打工,主要工作是行业研究。期间,我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商业分析方法运用上去,比如用爬虫爬取商业广场信息、用SQL对药品list进行数据分析,为我的文书也积累了素材。

在文书中,实习一般和职业经历是连贯写的,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使用倒推方法知道自己该去找哪方面的实习。比如,我希望申请BA的主要理由是为了学习如何洞察数据背后的市场趋势,那么职业目标就可以明确说自己是要做投资,更具体的就说自己希望未来从事一级投资,这样再倒推就可以得出我现在应该找一级投资方面的实习,那么针对这个类型的实习我就应该在申请季前至少完成1-2段深度实习。实习经历和职业目标的逻辑匹配非常重要,而且职业目标越详细越好,甚至可以说是想去Tier1公司的某某岗位。

知道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实习后,该如何找金融类实习呢?我建议低年级第一段实习不要一下子拔太高,从我和身边同学的经验来看,四大或咨询公司PTA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他们的实习可以通过官网直接投递。此外,大部分学校一般有非官方的商科实习群,还有一些跨学校的实习交流群,群里会有招人帖发出来,大部分都可以内推。微信公众号平台,如今日实习、早实习等,也经常会发JD出来。



关于心态

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我心气比较高,以为自己会很顺利地拿到几个offer。十一月收了两封rej后,我沉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开始调整心态。我会想到自己申请结果如果最不幸运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如果这样的不幸运真的降临我又该如何打算,把这些问题理性地想清楚一遍后,会发现背负的申请压力缓解不少。 

另外,可以提早关注一些微博大V、论坛之类,看看往届的申请情况,早做准备。微信上也有人会发起申请群,参与进去,大家一起讨论,知己知彼会给申请带来不少帮助。在最焦虑的时候,别去看offer榜之类的东西,否则会加剧焦虑,把自己聚焦于自身的申请内容和申请节奏就好。



关于世毕盟

感谢世毕盟对我整段申请季的重要帮助。刚签约后,世毕盟老师就给我介绍了与申请目标非常贴合的科研项目,这段经历使我颇有收获。在签约后,老师也会定期与我保持微信或邮件联系,及时了解我的近况,给出非常适合的建议。

特别感谢我的培训师老师和哥大BA的mentor,没有她们,我很难撑过整个申请季,尤其是最后艰难等offer的日子。每次给培训师姐姐发消息,她总能秒回,非常认真负责。即使在过年期间,她也会及时跟我跟进消息。当看到我压力过大,她会悉心地鼓励我,每次她告诉我预感到这个月中旬会有消息时,我都会重振信心。我的mentor学姐也超级棒,因为她对我申请的方向更有经验,也就总能够能给予我特别好的建议。刚开始写文书时,我总偏题,她会不厌其烦地在一次次meeting中帮我指出问题,甚至一篇文书会改6~7稿。她们陪着我磨文书、等offer,会在我来offer时陪我一起激动,也会在我被rej后给予安慰,像是一起升级打怪的战友,也见证了我的这段成长。



总结

申请季降临前,我在备忘录中存下了这样一句话。每当自己快熬不下去时,我就打开看看,它会提醒我当初为何要出发,也会鼓励我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申请背景: .


本科:上海某高校 金融专业

GPA:(WES)3.88/4.0

TOEFL:109

GRE:157+170+4.0

申请结果:

Columbia MSBA


前言


在大一时我就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后来从伯克利读完暑校回来,更加坚定要去美国读研的决心。在了解美国研究生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Top学校的商科类项目以金工、商业分析、管理为主。因为我的职业目标是从事一级投资行业,管理比较偏软,而金工于我又太硬核,因此最终选择以商业分析作为主要申请方向。


从了解情况到选定申请方向,我都得到了世毕盟老师们很大的帮助,这一点非常感激。在整个申请季,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Columbia BA毕业)不仅耐心陪我看项目、改文书,也在精神上给予了我鼓励和支持。以下,我回顾了自己一路的历程,详细介绍我在申请季前的准备及申请过程中做的工作。


关于课程&GPA


成绩方面,受益于我所在的学院普遍分高,我大学前三年的绩点一直在3.8以上。曾以为这个绩点会非常有竞争力,但申请季开始后我才意识到同自己竞争的还有很多美本满绩大佬,3.8的GPA一下子显得有些平平了。不过,看到这可千万别焦虑,近年申请绩点水涨船高虽是事实,但大于3.8的GPA还是能稳稳达到很多好项目的平均值的。


课程方面,在金融专业之外我还辅修了商务数据科学,后来发现这个辅修为我的申请起到很大帮助。首先,现在大部分申请者都会有dual或minor,尤其是商业分析的竞争者大多拥有数理+商科的复合本科背景,这种情况下我的minor就让我在专业背景方面有了和其他人竞争的底气;其次,数据科学类的课程很多与商业分析高度吻合,我在这些课中做的project后来都成了我文书中的宝贵素材。


所以,如果想申请BA的商科背景同学,我会建议本科多修计算机、统计、建模方面的课程,课程难度无需太高,知道软件的用法、统计模型的功能即可。


关于GT


我的语言考试都是在大三上完成的,9月底考的GRE,10月底就考的托福。我个人不喜刷分,所以看到成绩尚可也就满足了。我尤其推荐这种先G后T短时间考完的方式,效率很高,而且考完GRE再看托福会觉得超级简单。


关于备考方法,GRE刷机经、被黄色的《佛脚》书即可,战线不宜超过4个月。托福刷“小站”上的题目就行。刷完5~10遍去考试,分数不会太低的。谈到分数,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G 328左右、T 108左右就成,没必要拼命刷高分。


关于实习


我的实习经历比较丰富,一共有5段,总时间近一年半。大二寒假开始的第一份实习,在四大,没什么有含金量的工作内容,所以这段我申请的时候都没写在简历上,只是在professional experience那里提了一下。第二份实习在券商,做债权销售交易,这段经历虽与我后来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但实习期间我自主设计了一个债券查询程序,这个类似编程的工作还是与BA有一点点关联的。大三寒假后,我就开始了无间断的全职实习,先后在三家big name的PEVC打工,主要工作是行业研究。期间,我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商业分析方法运用上去,比如用爬虫爬取商业广场信息、用SQL对药品list进行数据分析,为我的文书也积累了素材。


在文书中,实习一般和职业经历是连贯写的,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使用倒推方法知道自己该去找哪方面的实习。比如,我希望申请BA的主要理由是为了学习如何洞察数据背后的市场趋势,那么职业目标就可以明确说自己是要做投资,更具体的就说自己希望未来从事一级投资,这样再倒推就可以得出我现在应该找一级投资方面的实习,那么针对这个类型的实习我就应该在申请季前至少完成1-2段深度实习。实习经历和职业目标的逻辑匹配非常重要,而且职业目标越详细越好,甚至可以说是想去Tier1公司的某某岗位。


知道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实习后,该如何找金融类实习呢?我建议低年级第一段实习不要一下子拔太高,从我和身边同学的经验来看,四大或咨询公司PTA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他们的实习可以通过官网直接投递。此外,大部分学校一般有非官方的商科实习群,还有一些跨学校的实习交流群,群里会有招人帖发出来,大部分都可以内推。微信公众号平台,如今日实习、早实习等,也经常会发JD出来。


图片


关于心态


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我心气比较高,以为自己会很顺利地拿到几个offer。十一月收了两封rej后,我沉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开始调整心态。我会想到自己申请结果如果最不幸运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如果这样的不幸运真的降临我又该如何打算,把这些问题理性地想清楚一遍后,会发现背负的申请压力缓解不少。 


另外,可以提早关注一些微博大V、论坛之类,看看往届的申请情况,早做准备。微信上也有人会发起申请群,参与进去,大家一起讨论,知己知彼会给申请带来不少帮助。在最焦虑的时候,别去看offer榜之类的东西,否则会加剧焦虑,把自己聚焦于自身的申请内容和申请节奏就好。


关于世毕盟


感谢世毕盟对我整段申请季的重要帮助。刚签约后,世毕盟老师就给我介绍了与申请目标非常贴合的科研项目,这段经历使我颇有收获。在签约后,老师也会定期与我保持微信或邮件联系,及时了解我的近况,给出非常适合的建议。


特别感谢我的培训师老师和哥大BA的mentor,没有她们,我很难撑过整个申请季,尤其是最后艰难等offer的日子。每次给培训师姐姐发消息,她总能秒回,非常认真负责。即使在过年期间,她也会及时跟我跟进消息。当看到我压力过大,她会悉心地鼓励我,每次她告诉我预感到这个月中旬会有消息时,我都会重振信心。我的mentor学姐也超级棒,因为她对我申请的方向更有经验,也就总能够能给予我特别好的建议。刚开始写文书时,我总偏题,她会不厌其烦地在一次次meeting中帮我指出问题,甚至一篇文书会改6~7稿。她们陪着我磨文书、等offer,会在我来offer时陪我一起激动,也会在我被rej后给予安慰,像是一起升级打怪的战友,也见证了我的这段成长。


总结


申请季降临前,我在备忘录中存下了这样一句话。每当自己快熬不下去时,我就打开看看,它会提醒我当初为何要出发,也会鼓励我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现在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也能同样鼓励到你~

申请背景: .


本科:上海某高校 金融专业

GPA:(WES)3.88/4.0

TOEFL:109

GRE:157+170+4.0

申请结果:

Columbia MSBA


前言


在大一时我就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后来从伯克利读完暑校回来,更加坚定要去美国读研的决心。在了解美国研究生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Top学校的商科类项目以金工、商业分析、管理为主。因为我的职业目标是从事一级投资行业,管理比较偏软,而金工于我又太硬核,因此最终选择以商业分析作为主要申请方向。


从了解情况到选定申请方向,我都得到了世毕盟老师们很大的帮助,这一点非常感激。在整个申请季,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Columbia BA毕业)不仅耐心陪我看项目、改文书,也在精神上给予了我鼓励和支持。以下,我回顾了自己一路的历程,详细介绍我在申请季前的准备及申请过程中做的工作。


关于课程&GPA


成绩方面,受益于我所在的学院普遍分高,我大学前三年的绩点一直在3.8以上。曾以为这个绩点会非常有竞争力,但申请季开始后我才意识到同自己竞争的还有很多美本满绩大佬,3.8的GPA一下子显得有些平平了。不过,看到这可千万别焦虑,近年申请绩点水涨船高虽是事实,但大于3.8的GPA还是能稳稳达到很多好项目的平均值的。


课程方面,在金融专业之外我还辅修了商务数据科学,后来发现这个辅修为我的申请起到很大帮助。首先,现在大部分申请者都会有dual或minor,尤其是商业分析的竞争者大多拥有数理+商科的复合本科背景,这种情况下我的minor就让我在专业背景方面有了和其他人竞争的底气;其次,数据科学类的课程很多与商业分析高度吻合,我在这些课中做的project后来都成了我文书中的宝贵素材。


所以,如果想申请BA的商科背景同学,我会建议本科多修计算机、统计、建模方面的课程,课程难度无需太高,知道软件的用法、统计模型的功能即可。


关于GT


我的语言考试都是在大三上完成的,9月底考的GRE,10月底就考的托福。我个人不喜刷分,所以看到成绩尚可也就满足了。我尤其推荐这种先G后T短时间考完的方式,效率很高,而且考完GRE再看托福会觉得超级简单。


关于备考方法,GRE刷机经、被黄色的《佛脚》书即可,战线不宜超过4个月。托福刷“小站”上的题目就行。刷完5~10遍去考试,分数不会太低的。谈到分数,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G 328左右、T 108左右就成,没必要拼命刷高分。


关于实习


我的实习经历比较丰富,一共有5段,总时间近一年半。大二寒假开始的第一份实习,在四大,没什么有含金量的工作内容,所以这段我申请的时候都没写在简历上,只是在professional experience那里提了一下。第二份实习在券商,做债权销售交易,这段经历虽与我后来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但实习期间我自主设计了一个债券查询程序,这个类似编程的工作还是与BA有一点点关联的。大三寒假后,我就开始了无间断的全职实习,先后在三家big name的PEVC打工,主要工作是行业研究。期间,我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商业分析方法运用上去,比如用爬虫爬取商业广场信息、用SQL对药品list进行数据分析,为我的文书也积累了素材。


在文书中,实习一般和职业经历是连贯写的,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使用倒推方法知道自己该去找哪方面的实习。比如,我希望申请BA的主要理由是为了学习如何洞察数据背后的市场趋势,那么职业目标就可以明确说自己是要做投资,更具体的就说自己希望未来从事一级投资,这样再倒推就可以得出我现在应该找一级投资方面的实习,那么针对这个类型的实习我就应该在申请季前至少完成1-2段深度实习。实习经历和职业目标的逻辑匹配非常重要,而且职业目标越详细越好,甚至可以说是想去Tier1公司的某某岗位。


知道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实习后,该如何找金融类实习呢?我建议低年级第一段实习不要一下子拔太高,从我和身边同学的经验来看,四大或咨询公司PTA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他们的实习可以通过官网直接投递。此外,大部分学校一般有非官方的商科实习群,还有一些跨学校的实习交流群,群里会有招人帖发出来,大部分都可以内推。微信公众号平台,如今日实习、早实习等,也经常会发JD出来。


图片


关于心态


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我心气比较高,以为自己会很顺利地拿到几个offer。十一月收了两封rej后,我沉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开始调整心态。我会想到自己申请结果如果最不幸运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如果这样的不幸运真的降临我又该如何打算,把这些问题理性地想清楚一遍后,会发现背负的申请压力缓解不少。 


另外,可以提早关注一些微博大V、论坛之类,看看往届的申请情况,早做准备。微信上也有人会发起申请群,参与进去,大家一起讨论,知己知彼会给申请带来不少帮助。在最焦虑的时候,别去看offer榜之类的东西,否则会加剧焦虑,把自己聚焦于自身的申请内容和申请节奏就好。


关于世毕盟


感谢世毕盟对我整段申请季的重要帮助。刚签约后,世毕盟老师就给我介绍了与申请目标非常贴合的科研项目,这段经历使我颇有收获。在签约后,老师也会定期与我保持微信或邮件联系,及时了解我的近况,给出非常适合的建议。


特别感谢我的培训师老师和哥大BA的mentor,没有她们,我很难撑过整个申请季,尤其是最后艰难等offer的日子。每次给培训师姐姐发消息,她总能秒回,非常认真负责。即使在过年期间,她也会及时跟我跟进消息。当看到我压力过大,她会悉心地鼓励我,每次她告诉我预感到这个月中旬会有消息时,我都会重振信心。我的mentor学姐也超级棒,因为她对我申请的方向更有经验,也就总能够能给予我特别好的建议。刚开始写文书时,我总偏题,她会不厌其烦地在一次次meeting中帮我指出问题,甚至一篇文书会改6~7稿。她们陪着我磨文书、等offer,会在我来offer时陪我一起激动,也会在我被rej后给予安慰,像是一起升级打怪的战友,也见证了我的这段成长。


总结


申请季降临前,我在备忘录中存下了这样一句话。每当自己快熬不下去时,我就打开看看,它会提醒我当初为何要出发,也会鼓励我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现在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也能同样鼓励到你~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