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我来啦!其他中介曾劝我打消转申商科的念头
2022-05-15 09:08:53
标签: 世毕盟 世毕盟教育 世毕盟留学 ggu
背景情况:
学校:上海某高校
专业:小语种
GPA: 3.77/4.0
GRE:153+170+3.0
TOEFL:109
录取情况:CMU BIDA,HKU MSBA(HKD165000奖学金),NUS等统计数据类录取
一、 选择世毕盟
我本科是语言专业,但是当我学习了一年之后,我发现我对自己的本科专业并没有很大兴趣,而对商科更感兴趣,于是我就开始萌生了研究生要转专业的想法。但是经过一番了解,我发现近年来考研愈加内卷、保研名额也相当稀少,更不用提对于纯文科跨专业学生非常不友好的环境。在大二寒假我开始考虑出国留学,并且和很多的留学机构都做了相关的咨询。很多其他机构都告诉我“转专业留学非常难”,劝我打消专申商科的念头,并且推荐给我与我本科相关的专业如教育学、东亚研究等,但是我的兴趣却不在这里。这让我又重新陷入迷茫。
直到我找到世毕盟之后,和我沟通的老师先是很认真的听了我自己的想法,并拿出了很多往届学生的案例向我肯定了跨专业申请的可行性;老师还从我过去修读过的课程、我的经历分析了我转专业申请的优势与劣势,并且为我做出了一份细致的规划,包括需要补充什么课程、什么时候考出语言成绩、需要做什么样的实习和科研等。另外,老师还拿出很多由他们指导的优秀文书供我参考。丰富的经验、有序的规划、以及极具特色的文书让我眼前一亮,世毕盟的专业性打动了我,我第二天就坚定地签下了全包的合同。
二、背景提升
在签约之后,我开始在mentor和培训师的指导下做背景提升。我的Mentor也算是跨专业申请到哥大BA的,所以有一些选课上的取舍、实习及科研的选择她都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几乎每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都会把相关的课程找出来,请学姐帮忙参谋最应该补充的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到大四申请前,我陆续补充了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课,风险管理、中微中宏等经管类课程,还有python、c++等编程课程。这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不仅成为了我写在简历上的硬实力,更成为了我在ps里讲述的故事。
此外,我更是抓紧利用每个假期做实习和科研,以弥补我专业背景的不足。第一份实习是最难找的,没有任何相关经历的我投完简历就杳无音信。后来通过世毕盟的培训课,我意识到自己在简历撰写方面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并且更加认识到一份优秀的简历不可缺少的逻辑性。同时,我的培训师也在不停地转发给我相当多的实习招聘帖子,这也是我获取实习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后,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打磨出了一份新的简历,在一个月内我投递了将近300家公司,最终收到了5份面试,拿到了2个对于新手还算不错的实习offer,在大二暑假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习。
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这也是世毕盟的老师一直在向我明确的,其实很多学校对于语言的要求就是过及格线就好,所以与其花时间把GRE刷的很高,不如去刷高GPA或者多做一份实习的性价比要更高。
三、申请准备
在大三下刚考完期末考试后,我的培训师立刻联系了我,给我列出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开成绩单做成绩认证、选校、寄送语言成绩、网申等事宜的时间安排。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后来看到有DIY的同学因为WES认证做的太晚了而赶不上项目第一轮的申请,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提前就帮我规划、把这些事情提上日程。
在大三暑假我开始了选校。我认为,选校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份好的选校list可以让学生交最少的申请费、担最少的心、拿到最好的offer。一方面,选校需要把彩票项目、主申项目、保底项目的比例合理分配,从而保证既不会失学也不留下遗憾;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比如是否打算毕业回国、更在乎名校title还是项目质量,这些都是在选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我认为在选校的时候有一个靠谱的中介是很必要的。如果自己定选校的话,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所以需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根据以往的录取案例和数据来帮学生做定位;同时,如果完全自己去做的话会错过很多关键信息,比如某个学校开了新的项目、或者是某个项目第一轮、第二轮的截止时间和录取难度区别,而一个大的机构往往能够抹平这里的信息差,例如我就是从培训师这里听说UCB
analytics这个新项目的。大概在9月初我就完成了选校,开始着手文书的撰写。
文书的写作几乎持续了我整个大四上。我觉得只有自己多参与才能写出更打动人的经历,所以每一次修改和补充我都会自己主笔或者过目。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文书的撰写完全没有头绪,甚至犯了把文书写成流水账的大忌,于是mentor以及培训师就和我开了很多次语音会议,帮助我梳理我过去的相关经历、探讨哪些经历更适合写成文书中的小故事、明确每一个故事的主线,从而突出体现我所具备的与BA相关的软技能和硬技能。培训师还发给我很多份之前指导的优秀案例,帮助我了解一份好的文书应该具备的特质。在具体的框架及内容敲定之后,mentor还给我提出了结构上的建议,例如在每段开头要首先点名本段主旨、在段落结束后要做总结或承上启下,从而方便读者的阅读。最后,培训师还会帮我把文书交给世毕盟native
expert团队进行语言的润色。对于每一个项目,培训师和学姐都会结合项目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项目特点等,对我的文书的具体内容提出修改建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写统计学项目的文书的时候,一开始完全就偷懒直接套用的BA的文书,学姐建议我贴合统计学重实验和检验的特点,将文书的侧重点从商业分析改成统计推断。也正是因为这样精细化的文书修改,让我最终收到了不同专业的项目的offer。
CMU我来啦!其他中介曾劝我打消转申商科的念头
背景情况:
学校:上海某高校
专业:小语种
GPA: 3.77/4.0
GRE:153+170+3.0
TOEFL:109
录取情况:CMU BIDA,HKU MSBA(HKD165000奖学金),NUS等统计数据类录取
一、 选择世毕盟
我本科是语言专业,但是当我学习了一年之后,我发现我对自己的本科专业并没有很大兴趣,而对商科更感兴趣,于是我就开始萌生了研究生要转专业的想法。但是经过一番了解,我发现近年来考研愈加内卷、保研名额也相当稀少,更不用提对于纯文科跨专业学生非常不友好的环境。在大二寒假我开始考虑出国留学,并且和很多的留学机构都做了相关的咨询。很多其他机构都告诉我“转专业留学非常难”,劝我打消专申商科的念头,并且推荐给我与我本科相关的专业如教育学、东亚研究等,但是我的兴趣却不在这里。这让我又重新陷入迷茫。
直到我找到世毕盟之后,和我沟通的老师先是很认真的听了我自己的想法,并拿出了很多往届学生的案例向我肯定了跨专业申请的可行性;老师还从我过去修读过的课程、我的经历分析了我转专业申请的优势与劣势,并且为我做出了一份细致的规划,包括需要补充什么课程、什么时候考出语言成绩、需要做什么样的实习和科研等。另外,老师还拿出很多由他们指导的优秀文书供我参考。丰富的经验、有序的规划、以及极具特色的文书让我眼前一亮,世毕盟的专业性打动了我,我第二天就坚定地签下了全包的合同。
二、背景提升
在签约之后,我开始在mentor和培训师的指导下做背景提升。我的Mentor也算是跨专业申请到哥大BA的,所以有一些选课上的取舍、实习及科研的选择她都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几乎每学期选课的时候,我都会把相关的课程找出来,请学姐帮忙参谋最应该补充的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到大四申请前,我陆续补充了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课,风险管理、中微中宏等经管类课程,还有python、c++等编程课程。这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不仅成为了我写在简历上的硬实力,更成为了我在ps里讲述的故事。
此外,我更是抓紧利用每个假期做实习和科研,以弥补我专业背景的不足。第一份实习是最难找的,没有任何相关经历的我投完简历就杳无音信。后来通过世毕盟的培训课,我意识到自己在简历撰写方面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并且更加认识到一份优秀的简历不可缺少的逻辑性。同时,我的培训师也在不停地转发给我相当多的实习招聘帖子,这也是我获取实习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后,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打磨出了一份新的简历,在一个月内我投递了将近300家公司,最终收到了5份面试,拿到了2个对于新手还算不错的实习offer,在大二暑假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习。
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这也是世毕盟的老师一直在向我明确的,其实很多学校对于语言的要求就是过及格线就好,所以与其花时间把GRE刷的很高,不如去刷高GPA或者多做一份实习的性价比要更高。
三、申请准备
在大三下刚考完期末考试后,我的培训师立刻联系了我,给我列出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开成绩单做成绩认证、选校、寄送语言成绩、网申等事宜的时间安排。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后来看到有DIY的同学因为WES认证做的太晚了而赶不上项目第一轮的申请,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提前就帮我规划、把这些事情提上日程。
在大三暑假我开始了选校。我认为,选校是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份好的选校list可以让学生交最少的申请费、担最少的心、拿到最好的offer。一方面,选校需要把彩票项目、主申项目、保底项目的比例合理分配,从而保证既不会失学也不留下遗憾;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比如是否打算毕业回国、更在乎名校title还是项目质量,这些都是在选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我认为在选校的时候有一个靠谱的中介是很必要的。如果自己定选校的话,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所以需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根据以往的录取案例和数据来帮学生做定位;同时,如果完全自己去做的话会错过很多关键信息,比如某个学校开了新的项目、或者是某个项目第一轮、第二轮的截止时间和录取难度区别,而一个大的机构往往能够抹平这里的信息差,例如我就是从培训师这里听说UCB analytics这个新项目的。大概在9月初我就完成了选校,开始着手文书的撰写。
文书的写作几乎持续了我整个大四上。我觉得只有自己多参与才能写出更打动人的经历,所以每一次修改和补充我都会自己主笔或者过目。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文书的撰写完全没有头绪,甚至犯了把文书写成流水账的大忌,于是mentor以及培训师就和我开了很多次语音会议,帮助我梳理我过去的相关经历、探讨哪些经历更适合写成文书中的小故事、明确每一个故事的主线,从而突出体现我所具备的与BA相关的软技能和硬技能。培训师还发给我很多份之前指导的优秀案例,帮助我了解一份好的文书应该具备的特质。在具体的框架及内容敲定之后,mentor还给我提出了结构上的建议,例如在每段开头要首先点名本段主旨、在段落结束后要做总结或承上启下,从而方便读者的阅读。最后,培训师还会帮我把文书交给世毕盟native expert团队进行语言的润色。对于每一个项目,培训师和学姐都会结合项目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项目特点等,对我的文书的具体内容提出修改建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写统计学项目的文书的时候,一开始完全就偷懒直接套用的BA的文书,学姐建议我贴合统计学重实验和检验的特点,将文书的侧重点从商业分析改成统计推断。也正是因为这样精细化的文书修改,让我最终收到了不同专业的项目的offer。